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网剧《长安十二时辰》,凭借豆瓣8.6分稳居今年以来的国产剧口碑冠军,不仅剧情引人入胜,各种衍生的话题热度也是高居不下;剧中每个鲜活生动的场景,都会唤起人们对古代生活的重新思考。
今天,让我们将视线锁定至上承西周、下启秦朝的先秦时期,通过不同类型的器物,试着去呈现雍州大地上古人的起居、娱乐、出行等生活方式,触摸那个遥远的时代,感受雍州十二时辰内可能发生的故事。
雍州十二时辰
——先秦“穿越指南” 雍州,是周秦王朝发祥之地,华夏九州之一。古时,人们将一天分成“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个时辰,饱含着古人对天时、地利、人事的智慧,每个时辰还有一个悦耳的名字:夜半、鸡鸣、平旦、食时……今天的故事,就从“时辰”开始—— 子时· 夜半(23:00-1:00)丑时· 鸡鸣(1:00-3:00) 寅时· 平旦(3:00-5:00) 卯时· 日出(5:00-7:00)
夜半,是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此时夜已深;日出,太阳从东方升起,阳光洒满大地,新的一天开始。 起居篇:“鬓云欲度香腮雪”
清晨起床,洗漱装扮必不可少。在雍州,没有自来水的便捷,洗脸自然离不开置水的器皿——盆。
先秦时期,普通百姓家会使用陶盆,因为制作成本低,但对于富足的人家,盆的材质可能就“高大上”很多。
2001 年,在凤翔县彪角镇的上郭店村,考古人员就发现了一个高 2.9 厘米、口径 7.3 厘米的圆形小金盆。令人惊喜的是,它的局部还镶嵌有绿松石,腹饰有两道弦纹,看上去十分精致。
柱形钮,圆形钮座中空,凸起于镜背,有镂空花纹三组,主纹为三条相互盘结缠绕的螭龙。
在古代,铜镜是人们不可缺少的生活用具。商周时期,铜镜已经出现,但相较于铸造精美的青铜礼器,较小的尺寸、统一的圆形式样、素面为主的镜背,使此时的铜镜略显拙朴。
到秦代才开始成规模铸造铜镜,因为镜的使用优于鉴的方面很多,所以到秦以后,再不用水作鉴了,其材质包括金、银、铜、铁等,以铜为最多。
这一时期,宝鸡地区出土了战国蟠螭纹铜镜等器物,其造型、纹饰精美,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辰时· 食时(7:00-9:00) 申时· 晡[bū] 时(15:00-17:00) 雍州人的一天,只吃两顿饭,食时、晡时,分别是两顿饭的进餐时间。
饮食篇:“烹羊宰牛且为乐”
出镜文物:方甗 [yǎn]镶嵌狩猎射宴纹铜壶
(图为方甗)
先秦时期人们普遍食用的是黍、稷,其中品质好的被称作“嘉谷”,类似于现代的小米。在先秦时期,肉食的种类多样。有了丰富的食材,雍州人选择用炙、炮、煮、蒸、煎、渍等方法做料理时,自然少不了美器。
宝鸡地区先后出土了不少的鼎、甗、豆等食器。1987 年,陇县东南镇边家庄村出土一件春秋方甗,高22.4 厘米,是蒸煮器,其功能和现在的蒸锅很相似。
到了秦代,国家统一,经济也渐渐有了起色,酒成了餐桌上的“常客”,酿酒和喝酒的风气也兴盛起来了。
1977 年,在凤翔县城关镇高王寺村的铜器窖藏中,考古人员发现一件春秋时期的镶嵌狩猎射宴纹铜壶。该器为盛酒器,纹饰精美,铜壶全身以红铜片镶嵌而成,有四组纹饰,自上而下表现了高台习射、水陆射禽、宴乐及狩猎场面,共有各式人物、鸟兽 231 个,对研究先秦时期的礼仪、服饰、建筑和社会习俗等,具有重要价值。
巳时· 隅中(9:00-11:00) 午时· 日中(11:00-13:00) 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趁着好阳光,出门走走,也是不错的选择。 出行篇:“宝马雕车香满路”
先秦时期,马车是主要的交通工具,尊者都要学会驾车上路。
宝鸡地区发现过大量先秦时期马车遗迹。今天凤翔县城关镇马家庄所在地,曾是秦都雍城内的一处宗庙祭祀区,这里除有大量的宗庙建筑基址外,还有许多和祭祀礼仪密切相关的遗存。其中,一座不埋马的车坑应是出于祭祀国之先祖而留下的。
在凤翔县南指挥镇西村、柳林镇血池村,考古人员都发现了车马坑遗存。其中,出土了大量的车軎[wèi]、马衔、当卢、马镳[biāo]、马饰等车马器。
未时· 日昳(13:00-15:00) 酉时· 日入(17:00-19:00)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这是雍州人认为最美好的生活方式,到了酉时,就停止劳作,回家放松心情。 娱乐篇:“人生得意须尽欢”
陕西省宝鸡市博物馆藏的一件文物, 高48厘米,两铣间距27厘米。
编钟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打击乐器,若干个大小不同的钟有次序地悬挂在木架上,编成一组或几组,每个钟敲击的音高各不相同。
1978 年,宝鸡县(今陈仓区)太公庙村农民冉怀绪,在自家后院取土时发现一坑青铜器窖藏——秦公钟,共出土青铜器 8 件,共计有钟 5 件、镈[bó]3 件。秦公钟纹饰一致,甬部饰四条小龙,带上有四组变形雷纹,旋部饰重环纹,舞部纹饰可分四个区段。考古人员根据钟、镈上的铭文推断,作器者为秦国国君秦武公。
是中国古老的石制打击乐器,为“八音”中的“ 磬石”音。有石或玉制成,形有大有小,上面刻有花纹,并钻孔悬挂于架下,击打传声。
上世纪 70 年代,考古人员在凤翔发现秦公一号大墓,其中出土了“国宝级”文物“石磬”。石磬是中国古老的石制打击乐器,为“八音”中的“磬石”音,用石或玉制成,形体有大有小,上面刻有花纹,并钻孔悬挂于架下,击打传声。它造型古朴,制作精美。这是一套完整的编磬,石磬上还刻有铭文。
戌时· 黄昏(19:00-21:00)
亥时· 人定(21:00-23:00) 人定,是十二时辰的最末一个时辰,此时夜已深,雍州人已经停止活动,休歇入睡了。
休息篇:“卧苔石将云根枕”
图:凤鸟衔环铜熏炉
该器通高 35.5 厘米、重 4 公斤,由覆斗式正方形底座、空心斜角方柱和兽首衔环球形炉体三部分组成。现存于凤翔县博物馆
因为当时的雍州民宅是包括前院和后院的,《管子》中载:“以前无狗、后无彘者为庸。”也就是说,如果你家前院养不起狗、后院养不起猪,那就说明你穷得叮当响。
如果你成功“穿越”到秦代雍城的宫城内,抬眼望去会发现宫室建筑金碧辉煌,拿今人的话讲,这是青铜建筑构件,这种构件也叫“黄金釭”,一般用于枋和梁的链接处,起着加固和装饰的作用。秦代工匠往往会在“黄金釭”上铸造上蟠魑纹,使“黄金釭”造型极为华丽,可以说是我国最早的雕梁画栋的前身。
就寝时,袭来的阵阵清香有宁神安眠之用。雍州人将一些带有特殊气味或芳香味的植物直接焚烧,利用焚烧时的烟气来驱逐蚊蝇或是祛除浊气,但是专门用来熏香的器物仅限于贵族。
凤鸟衔环铜熏炉的铸造利用了浇铸、编织、铆锻、镂空等多种工艺技术,采用失蜡法浇铸而成,就是现代工艺也很难仿制,整个熏炉工艺精湛、造型优美、纹饰瑰丽,是春秋时期青铜器的经典之作。(来源 :宝鸡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