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1-8-27 07:08:36
|
显示全部楼层
历史时期“长安八水”与古都供水
前文对泾、渭、灞、浐等八水外加氵皂水概况做初步介绍,本部分重点就长安环绕之水与古都关系作进一步探讨,主要集中在浐、灞、潏、沣、滈、氵皂渚河,从河流功能与城市发展之影响展开,重点为城防、漕运、供水,由于本文意在以八水之变迁看今日西安地区城市水安全,故诸河的功用还以供水为主,其余则略述概况。
从城防角度看,除北部渭水外,担此重任的主要为城东之灞水。灞水,历史时期水量大,河面宽阔,成为国都长安一道天然防线。发生在灞水两岸的战争不绝于史籍:“沛公破秦军于蓝田,至霸上。”霸上即为灞水西边之白鹿原[43]。后亦有“汉十一年上自将讨黥布,太子监关中,军霸上。”“太元九年,慕容冲自华阴进向长安,符坚遣将姜宇等拒之于霸上,败死。”[44]灞水除作为城防之用外,以渭水沙多水浅不利漕运之弊,于是隋通灞水作漕渠,转运关东粮食西给长安。
与长安都城关系最为密切的还是沣、滈、潏三水,也为本文之重点。
三水中沣、滈据城西,潏水汉初亦在长安城西,汉长安城之所以不是方正之城,而成南北二斗之形,也与城西所滨潏水有关,后武帝围堰纳潏水入昆明池,后世潏水也变为城南之水。
西周时丰、镐二京皆沿沣水而筑,当时丰、镐虽为国都,但人口应不是很多,且就沣水,汲水方便,所谓城市供水尚不足称之问题。秦虽有南进沣、滈营新都之意,但由于二世而亡,所以秦都与长安近河关系不大,略去不表。真正讲到长安与诸水关系,尤其是长安城的供水问题,主要还是以汉长安城和隋大兴及唐长安城为重。唐末,朱温毁城后,长安盛况不再,前代所筑渠道亦废淤至久不能用,但同时,由于长安失去了国都地位,以一地之力,不足以兴办大型引水工程,自然天然河道变迁不大,在次不做详述。
讲到长安城供水,首推汉长安城。据考古发现及文献记载,汉长安城北邻渭水,西依潏水,这也形成了汉长安城西、北两侧城墙的曲折斜行[45]。由于渭水主要作城防及漕运之用,故长安城的日常供水就只能依赖城西之潏水。后随长安城范围的扩大和人口增加,单纯依靠潏水的天然水量无法维持长安的稳定供水,尤其是降水较少的旱年,长安缺水更重。故此,汉武帝元狩三年(公元前120年),于长安城西南修昆明池。《汉书》:“元狩三年减陇西、北地、上郡戍卒之半,废谪使穿昆明池。”《括地志》载“昆明池深六寻,袤十里”此为唐时昆明池境况,汉时较此更广。昆明池成,为长安城提供了稳定的水源供给。《雍录•卷六》载“昆明甚高,故其下流尚可壅激以为都城之用。”[46]
昆明池水源一为滈水,于昆明池南导滈从今香积寺西入沣开一交河,又堰头村筑石闼堰,使常流北入昆明池,汛期则泻洪入沣,维持昆明池水量稳定;其二在瓜洲村改潏水绕神禾塬头于今香积寺西北汇滈水,以增昆明池水量。
昆明池作为汉长安城水源地,通过人工渠引水入城。东口引渠名“昆明故渠”,东北经河池陂北,于今鱼化寨穿潏水,又东经汉城东南(今大土门),经明堂南,又东经汉长安城青门外,会潏水支津。又东北入漕渠;北口引渠为“昆明池水”,经镐京东,阿房宫西,东北入揭水陂,分为二水:一水东经飞渠由章门入城,经未央宫入仓池,为潏水支津。支津北绕长乐宫入酒池、鱼池,东出青门会昆明渠。揭水陂北出一水入建章宫,经唐中池、太液池后北入渭。[47]
汉昆明池充分利用潏、滈之水量,又于池南开挖人工渠“交水”(也称“潏水”、“福水”)引潏、滈洪水入沣,从而既维持了潏、滈入昆明池常年稳定水量,又导洪峰入沣,以沣水为泄洪道,加之城内多条人工渠,汉王朝经营起一个布局合理、运转协调的长安供水网,保证了国都长安的水源供给,为汉长安城的繁荣提供坚实的基础。
西汉之后,关中地区经历长期战乱,长安地区水利引水设施亦淤废而不能用。
中经三国两晋南北朝近四百余年的变乱,至隋代周而立,长安才迎来了真正的盛世。随立国初即因汉长安城过于狭窄且历年已久,屡遭兵火,残破不堪都之,加之汉长安城自始建至于隋时,数百年间,城中积水下渗,地下水亦受到污染,碱卤不堪饮用,不能不另迁新都,于是择汉城东南营新都,名大兴城。其后,唐王朝仍以此为都,改称长安。城周36公里,广84平方公里,相当于汉城的2.4倍。城内南北大街11条,东西大街14条,人口繁多,繁华喧闹,包括军民、僧道、驻军,成为近百万人的大都会,这样规模庞大的城市,每日耗水量亦相当惊人。
加之隋唐长安城居汉城东南龙首原上,较汉城为高,故汉长安城水源地昆明池对隋唐长安城来说已完全丧失调蓄供水之用,同时隋唐长安城由于其超大的规模,对城市供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隋唐长安城主要的供水渠道有三条:东面龙首渠,于隋开皇三年(公元583年)筑堰马腾空引浐水北流,绕城东北角入大明宫,以供宫苑,一入城东北部穿皇城、宫城东汇为山水池和东海;一入兴庆宫,注龙池。南面清明渠,自朱坡引潏水,北至郭城安化门附近入城北行,东入皇城,进宫城西北汇南海、西海、北海。西南永安渠,至香积寺北引滈水,经赤栏桥,在大安坊西街北流穿城西部,北出景耀门,经禁苑入渭。此外,还有二渠:一为漕渠,分潏水沿长安城西北流,其河道为汉初古潏水道,漕渠分支入城过西市,东流绕皇城南面而东面北流入禁苑。另一为黄渠,引发源于秦岭山中之义谷水,过少陵原,北至城东南入曲江池。并由曲江溢出, 入于曲江西北外郭城的诸坊。[48]又有寺渠供城东南部,直至大慈恩寺。
汉唐时期,长安城主要引周边潏、滈等地表径流作为城市供水,负载了长安城百余万人口的需求,成就了长安的盛世辉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