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原创新闻,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追究其法律责任!
本报讯(记者张静远)王满生是泾阳县中张镇人,1991年南下打工,积攒了些资金,2001年他回到家乡开办了一家小型生猪养殖场。因刚创业缺乏经验,养猪场一直处于低迷状态,2004年猪群口蹄疫爆发,更是让养猪场陷入困境。
随后,泾阳县小额担保贷款办公室向他提供了8万元的小额担保贷款,使养殖场恢复经营。
像王满生这样的情况,咸阳还有很多。据了解,今年1~11月份,全市新增发放小额担保贷款3.67亿元,直接扶持创业4216人,带动和吸纳就业13696人,完成省上下达1.8亿元目标任务的204%,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放贷1.02亿元,增长38%。
“我们加强与财政部门的沟通协调,按照1:1比例积极落实配套担保基金和自筹担保基金。截至11月底,全市新增担保基金1210万元,其中省推进会后新增担保基金620万元,占落实担保基金总量的51.2%。”咸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马建炜介绍,通过积极和经办银行协调,将原来15个工作日贷款发放时限缩短为10个工作日,并确定每周四、周五为小额担保贷款发放专项工作日。
“目前个人贷款最高上限为8万元,企业贷款最高上限为200万。如果创业者苦于资金问题,在创业路上无法前行,也可和我们联系。”咸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袁光宇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