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lockquote]
林觉民的《与妻书》被称为百年情书,王小波写给妻子李银河的书信印成书本《爱你就像爱生命》被人传诵,叶芝的《当你老了》每次读起总会带来灵魂的震撼。如今,以鹅毛蘸墨水的儒雅情书离我们已经很远了,那种认真,一字一句斟酌诉说思念和爱慕的方式,那些往日的“爱情手工业”,虽然已悄然褪去了色彩,但仍值得我们去怀念,也会让我们在墨香中记忆曾经的岁月。如果你还保留曾经写的或收到的情书,如果你愿意和我们分享这其中的故事,可拨打本报热线33326000,我们会用文字和照片帮你留下这份记忆。
[/blockquote]
---------------------我是分隔线---------------------------------------------------------------------------------------------------------------------------------------------------------------------------------------------------------------------------------------------------------------------------------翻开课本, 他收到第一封情书。
感谢六年间收到的30封书信,感谢曾经远隔两地的坚守,感谢青春岁月他的陪伴。翻开已经压在箱底的书信,王静恬同多数女孩一样,哭着说感谢,感谢青春,感谢成长。
8年前收到的第一份情书,王静恬因两人吵架生气而撕掉,之后又粘好 本报记者 衡国良 摄
上课偷偷看完第一封情书
如同电影中的镜头,青春的画面一帧一帧清晰地从她脑海里翻涌了出来。
2004年,高三,和众多高考学子一样,坐在倒数第三排的王静恬在紧张的学习中时常觉得压抑,并且这种压抑无法发泄。不经意地,她注意到第一排的男生总会不由自主地扭过头看她,起先以为是偶然,后来短暂的目光接触后,她开始习惯这种目光。
因为两人名字只差一字,一次老师点名批评叫了对方的名字,王静恬听错“呼”地站了起来,这次迎接她的,依旧是前排小个头男生的目光,“他回过头笑了笑,我觉得那笑容很阳光。”她说。
情人节当天,早上下课后,王静恬离开教室去洗手间,等回来时打开课本,看见里面“躺”着一封信,看着彩色的信纸密密麻麻地写了一张多,她在课堂上偷偷地把它看完了。
此后,两人成为情侣,并一起度过了之后的六个情人节。
现在,这封情书上面也密密麻麻地缠着胶带,蓝色的钢笔字有些已经看不清,但落款却清晰可见,“吵架后,把信撕碎,又舍不得,捡起来重新粘好。”现在她对自己的第一封情书内容依然记得清楚,“写着‘我们一起好好学习,等我6年,6年以后我们结婚。’真傻。”
飞过郑州和南京的30封书信
高中时因为没有手机,不能见面时,两人都习惯性地用书信交流,用当时并不成熟的心智却真诚地规划着属于两人的未来。
高考后,王静恬去了郑州上学,他去了南京读军校,那时手机开始兴起,但两人依然坚持书信来往,“觉得夜深人静时,有些感情只能通过笔写出来,这种感情都带一点苦的感觉。”她说。夹杂着介绍大学生活的书信,各自的照片也从彼此手中传递。
让她感动的是,自己收到的第一瓶香水时他的用心,“香水是易碎品,他就塞到他的球鞋里寄了过来,后来我把鞋给他刷干净再寄了回去。”她笑着说。
大学四年,30多封书信飞过郑州和南京,毕业时他到郑州参加了王静恬的毕业典礼,参加了她所有青春谢幕的最后一件事。
分手后这些信压在了箱底
造化弄人,2010年,两人都回到咸阳时,因为到现在都不能说清楚的原因,分手了。
前几天,王静恬看电影《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时,她说一下子就回到了自己高中和大学时代,并且流着泪看完,“就像电影里所说,同龄女生的成熟速度是男生无法想象的,无法改变。”现在这些书信早已压在了箱底,也不会经常想起,只会在特定的时刻,如同洋葱,熏得她掉眼泪。
今年王静恬25岁,她称自己相过亲,也对别人心动过,但再也没了当时静澈如底的纯粹。(应当事人要求,人物为化名)
本报记者畅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