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破旧的桌椅、灰暗的灯光、荒凉的操场……这些,对于乾县大杨镇月新村月新完小的孩子还不算糟糕。在被乾县城建局认定为D级危房的教室上课,逢刮风下雨就要停课,才是学校老师和孩子家长的心头病。
校舍成D级危房活动教室也将拆除
昨日,下着小雨,顺着泥泞的村道,来到位于月新村村中的月新完小。走进小学,学校四周的围墙用土块堆砌,而西边的墙多半已坍塌。
西墙的附近,几块破旧的红色门板很是醒目。门板后方堆放着两三米高的土堆。月新完小校长王争战说:“9月初的连阴雨,西边教室出现近10厘米的裂缝,没过几天就坍塌了。那几块门板原本是几间教室的门。”
王争战指着学校东边的几间教室,眉头紧锁:“学校的教室都是上世纪六十年代盖的,土木结构。而在2008年时,教室被乾县城建局定为D级危房。”
停步望去,教室屋顶荒草丛生,破旧的门窗满是尘土。
“学校有六个年级,加上学前班,共130多名学生。”王争战说,东边的三间房子分别是五年级、六年级和学前班的教室,一至四年级在用彩钢板搭建的活动房内上课。
沿着用砖块铺就的小路,行至活动板房。只见,板房的铁门已锈迹斑斑,窗户扭曲变形。
“再一年光景,这四间活动房也得拆掉。那时,要还没新校舍,学生只能露天上课。”月新小学五年级班主任巨锋波说,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几间教室的墙壁出现裂缝。之后,有裂缝的教室被拆除,政府拨款搭建四间活动房。
此时,已近下午上课时间,学生陆陆续续进了教室。
六年级的教室,橘黄色的灯光下,几名孩子正在看书。墙壁的白漆脱落近半,露出红褐色的砖块。在教室最前方的讲桌旁,放着一个脸盆。六年级班主任赵雪倩说,“房顶漏雨不很严重时,便用盆接着。”
只要教室有学生,就必须有老师在场。平日,老师也会提醒学生,发现教室漏雨或往下掉土时,就赶紧往出走。
教育局拟撤并学校但中心小学没建完
据了解,月新完小已被规划为撤并学校。“2008年开始,乾县教育局进行学校布点调整。在大杨镇只保留4所完小。”昨日下午3时许,乾县大杨学区校长秋轩峰说,撤并一些自然村小学,主要是为集中教学资源。
秋轩峰介绍,保留的4所小学中有一所距离月新完小比较近,是杨汉中心完小。因杨汉中心完小的住宿、厕所、饭堂等设施还不到位,所以,还不能一次性将月新完小的学生转移过去。
秋轩峰的这一说法,也得到乾县教育局综合组工作人员的证实。
“撤并小学分两种情况,一种是学校不复存在。一种是可以通过降低办学层次,从6个年级降至4个年级,保留学校。”王争战说,即使只保留4个年级,月新学校还是需要建新校舍。
村民不赞成撤并愿筹资建校舍
“让孩子在危房上课,我们也提心吊胆。所以,逢刮风下雨,就让孩子放学回家了。”在值班室,王争战拿出给上级部门递交的关于月新完小校舍的情况报告。为能申请到资金,给学校盖新校舍,从2008年开始,他前后往上级主管部门跑了30多次。
得知月新完小可能被撤并,十几位学生家长赶到学校。
“学校条件是差,但教学质量好,离家也近。”一位孩子家长说,他知道学校的教室是危房,但附近没有寄宿学校。这个学校被撤,孩子就得赶远路。
月新村村民秦师傅说:实在不行,村民愿意把修村道的钱,拿出来一部分盖学校。”
“需要盖10多间房子,花费比较大。光靠村民的集资,不能解决问题。”王争战无奈地摇了摇头。
本报记者卜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