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桥,既是用于通行的物理载体,又是建筑美学和人文精神的展开场域,自古以来便是诗歌和绘画的灵感来源。伦敦的塔桥、旧金山金门大桥、悉尼海港大桥、德国马格德堡水桥、杭州湾跨海大桥,等等,都是技术性与审美性、历史性与现代性完美结合的代表。
在成都,从不缺乏桥的元素和诗的灵感。随着成都国际化、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一系列新的桥梁正在规划和建设之中。5月3日,记者从成都高新区获悉,成都城南一批充满设计感的大桥正在紧锣密鼓的筹备和修建。“如意桥”、“锦云桥”、“无限之环”…….这些桥梁建成后,不仅将提升该区域的通行能力,也将成为成都城南片区新的地标性公共景观,为周边居民带去更加现代化、国际化、人性化的绿色居住体验。这也是继4月中旬“花重锦官城”样板路项目出炉后,成都高新区发布的又一重大公共空间环境景观提升工程举措。
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成都高新区作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承载着建设国际创新创业中心的使命。“这些桥既是通行枢纽,也是城市公共建筑景观和文化载体,更代表了屹立着的‘高新之美’和现代成都的‘城市之魂’,传递着高新人创新不止、奋斗不息的‘高新精神’。”
“蝴蝶桥”+“高新红”:成都桥梁新风景
“桥之美,美在何处?”在中国,答案一定是丰富多彩的。江浙乡间的小桥有“流水人家”之静谧恬然;藏于川藏峡谷深处的索桥则彰显着怒吼的生命力。侗族的风雨桥美在桥、塔、亭的非凡统一;永定河上的卢沟桥则美在历史的深远厚重。李春的赵州桥妙在其单孔敞肩的工匠技艺;而茅以升的钱塘江大桥则以高超的掘泥打桩技术载入史册。
成都也不例外。2000多年前,都江堰上的安澜索桥见证了李冰父子“引”滔滔江水福泽成都平原。始建于明万历年间的九眼桥如今已是成都“慢生活”的代名词;本世纪初,城南的天府立交桥则以高耸端立之姿将古蜀金沙的“太阳神鸟”标志送向天际。而随着锦江绵延穿过现代产业新城——成都高新区,桥梁之美也随着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发展在变化和演进。
成都高新区规划建设局提供的规划图显示,三座行车桥由南至北沿锦江一线排开,它们分别是:桂龙大桥、红星路跨锦江桥、世纪城东延线跨锦江桥。
正在修建的桂龙大桥是原址重建项目,解决交通、通航及行洪问题是其关键性要求。据了解,在地理位置上,桂龙大桥北临新国际会展中心,南靠十八步岛休闲中心,东西则接红星路南延线和天府大道——是车辆往来聚集比较多的区域。同时,因为桥位处于锦江转弯分叉段且两岸高差极大,加之河道将改造,旧桥已不能满足通航及行洪要求。
成都高新区规划建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新桂龙大桥将修正过去造成交通瓶颈的“Z”字形问题,将桥梁西端南移与公路顺接。同时,大桥将提升主桥混凝土强度等级,提高和优化纵坡坡度,保证洪水期滨河路的正常通行。新的桂龙大桥预计将于明年中旬竣工。
在三座大桥中,已建成通车的“蝴蝶桥”和“高新红”可谓“一弛一张”,各具特点,和四周开阔的公共绿地景致和谐统一,成为了锦江上一道亮丽的桥梁新风景。其中,被市民俗称为“蝴蝶桥”的红星路跨锦江桥于2014年6月首先建成通车。桥上的拱形设计,恰如一只巨大的蝴蝶飞舞着张开一双弧形翅膀,欢迎着行至到此的人们。
被誉为“高新红”的世纪城东延线跨锦江桥已于今年3月底初步实现通车。该桥为独塔斜拉桥,桥段主长215米。桥塔呈人字形设计,由20根斜拉索于两侧支撑,灵感来自于成都高新区Logo——一缕飘舞的火焰。桥塔颜色采用“高新红”,与成都高新区Logo的颜色完全一致。远远看去,桥体如一把正在燃烧的高新火炬,稳稳地站在蓝天下。
“如意桥”+“锦云桥”:快工作、慢生活的国际范儿
“从空中观看,桥梁似一柄‘如意’镶嵌于城市之中,寓意万事顺利、吉祥如意,”天府二街人行桥的设计师向记者介绍了“如意桥”的得名。“如意桥”即天府二街人行桥,全长331米,将横跨天府二街,连接南侧大源中央公园与北侧城市空间绿地,连通大源水系绿地链,使人行步道及自行车绿道在一片“鸟语花香”中得到延续。
“大源中央公园所在的成都高新区大源组团是成都城南中轴线一侧重要的现代商务中心和高端产业新城。”成都高新区规划建设局重点处副处长刘辉说,根据大源组团的楼宇形态,“如意桥”立面造型以“音律”为灵感——强调桥梁形体起伏,如音乐韵律的流动。“这一设计理念充分考虑了成都高新区现代化、国际化的区域特征,以流线造型为这里‘快工作’的城市节奏增加更多‘慢生活’的人文韵味。”
“‘锦云桥’借鉴了纽约高线公园(High Line Park)的设计理念,将会成为天府大道上一座‘空中花园走廊’。”刘辉介绍,“锦云桥”即桂溪生态公园跨天府大道人行天桥。在功能设计上,“锦云桥”上将设置行人通道、自行车车道和休憩空间。桥身立面拟采用充满现代感的材质,以突出其3D网格单元形状的曲面造型。而在植物的选择上,桥上将栽培多年生草本植物、禾本科植物及宿根花卉,突出四季的变化和自然的“野趣”。“这座‘空中花园走廊’会像一条流动的锦绣云彩飘扬在城市中轴线上。”
更为重要的是,“锦云桥”还承担着跨越天府大道、将两侧绿色空间充分融通的功能。据介绍,桂溪生态公园是“海绵城市”理念在成都高新区的生态实践,公园内将有一块超过5万平方米的草坪与林荫绿道慢跑体系,可有效降低周围片区的热岛效应。“正如纽约高线公园重建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我们希望以‘天府锦云’为桥梁的桂溪生态公园也能成为成都的国际‘生态智慧’样本。”
五岔子大桥:成都高新的“无限可能”
由德国数学家、天文学家莫比乌斯和约翰·李斯丁在1959年发现的“莫比乌斯环”以其“无限可能”的奇妙注解,成为了世界建筑和其它艺术门类的经典设计灵感。
而在成都高新区,一座“莫比乌斯环”桥也将诞生。在这个叫“无限之环”的设计方案中,主副两座桥构成了数学的“无穷大”符号,外观近似于“莫比乌斯之环”。谈到设计理念,设计团队表示:“希望以此设计来寓意五岔子大桥所在的成都高新区‘无限上升’的发展可能。”
五岔子大桥是一座人行天桥,“绿色通行”是其一大设计特点。大桥位于桂龙大桥与“高新红”之间,桥上设有自行车道、风雨观景廊、景观平台等。建成后,大桥将有机地连接西岸江滩公园绿道系统和锦江红星路侧绿道系统,进一步满足锦江河段行人和非机动车的“绿色通行”需求。
“流线型”的夜景设计是“无限之环”另一大特点。大桥桥身呈“紧扣”又“曲张”的流线造型:在河中间,主桥比副桥高9.5米左右;在河两岸,主桥和副桥之间则通过通道相接;副桥的两个桥拱连接河两岸,供通航和排洪;主桥的两个拱形则架于副桥之上。为此,方案专门制定了以泛光源为主,点光源为辅的灯光规划,以舒缓的灯光效果呈现夜幕中大桥的“流线型”美。
可以想象这样的场景:未来,人们从成都高新区的桥上走过,望出去,前方有锦江水潺潺,也有天府大道的车水马龙;有袅袅炊烟和万家灯火,也有深夜里依旧明亮的创业的白炽灯。
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成都高新区作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承载着建设国际创新创业中心的使命。“这些桥既是通行枢纽,也是城市公共建筑景观和文化载体,更代表了屹立着的‘高新之美’和现代成都的‘城市之魂’,传递着高新人创新不止、奋斗不息的‘高新精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