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百家姓,但真正的姓氏加起来至少有四千多个,大多都是由黄帝的姬姓和炎帝的姜姓分出来的,再加上上古八大姓其他六位姚、嬴、姒、妘、妫、姞或姚、嬴、姒、妘、妫、妊的分姓基本上就构成了炎黄子孙的大家庭。
姓氏的形成、分化源于古代的分封制,在周朝时期达到了鼎盛,西周灭商后大封诸侯国71个,姬姓国就有53个之多,这些国家的后人基本上都以国为姓。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割据征战更加剧了姓氏的发展,国仇家恨之下也提升了人们对“姓”的认同感。果然春秋无义战,都是为了抢地盘、收保护费,自己家窝里斗。而且富兄弟还看不起穷兄弟,你穷你就是“戎”,我种地你放羊、我吃的饱你吃不饱,你就是“戎”,什么逻辑?嫌贫爱富,人类劣根性啊。姓用以别婚姻,氏用以分贵贱,一句话完美诠释……直到秦汉时期姓氏合为一体。
关中咸阳人肯定都知道有个毕塬路,以前听别人解释过毕塬路的来历:因为北依咸阳塬所以叫毕塬路,这个有点太牵强。毕这个字源于毕国,传说文王有百子,第十五个儿子叫姬高,被封于毕(商代在此已有毕国,后被周所灭)这个地方建立诸侯国,大概位置就在今西安咸阳渭河北岸一代,这个地方后来就被称为毕陌或者毕塬。
后来不知道什么原因毕国断了封赐、灭了国(有说被犬戎灭国、有说源于国人暴动后断了封赐)毕公高的后裔毕万迁到了晋国,而留下俩的毕国后裔以国为姓,在漫长的历史中逐渐迁移到全国各地。
毕万到了晋国以后做了大夫,晋献公命其灭了姬姓魏国(又是一场内斗,),而将毕万封于魏。从此老毕家开始了逆袭之路,刚才讲了春秋无义战、周王室式微、礼崩乐坏,大都是同姓诸侯国之间的征伐。毕万的后人就以魏国魏氏自居,魏氏后来出了个狠人魏文侯魏斯,联合赵、韩瓜分了晋国(晋国也是姬姓,相煎何太急)开创了魏国百年霸业,周王室式微,周威烈王姬午迫于压力还给封了诸侯(惹不过没办法,血浓于水,得过且过,大家还是亲戚)。从此“春秋”谢幕,“战国”开启。
秦灭魏后国人就以魏为姓,报应来的太快,说起来老赵家才是最大的赢家(赵和秦同是嬴姓,一说嬴政也叫赵政)。
毕姓和魏姓乃是同源,得姓于毕公姬高,毕姓和魏姓的发展演变历史只是中国姓氏大家庭演变过程的一个缩影。看到这,估计有人已经迫不及待去查自己的姓氏来源了,放心那时候的同姓不婚制度影响不到现在。 毕塬现今也只代表咸阳的一条路,毕陌二字也只会出现在历史典籍中,但今天所说的以毕姓、魏姓为代表的“中国姓氏演变”定是中国五千年历史长河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