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镜角】——眼镜的一些基本知识
随着工作、生活节奏的加快,长时间近距离工作、学习,缺乏户外运动,再加上电视电脑普及所带来的光学污染,眼睛的负担也越来越重,近视人群逐渐增加。人们对眼镜已不在陌生,然而有关验光、配镜方面的知识还是欠缺的。没有人为了配副眼镜去研究它,这很正常。事实上,了解一下基本的验光知识,对于配好一副眼镜是很有好处的,懂点总比不懂的好——因为验光是需要验、配双方交流沟通的情况下完成的。 接下来我将结合我的实际谈一谈“验光的话题”。在配眼镜前首先要经过验光也为大家所熟知。然而,多数人在验光过程中只是被动地接受验配人员的指导下验光。至于验光过程有几个步骤,每一步骤有什么作用,怎样的结果才是符合验配要求的,也许不是每个屈光不正者所了解。其实,让被检者熟识、了解这些过程是非常必要的;因为验光过程是检查者与被检查者在问与答的合作中进行的,而且最终只有被检者的满意才算验光的成功。
验光的第一道程序是“问诊”,这与去医院看病是一样的。问诊是检查者在验光前,对前来验光的顾客作一些必要的询问,主要是了解顾客验光的目的与要求以及用眼状况和戴镜史,并让顾客明白,验光的正确与否需要他的主观配合,这样的配合在验光中会起到重要作用。问诊的内容主要有几个方面。按照规范要求,首先要询问姓名、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健康状况、住址、电话等。这一般做不到,来配副眼镜那有问这么详细的,也不是每个顾客愿意回答的。但是,可以通过观察估计顾客的年龄,是否有老视现象;通过交谈了解顾客的职业可知其工作环境和用眼程度及戴镜用途;对健康状况的了解可知是否有影响视功能的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眼疾史等),这些都是十分必要的。其次,还需要知晓顾客验光的目的要求、心理状况、眼镜用途、生活习惯等。这是因为顾客的配镜要求会各有不同的:有的以看远为主;有的以看近为主;又有的因职业需要而要远近兼顾。这些都要详细了解,并根据不同的情况,提出合理的建议,认真处理。对于初次配镜而且度数较深者可适当从浅,对高度散光者可采用球柱等值,逐步让顾客适应。问诊的最后环节是了解顾客的戴镜史,这是非常必要的,能为验配人员提供有效的数据信息。要详细了解顾客对原有眼镜的使用中存在什么问题,并提出自己的感受,如清晰度、满意度、舒适度、是否常戴,同时对原有眼镜的屈光度进行检测。
原眼镜检测——对配镜者的原有眼镜进行检测,是验光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辅助环节。检测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原镜的顶焦度,包括球镜(近视或远视)、柱镜(散光)、轴位;镜片的光学中心距等检测。二是观察配镜者戴原有眼镜时的“镜-眼距、前倾角(即有效镜度),是否在正常范围。检测的目的的就是要了解原有眼镜在实际使用中的状况,为下一步验光提供有用的信息,使配镜者能戴上一副既清晰又舒适的眼镜。在对原有眼镜进行检测的过程中,正常发现的问题是:由于镜腿铰链的松动,致使“镜-眼距”和眼镜的“前倾角”发生了变化。镜-眼距是指镜片后顶点到角膜间的距离。中国人一般为12MM。对于近视镜,如果大于12MM,对眼睛的有效镜度将减少;小于12MM则有效镜度会增加。对于远视眼镜,情况刚好相反。前倾角是指镜片平面的法线和镜脚之间的夹角。一般在10°~15°。如果因眼镜陈旧,铰链松动或因校配不当,造成倾斜角不正,都会对眼镜有效镜度的改变,或棱镜作用的产生。原有眼镜不舒适或不清晰,在验光及处方时应该考虑:原来的验光是否正确,原眼镜的光度是否做准,原眼镜的光心距与瞳孔距是否合适,还有镜眼距、前倾角等参数是否合适。常见的问题是原镜的光心距与瞳距有较大的差异。这样的眼镜戴上去会产生“棱镜”作用,对于矫正视力极为不利,但是由于佩戴的时间长了,已经“适应”,在配新眼镜时如果戴上与瞳距相符光心距的眼镜时,也许会产生一段时间的不适应,一般是一星期左右即能适应了。但对于原来差距过大的,也许要作“二次”调整才能到位。
所谓“二次调整”就是先配一副比原眼镜光心距小,而比瞳距大的眼镜作为过渡,待三个月左右适应了后,再配一副标准的、符合瞳距要求的眼镜。这样做虽然麻烦,却是必要的。当然,这过渡用的镜片可以选择普通的树脂镜片,价格相对便宜的。
了解用镜需求后,现在正式进入验光阶段,首先进行“客观”阶段,即“检影验光”或“电脑自动验光”。目前的眼镜店采用检影验光的已经不多了,这是因为“检影”需要熟练的操作技能和具备标准“暗室”的条件。因此,除了儿童由于年龄小对验光人员的询问理解有困难,在初次配镜前,不但要运用检影法,还要进行“散瞳”。而成年人则不必采用散瞳验光的,用全自动电脑验光仪验光应该能够基本反映眼睛的屈光状态。当然,无论是检影验光或是电脑验光,其结果均不能作为配镜的处方,而必须经过第三步的“主觉”插片验光才能最后确定。
新华眼镜 发表于 2012-11-13 10:1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了解用镜需求后,现在正式进入验光阶段,首先进行“客观”阶段,即“检影验光”或“电脑自动验光”。目前的 ...
上次你给我说的显示器不要扬起来,而是向下,这样不费眼。我们单位很多人都不习惯! 君临天下001 发表于 2012-11-13 11:4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上次你给我说的显示器不要扬起来,而是向下,这样不费眼。我们单位很多人都不习惯!
习惯养成就好了。 本帖最后由 新华眼镜 于 2012-11-14 11:34 编辑
主觉验光开始前要进行瞳距测量,选取合适的试镜架。瞳距即双眼瞳孔中心间的距离,实际上是当双眼向前看时两眼视轴间的距离。在电脑验光过程中已经测定了瞳距,只要被除检者放在仪器的支架上不偏斜、侧转或前倾后仰,其测定的数据应该是准确的,当然,在具体操作上仍需用“瞳距尺”进行复核。
配镜时,眼镜光学中心水平偏差是一项极其重要的指标,而该指标是与人眼瞳距相关的。两镜片光学中心距离应该与瞳距相等,否则戴镜后会产生三棱镜作用,出现眼胀、头痛等视疲劳症状,严重的根本不能戴用。因此,瞳距测定准确与否是影响配镜质量的关键问题之一 客观验光法的电脑自动验光仪能够测出被检眼的基本屈光度,但是还必须要用主观验光法才能确定配镜处方。主观验光法中的重要基础是要消除眼睛的调节张力,“雾视法”就是一种缓解被测眼睛调节张力的方法。 操作步骤:在双眼前加上电脑验光仪测出的基本的屈光度的镜片,先右后左加减球镜度数,使之达到最佳视敏度,此时,大多数的被除数测眼睛可以达到0.8以上。如果是近视,逐渐减少镜片度数,每次0.25D,直至视力下降到0.2并要求双眼注视并努力看清0.2的视标,3~10分钟。
试片——整个验光中的一道重要的工序。
操作程序:
1、以电脑验光结果中的负球镜为基础加适量的正镜片使之“云雾”,使远视力为0.2~0.4左右;
2、逐渐加负球镜片,使远视力提升到0.5~0.6;
3、看散光表——检查是否有散光;
4、再逐次加-0.25D,使远视力提升到1.0;
5、第一次双色试验(具体方法与内容另行介绍);
6、用“扇形散光表”精调轴位与镜度,接先镜度后轴位,再镜度的程序(方法与内容另作介绍)
7、加+0.25D;
8、第二次双色试验;
9、若红色视标清晰,加-0.25D,远视力为1.0;
10、加+0.25D;
11、若模糊,则对第9条的屈光参数确认,至此右眼试片结束,遮盖右眼,接上述1~11的程序对左眼进行试片操作;
12、在两眼的单眼试片完成的基础上,对双眼的视力平衡进行核查,双眼单视的确认以及近用阅读时效果的确认。
关于“双色试验”。双色试验就是红、绿双色视标试验。好多顾客都误以为双色试验是检测红、绿色盲的,因为以前验光时他们没有遇到过,其实双色试验是检测你所佩戴的眼镜是欠矫、足矫、还是过矫的。由于光的波长不同,可产生各种颜色感觉。日光通过透镜后可散开为七种不同的颜色光,此种现象谓之“色散”。人眼的屈光系统也存在着色像差。正视眼(即无近视,也远远视)的色像差恰好使黄色光焦点落在视网膜上,绿色光焦点在视网膜前,红色光焦点在视网膜后,因此,红、绿视标是一样清晰的。近视眼时由于眼轴偏长,黄色光焦点则落在视网膜前,能感觉到到红色视标清晰,需在眼前加负镜片。远视眼时由于眼轴偏短,黄色光焦点则落在视网膜后,需在眼前加正镜片。
双色试验的原理。一般情况下,因为种种原因眼睛先天具有颜色敏感度,对黄色光的感光度强,对红色、蓝色光感光度较差,这样光谱中最亮的黄光在视网膜上形成极为清晰的像,而由较长或较短波长的颜色光,则只形成一个较为不亮的光环,所以易为忽略,也就使色像差得到一定程度的弥补。但是,当人眼患有屈光不正或虽矫正但未达到适度时,则在注视红、绿不同视标时,人眼的色像差就必然会使患难与共者感到红、绿视标清晰度的差异。这也正是双色试验法的原理。 验光的最后一道工序是双眼平衡和远视力、近视力的检验。双眼平衡对于左、右眼睛度数相差不大的人来说也许不是个问题,但是对于双眼度差在200度以上的人来说很有可能一时适应不了,还需作二次配镜,分步到位。特别是对于初次配戴带有散光且屈光度数较高的,适应的时间需要更长一些。远视力的检验是看视力表。对于-6.00D以下的中、低度数者,一般要求单眼能看清0.8(4.9),双眼看清1.0(5.0)。对于高度近视患者则应该是因人而宜,不能作硬性的要求。 关于验光的话题讲到这里可以暂时告一段落了,但是验光所要面对的是各种情况的屈光不正患者,因此可能碰到的难题会有很多很多。我在这里说明一下验光的一般过程及内容,目的是为了让配镜者对验光有过基本了解,使之变被动验光到主动参与到验光的过程中去,让检查者与被检者的配合更加默契,这样做绝对是有利于验光效果的。如果真的能够做到这样的话,那么这个验光过程就可称之为“顾客参与式验光”。 在了解了验光的全过程及主要内容之后,下面介绍一下眼镜加工装配的全过程。这是因为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如果最终配好的眼镜不能与验光处方完全一致的话,则再好的验光也是徒劳的。这不仅要求每一个镜片的屈光度与处方完全一致,而且要求镜片与眼睛保持正确的相互位置。一般情况下,镜片的光学中心应该与戴镜者的瞳孔距离保持一致;镜片有一定的倾斜度,使戴镜者有比较宽的视野适于阅读。 专门为观。 首先,根据验光结果所要求的镜片度数及顾客选定的镜架与验光的处方作一下对照,主要是对照顾客的“瞳距”与镜架的“几何中心”的差异,并计算出镜片光学中心移位的距离。一般说来多数情况是镜片的“光学中心”需要“内移”,这是因为目前比较流行的是选择比较宽的镜架,这样看上去显得比较“开阔”。这就是说镜架的几何中心是大于戴镜者的瞳距的,但是不要大得太多,比如瞳距64MM的,一般要选择镜架几何中心72MM及以下的较为妥当。 对于600度以上的高度近视,因为度数越高,镜片越厚;镜片越大,镜片边缘愈加显得厚。因此在选择镜架时需要充分考虑到这个问题。选择与瞳孔距离一样的或者相近的镜架是非常有利于改善镜片“厚度”感觉的。如果你选择了符合这样要求的镜架,你就可以挑选折射率1.56、1.60的树脂镜片,因为这种镜片价格适中,性能稳定,质量可靠。高折射率的镜片,如1.67、1.74折射率镜片是专为超高度数近视患者设计的,它不但价格昂贵,而且也不是每个人都能适应。 现在好多学生喜欢那种超大镜框,觉得戴在脸上很耍酷。而有些配镜顾问也为了迎合顾客,无视顾客的瞳距,给顾客挑选大框架,造成顾客的瞳距与镜架的几何中心偏差很大,没有做到科学选择镜架。 无论是“全框”、“半框”或者是“无框”眼镜架,在加工好的镜片装在镜架上后,还要进行“核对”。一是根据验光结果的配镜处方,用焦度仪核对镜片的远用或近用的屈光度;二是要在镜片上标出光学中心,核对与瞳孔距离是否相符或测量两镜片的光学中心距离与鼻梁中心至各点的单侧瞳孔距离是否相符。三是必须仔细检查镜片表面,看看是否有擦痕、疵点、变色、弯曲等。 #眼镜保养#
1.擦镜片应用专用拭镜布。 2.切忌潮湿环境和直射阳光。 3.放置时应镜片向上。 4.镜架松紧不适,应及时调整镜架。 5.镀膜镜片清晰度高,不能和有机溶剂、油、汗酸以及硬性物碰触,否则,易损伤膜层,影响清晰度及美观。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