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安都市圈发展规划》是西北地区唯一一个国家批复的都市圈发展规划,3月25日,省政府正式印发实施。4月1日陕西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规划》编制背景过程、主要内容及相关工作推进情况。
01 西安都市圈规划编制 4月1日,《西安都市圈发展规划》有关情况发布会召开。介绍《规划》编制的背景过程、主要内容及相关工作推进情况。
据了解,《规划》分12章40节,以1小时通勤圈为基本范围,突出西安—咸阳一体化发展的主线,提出了构建“一核、两轴、多组团”的总体空间结构,面积2.06万平方公里,2020年底常住人口1802万人,地区生产总值约为1.3万亿元。
丨西安一小时通勤圈示意丨
到2025年,西安辐射带动能力进一步提升,西安咸阳一体化发展取得实质性进展。
到2035年,现代化的西安都市圈基本建成,圈内同城化、全域一体化基本实现,发展品质、经济实力、创新能力,文化竞争力迈上更高水平,全面建成具有全国影响力和历史文化魅力的现代化都市圈。
02 都市圈范围: 4市1区25县(区、市) 包含咸阳两区一市6县
据介绍,西安都市圈范围涵盖4市1区25个县(区、市),包括西安市全域(含西咸新区),咸阳市秦都区、渭城区、兴平市、三原县、泾阳县、礼泉县、乾县、武功县,铜川市耀州区,渭南市临渭区、华州区、富平县,以及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面积2.06万平方公里,2020年底常住人口1802万人,地区生产总值约1.3万亿元。
西安—咸阳一体化是西安都市圈建设的重点,也是切入点。咸阳有8个县(区)纳入都市圈范围,是除西安之外最多的,西安—咸阳一体化发展的成效直接影响到都市圈建设的整体质量。目前,西咸新区体制机制改革各项工作已基本完成,标志着西安—咸阳一体化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向纵深推进。
03 一核两轴多组团 西安都市圈的空间规划范围,集中体现“一核两轴多组团”的发展格局。
其中,“一核”是指西安市中心城区、咸阳主城区以及西咸新区沣东新城、沣西新城构成的都市圈核心区,国土面积1923平方公里,占都市圈规划面积的9.3%。
核心区建设的主要任务是推动西安中心城区瘦身健体,全面提升西安核心辐射带动能力,加快西安—咸阳一体化,推进都市圈核心区率先实现同城化,带动全域一体化发展。
“两轴”是指东西方向依托陇海、南北方向依托包茂等交通大动脉形成的都市圈两条经济发展轴,既聚集了都市圈主要的产业集群,也贯穿了横纵两条城镇带,构成了都市圈人口经济分布的主要形态。
“多组团”,是着眼都市圈整体性功能布局,积极推动重点毗邻板块一体化协同发展,打造一批产城融合、功能完备、职住平衡、生态宜居、交通便捷的都市圈特色功能组团,形成都市圈经济、生活、生态、安全等不同功能单元,多点支撑都市圈发展。
主要包括富平阎良组团、高陵泾河新城三原组团、空港新城咸阳经开区组团、临渭华州组团、耀州组团、杨凌武功周至组团、乾县礼泉组团,这些都是都市圈特色功能单元和产业发展承载区。例如,空港新城咸阳经开区组团以发展临空经济为重点,杨凌武功周至组团聚焦发展城市型现代农业。
04 西安都市圈重点建设任务 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方面,统筹推进都市圈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共建综合性现代交通网络,协同打造数字智慧都市圈,提升现代能源资源保障能力。
在创新驱动发展方面,以秦创原创新驱动总平台建设为抓手,协同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营造鼓励创新的良好环境,打造全国重要的科技创新策源地。
在产业分工协作方面,统筹产业布局,共建多层次产业创新平台,加快形成以先进制造业为基础、高端服务业为重点、现代都市农业为特色的都市圈现代产业体系。
在扩大改革开放方面,积极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打造高水平开放平台,一体化营造更具吸引力的国际化营商环境,塑造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新优势。
在生态环境共保共治方面,突出秦岭北麓生态环境保护和黄河流域综合治理,加强生态空间保护和修复,健全污染联防联控机制,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在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方面,强化政策协同,推进公共服务标准化便利化,加大优质公共服务资源供给,健全城市安全防控体系。
在文化传承发展方面,统筹都市圈文化资源保护利用,推动文化资源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打造传承中华文明的世界级核心文化发展示范区。
在城乡深度融合发展方面,以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为突破口,引导城乡要素自由流动,推动公共资源合理配置,构筑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