西北狐 发表于 2011-8-27 07:07:20

长安八水似乎是自然形成的河流。

长安八水似乎是自然形成的河流。
         西安古称长安,位于八百里秦川中央,四塞险固,沃野千里,物产丰富,气候宜人,是中国古代文明发祥地和政治中心,先后有周、秦、汉、唐等十三个朝代在此建都,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西安与开罗、雅典、罗马并列为世界四大文明古都。建国后西安又成为我国八大城市之一,是西北最大的工业、科技、文化中心和交通、通讯枢纽,是欧亚大陆桥上的一颗明珠。就是这座驰名中外的历史名城,从古到今的兴衰变化都与水息息相关。八水丰盈绕长安西安之所以成为十三朝古都,除却军事战略位置优越等因素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水源丰富。
         这八水指的是渭、泾、沣、涝、潏、滈、浐、灞八条河流,它们在西安城四周穿流,均属黄河水系。西汉文学家司马相如在著名的辞赋《上林赋》中写道“荡荡乎八川分流,相背而异态”,描写了汉代上林苑的巨丽之美,以后就有了“八水绕长安”的描述。 八水之中,渭河汇入黄河,而其他七水原本各自直接汇入渭河。然而由于时代变迁,浐河成为了灞河的支流;滈河成为潏河的支流,潏河与沣河的交汇。
       渭河:渭河是黄河的最大支流,发源于甘肃省渭源县,于陕西潼关注入黄河。全长818公里,流域总面积134766平方公里,年径流量102亿立方米。渭河绕西安之北。
       泾河:泾河是渭河的最大支流,干流发源于六盘山东麓宁夏回族自治区泾源县,于高陵县蒋王村汇人渭河左岸。全长455公里,流域总面积45421平方公里,年径流量21.4亿立方米。泾河绕西安之北。
      其他六条河流规模较小:
      沣河:发源于长安县沣峪,流至咸阳市汇入渭河,全长82公里,总流域面积1460平方公里。 据载,大禹曾经治理过沣河,西周的丰、镐二京就建在沣河东西两岸。秦咸阳、汉长安也位于沣河、渭河交汇处,汉、唐时的昆明池也是引沣河水形成的。沣河绕西安之西
   涝河:古称潦水,源头有两条,东涝河发源于静峪垴,西涝河发源于秦岭梁,两河交汇后北流,最后北经咸阳流入渭河。涝河全长82公里,总流域面积663平方公里。 涝河绕西安之西。
   潏河:发源于长安县秦岭北坡的大峪,是西安地区最负盛名的河流。潏河在牛头寺附近分为两支,向北为皂河,向西则与滈河合流汇入沣河。河长67.2公里,流域面积687平方公里。潏河绕西安之南。
   滈河:发源于长安县石砭峪,全长46公里,流域面积292平方公里。与潏河在香积寺汇合后向西,在户县秦渡镇附近注入沣河。滈河绕西安之南。
   浐河:发源于蓝田县汤峪,是灞浐水系的最大支流,流经西安东郊纺织城在广太庙附近注入灞河,全长70公里。浐河绕西安之东。
   灞河:发源于蓝田县灞源乡,全长109公里,流域面积2563.7平方公里,据史载,灞河原名滋水,春秋时秦穆公为了炫耀其霸业,改名为灞河。唐在此地设驿站,亲友出行多在这里折柳送行。因沿河岸遍植柳树,春天柳絮纷飞如雪,“灞柳风雪”成为长安八景之一。 灞河绕西安之东。
      注意:氵皂河不应属于“八水”,它原是潏河的古道,河原来沿今之河直接入渭,后于长安区附近之瓜洲村经人工改造绕经神禾原,在香积寺附近和滈河汇流,称为氵交河,西流于秦渡镇注入沣河。 目前,氵皂河起自长安区水寨村,流经长安区韦曲、杜城、申店进入西安市区,再经丈八沟、北石桥、三桥镇、六村堡至草滩入渭河。全长32公里,西安市区段长27.4公里。

西北狐 发表于 2011-8-27 07:08:36

历史时期“长安八水”与古都供水

前文对泾、渭、灞、浐等八水外加氵皂水概况做初步介绍,本部分重点就长安环绕之水与古都关系作进一步探讨,主要集中在浐、灞、潏、沣、滈、氵皂渚河,从河流功能与城市发展之影响展开,重点为城防、漕运、供水,由于本文意在以八水之变迁看今日西安地区城市水安全,故诸河的功用还以供水为主,其余则略述概况。
从城防角度看,除北部渭水外,担此重任的主要为城东之灞水。灞水,历史时期水量大,河面宽阔,成为国都长安一道天然防线。发生在灞水两岸的战争不绝于史籍:“沛公破秦军于蓝田,至霸上。”霸上即为灞水西边之白鹿原。后亦有“汉十一年上自将讨黥布,太子监关中,军霸上。”“太元九年,慕容冲自华阴进向长安,符坚遣将姜宇等拒之于霸上,败死。”灞水除作为城防之用外,以渭水沙多水浅不利漕运之弊,于是隋通灞水作漕渠,转运关东粮食西给长安。
与长安都城关系最为密切的还是沣、滈、潏三水,也为本文之重点。
三水中沣、滈据城西,潏水汉初亦在长安城西,汉长安城之所以不是方正之城,而成南北二斗之形,也与城西所滨潏水有关,后武帝围堰纳潏水入昆明池,后世潏水也变为城南之水。
西周时丰、镐二京皆沿沣水而筑,当时丰、镐虽为国都,但人口应不是很多,且就沣水,汲水方便,所谓城市供水尚不足称之问题。秦虽有南进沣、滈营新都之意,但由于二世而亡,所以秦都与长安近河关系不大,略去不表。真正讲到长安与诸水关系,尤其是长安城的供水问题,主要还是以汉长安城和隋大兴及唐长安城为重。唐末,朱温毁城后,长安盛况不再,前代所筑渠道亦废淤至久不能用,但同时,由于长安失去了国都地位,以一地之力,不足以兴办大型引水工程,自然天然河道变迁不大,在次不做详述。
讲到长安城供水,首推汉长安城。据考古发现及文献记载,汉长安城北邻渭水,西依潏水,这也形成了汉长安城西、北两侧城墙的曲折斜行。由于渭水主要作城防及漕运之用,故长安城的日常供水就只能依赖城西之潏水。后随长安城范围的扩大和人口增加,单纯依靠潏水的天然水量无法维持长安的稳定供水,尤其是降水较少的旱年,长安缺水更重。故此,汉武帝元狩三年(公元前120年),于长安城西南修昆明池。《汉书》:“元狩三年减陇西、北地、上郡戍卒之半,废谪使穿昆明池。”《括地志》载“昆明池深六寻,袤十里”此为唐时昆明池境况,汉时较此更广。昆明池成,为长安城提供了稳定的水源供给。《雍录•卷六》载“昆明甚高,故其下流尚可壅激以为都城之用。”
昆明池水源一为滈水,于昆明池南导滈从今香积寺西入沣开一交河,又堰头村筑石闼堰,使常流北入昆明池,汛期则泻洪入沣,维持昆明池水量稳定;其二在瓜洲村改潏水绕神禾塬头于今香积寺西北汇滈水,以增昆明池水量。
昆明池作为汉长安城水源地,通过人工渠引水入城。东口引渠名“昆明故渠”,东北经河池陂北,于今鱼化寨穿潏水,又东经汉城东南(今大土门),经明堂南,又东经汉长安城青门外,会潏水支津。又东北入漕渠;北口引渠为“昆明池水”,经镐京东,阿房宫西,东北入揭水陂,分为二水:一水东经飞渠由章门入城,经未央宫入仓池,为潏水支津。支津北绕长乐宫入酒池、鱼池,东出青门会昆明渠。揭水陂北出一水入建章宫,经唐中池、太液池后北入渭。
汉昆明池充分利用潏、滈之水量,又于池南开挖人工渠“交水”(也称“潏水”、“福水”)引潏、滈洪水入沣,从而既维持了潏、滈入昆明池常年稳定水量,又导洪峰入沣,以沣水为泄洪道,加之城内多条人工渠,汉王朝经营起一个布局合理、运转协调的长安供水网,保证了国都长安的水源供给,为汉长安城的繁荣提供坚实的基础。
西汉之后,关中地区经历长期战乱,长安地区水利引水设施亦淤废而不能用。
中经三国两晋南北朝近四百余年的变乱,至隋代周而立,长安才迎来了真正的盛世。随立国初即因汉长安城过于狭窄且历年已久,屡遭兵火,残破不堪都之,加之汉长安城自始建至于隋时,数百年间,城中积水下渗,地下水亦受到污染,碱卤不堪饮用,不能不另迁新都,于是择汉城东南营新都,名大兴城。其后,唐王朝仍以此为都,改称长安。城周36公里,广84平方公里,相当于汉城的2.4倍。城内南北大街11条,东西大街14条,人口繁多,繁华喧闹,包括军民、僧道、驻军,成为近百万人的大都会,这样规模庞大的城市,每日耗水量亦相当惊人。
加之隋唐长安城居汉城东南龙首原上,较汉城为高,故汉长安城水源地昆明池对隋唐长安城来说已完全丧失调蓄供水之用,同时隋唐长安城由于其超大的规模,对城市供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隋唐长安城主要的供水渠道有三条:东面龙首渠,于隋开皇三年(公元583年)筑堰马腾空引浐水北流,绕城东北角入大明宫,以供宫苑,一入城东北部穿皇城、宫城东汇为山水池和东海;一入兴庆宫,注龙池。南面清明渠,自朱坡引潏水,北至郭城安化门附近入城北行,东入皇城,进宫城西北汇南海、西海、北海。西南永安渠,至香积寺北引滈水,经赤栏桥,在大安坊西街北流穿城西部,北出景耀门,经禁苑入渭。此外,还有二渠:一为漕渠,分潏水沿长安城西北流,其河道为汉初古潏水道,漕渠分支入城过西市,东流绕皇城南面而东面北流入禁苑。另一为黄渠,引发源于秦岭山中之义谷水,过少陵原,北至城东南入曲江池。并由曲江溢出, 入于曲江西北外郭城的诸坊。又有寺渠供城东南部,直至大慈恩寺。
汉唐时期,长安城主要引周边潏、滈等地表径流作为城市供水,负载了长安城百余万人口的需求,成就了长安的盛世辉煌。

西北狐 发表于 2011-8-27 07:09:40

 水是生命之源,曾几何时,“八水绕长安”成就了西安十三朝古都的历史辉煌。然而,随着西安人口的增长,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供水的缺口逐年增大,在黑河引水工程未建成前的上世纪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初,西安已排到我国40个严重缺水城市的第一名。

  为解决西安严重缺水问题,经过水利专家和省市领导的长时间多方实地考察和论证分析,最终将目光集中在发源于太白山北麓的西安市周至县黑河之水,一致认为周至县的黑河流域广、径流大、水质好,是西安最为理想的水源,通过远距离调黑河水进西安,是解决西安用水危机的长远途径。于是,一个在当时经济条件下要投资约30亿元的黑河引水工程的宏伟蓝图就摆在了决策者的案头上来。

  一期工程于1987年12月19日正式开工,工程建设者们在上级领导和广大军民的支持下,顽强拼搏,艰苦奋斗,战胜了无数艰难险阻,使渠道工程稳步向前推进。1990年8月30日,黑河引水工程的一期一段工程完工投产。曲江净水厂形成60万立方米/日的净水能力,石砭峪水库以每天8万立方米的水量向市区供水,缓解了西安市南郊缺水压力;1995年8月31日,黑河自流引水低坝及86公里输水渠道工程完工,西安人民多年翘首盼望的醇美的黑河水终于引到了西安;1996年6月,省石头河西安供水工程全线竣工,省石头河水库的库水通过黑河输水渠道进入西安。1996年12月,黑河引水一期工程全部竣工。此后逐步形成了黑河、石头河、就峪、田峪、甘峪、沣峪和石砭峪七处水源并流进西安的供水格局,日均向西安供水50多万吨,最高供水可达110万吨,供水范围覆盖西安市南郊、城区及东郊、西郊等共计约近百平方公里的区域,使西安城区严重的缺水危机得到初步缓解。


  二期工程黑河水库建成运行
  二期工程是整个黑河引水工程的主水源工程。一期工程完工后,仅使西安供水危机有所缓解,并未彻底消除水荒。为了从根本上缓解西安缺水的严重局面,实现供水调节能力,必须尽快启动二期工程的黑河金盆水利枢纽工程,只有通过筑坝蓄水来调节丰枯水期的用水平衡问题,才能确保长效、安全、稳定的供水。为了及早做好一、二期工程的衔接,1996年初,在黑河引水工程一期工程尚未完成之前,二期工程的黑河金盆水利枢纽工程准备工作就已经全面展开。

  黑河金盆水利枢纽工程的建设分为三个实施阶段,主要是前期的准备工程、中期的三大主体工程和后期的各项收尾项目。前期准备工程包括导流洞、大坝基础帷幕灌浆、大坝上游围堰截渗墙等三大控制工程。1998年10月29日,大坝上游围堰合龙,黑河截流一举成功。截流后开始了枢纽的三大主体工程建设,包括拦河大坝、溢洪洞、引水洞以及坝肩削坡和坝基处理工程。2000年12月9日引水洞完工;2001年6月30日泄洪洞完工;2001年12月29日大坝填筑至600米设计高程,巍然屹立在金盆峡谷之上,标志着黑河金盆水利枢纽主体工程完成并转入枢纽工程收尾项目建设之中;2003年6月,黑河金盆水利枢纽工程通过大坝蓄水前阶段验收,水库开始正式蓄水;2004年4月,随着黑河金盆枢纽区环境整治和坝顶装饰工程以及坝后电厂等项目相继完工,至此庄严宣告黑河金盆水利枢纽工程全面竣工。

  
  西安是千年古都,世界文化名城。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把西安列为重点建设城市,投巨资进行建设。然而,随着工农业生产和各项事业的发展,城市人口的增加,城市用水量越来越大,地下水源已不能满足城市建设和发展的需要。供水缺口逐年增大。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生产和各项事业迅速发展,而地下水源不断减少,用水与供水之间产生了严重矛盾,西安市数次出现严重水荒。供水不足不仅使西安数百万人民饱尝缺水之苦,而且工业、旅游业均受到严重影响。缺水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影响着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的安定,并引发日益加重的地面下沉、地裂缝发育等城市地质灾害,使城市安全受到影响。而黑河引水工程的建成,通过黑河水库的调节,一年可稳定地向西安城市供水(含石头河等调补水源供水)约4.5亿立方米(日均110万立方米),向农业供水1.23亿立方米。它不仅极大地改善了工农业用水条件和西安市民的生活,有效地遏制了城市地面下沉,确保了城市安全。而且黑河水库的滞洪削峰,使黑河下游洪水泛滥成为历史。给兴庆湖、大唐芙蓉园、秦岭野生动物园、护城河提供生态用水,美化了城市,这些都为社会稳定奠定了基础。更重要的它是西安改革开放、招商引资,向国际化大都市迈进的动力源。我们相信,在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黑河引水工程将继续发挥其工程效益,为西安市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的保证,为西安人民造福。

青春 发表于 2011-8-27 09:53:02

资料值得收藏。

西北狐 发表于 2011-8-27 13:48:37

欢迎收藏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长安八水似乎是自然形成的河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