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原创新闻,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追究其法律责任!
几名残疾人的三摩被运管部门收走,他们对此很不能理解 本报记者 马超 摄
“我只是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养活自己,为什么就这么难呢?”昨日下午,乾县某饭馆外,54岁的康俊祥嚎啕着。他身高不足100厘米,体重仅40公斤。
12月2日上午,他的营运三摩车被该县出租车客运管理处(以下简称运管处)依法扣留。
对此,乾县残疾人联合会理事长吴永杰解释,三摩车载客时的道路交通安全状况实在令人堪忧,他们连自己的人身安全都保证不了,更无法保证乘客的安全。
事发
残疾人上街载客车被扣
昨日中午12时,乾县某饭馆外,近20名残疾人在此“开会”。他们有的拄着拐杖,有的坐着轮椅,有的双手撑地“行走”。
他们聚在一起的目的,是群策群力商讨出一个“最合适的理由”,然后前往该县相关部门,将康俊祥等人几天前被运管处查扣的几辆三摩车要回来。
因为,截至目前,对于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来说,骑三摩车上街载客,是除政府各类补贴外的主要收入来源。“没有了三摩,我们还怎么活?”
康俊祥先天性四肢畸形,行动不便,双腿只有成人胳膊般粗细,身高不足100厘米,“除去一双很破旧的大头皮鞋的重量”,体重才只有40公斤。因双腿不便,他必须用双手撑地,让胸脯紧贴着地面匍匐前进。
无奈
“没别的致富渠道”
“其实我们就是想通过自己的双手养活自己,不想连累任何人,可咋就这么难呢?”与康俊祥一样,51岁的唐俊义也于当天,在街道上开着三摩载客时,被运管处的工作人员扣留了车辆。
与康俊祥相比,唐俊义的伤残程度要稍微轻些,他在爬着前行时,至少双腿还能撑起来,承载身体的部分重量。
“政府的补贴确实发放得很到位,但我们每天都得吃药,药费很贵,每个月下来最少也得三四百元,尤其是天气变冷时,浑身疼,吃的药也就越多。”唐俊义说,每年他从政府领取的各类补贴,加起来不到3000元。
据此次会议召集人赵争虎介绍,除了康俊祥、唐俊义二人的车辆被扣外,就他所知,乾县还有其他近20人的“残摩”被扣留过。
“有的已经被归还了,有的却还没有,现在还有四五辆车在运管处的停车场放着呢。”赵争虎说,上周时,3名残疾人因不满摩的被扣,曾采取过服农药自杀、以头撞办公桌等比较偏激的形式抗争。
“不让营运可以,但真的希望政府能替我们这些人想想其它致富渠道。”赵争虎今年45岁,同前来“开会”的其他大多数同行一样,至今未婚,“生意好了每天还能赚四五十,生意不好了,一天下来也就不到二十。”
政策
曾发放“残摩准运证”
昨日下午,乾县残疾人联合会理事长吴永杰及乾县交通运输管理局纪检书记王渊,均用“从整个城市发展的大局出发,我们必须这么做”来表达他们的无奈。
“看到他们的境遇时,我们心里也挺难受的。”吴永杰说,事实上,2005年下半年,为给残疾人创收,他们曾向全县的上百名残疾人发放了“乾县残联残摩准运证”,这也意味着,“残摩”载客营运,首次在政策层面得到了支持。
然而,一个不可忽视的现象是,“残摩”营运后,给整个县区交通秩序带来的一系列不便,随着整个城市的发展,弊端凸显。
“比如,很多非残人士钻政策空子,也用三摩载客,再比如,三摩车载客时的道路交通安全状况实在令人堪忧,他们连自己的人身安全都保证不了,又怎么来保证乘客的安全呢?”
吴永杰表示,鉴于此,经与几部门商定后,2009年下半年,他们将之前发放的百余份“残摩”准运证全部收回,“收回的同时,根据车主的身体状况,给予了他们每人五百到一千元不等的补贴。”
“也就是说,从那个时候开始,‘残摩’上街营运,就已经非法了。但直到现在,仍有部分车主想钻空子。”王渊说,考虑到残疾人群体的特殊性,扣留车辆后,他们会采取教育、说服等措施,在与对方签订“以后绝不再上街载客营运”等协议后,就会放行三摩车。
为残疾人提供技术培训
对于王渊的这种说法,吴永杰给予了认可,他说,事实上,每次有残疾人的三摩营运车被扣留后,他都会积极与运管处进行协商,“每次取出时,运管处都会和被扣车主签订协议,协议内容大致是以后绝不上路营运等。但大多情况下,车辆取出没几天,他们就又在营运时被扣留了。”
当被问及几天前是否有残疾人因车辆被扣留,而采取服药自杀等极端行为表达不满的情况时,吴永杰表示,“确有其事”。
他说,其实那几天,乾县县委县政府及其它几个相关部门,刚好也正在联合讨论对“残摩”进行取缔后,如何进一步安排好残疾人日常生活等问题。
据介绍,目前该县已出台了一项名叫“千帮千”的“帮残”政策,即一千个单位帮扶一千个残疾人。
具体而言,帮扶单位可根据帮扶对象的实际情况,为其提供相关的技术培训,一些喜欢养殖的,帮扶单位会免费为其提供猪仔等。
“就在今天下午,我们还专门开了汇报会,对每个单位的执行情况予以评价、监督。”县委办一工作人员说。
至于赵争虎等人关心的被扣车辆何时才会放行的问题,该县运管处办公室主任白岁献说:“只要接受我们的说服教育,并签订协议,随时都可前来取车。”
昨晚,唐俊祥等人表示,愿意接受运管处“签订协议”的要求。
本报记者黄香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