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斗鱼 于 15-9-2 14:57 编辑
这里曾是“西安事变”的前沿指挥机构,这里曾是红军改编“八路军”的火热土地,这里曾经是一个个让敌人闻风丧胆抗日英雄的“红色摇篮”。这是一片英雄的土地,在那个重要的历史时期,咸阳的山山水水几乎都留下了英雄的足迹。
虽然,当年那些生龙活虎的身影已经远去。但是,这里依然保存完好的红军标语、红军证件、还有为数众多的红色遗址。我们不能忘记,抗日战争中,这些革命烈士或身处刀丛,不顾个人生死;忍辱负重,甘当无名英雄,仵德厚、高鹏、樊占荣、杨法震、黄崇虎……这一个个或许你不知道的咸阳抗日老兵的名字,他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和精忠报国的斗志换来这片土地的安宁。
在那场大战中,他们有的人牺牲了,有的人活下来了。在今天抗战胜利70周年之时,我们不仅仅要对还健在致以崇高的敬礼,更不能忘记已经逝去的英雄,
本期【咸鱼史记】特意为大家介绍部分有具体史料可查的,我们咸阳本地的抗战英雄,让我们为了忘却的而纪念!
乾县人 高鹏
“弟兄们,我们以身报国的时候到了!”1938年台儿庄战役中,乾县人高鹏在阵地成为一片焦土,自己弹洞前胸血流如注时,仍然顽强指挥着战斗。
高鹏(1904―1938),陕西乾县人。黄埔军校第四期毕业生。在国民党陆军第二十二师历任排长、连长、参谋、营长。
1932年冬,随军参加长城抗战。1933年在古北口战斗中英勇杀敌,右臂负伤。后升任一四九团中校团附。1937年“七七”事变后,任二十五师一五○团团长,率部转战华北。1937年冬,率部于邯郸夜袭日军飞机场,毁敌机6架、汽油库1所。1938年3月,参加台儿庄会战。大捷之后,追击日军至江苏邳县一带。1938年4月20日,面对日军主力组织的反扑,率部扼守连防山,予敌痛击。1938年4月21日,日军再施扑击。激战中身负重伤,仍裹伤指挥战斗,扼守阵地4昼夜,毙敌数千。所部将士亦大部战死。1938年4月24日,率余部与扑上山头阵地的日军展开肉搏,头部中弹,壮烈牺牲。时年34岁。
兴平人 杨法震
在保卫永济的战斗中,兴平人杨法震率部抵抗日军进攻时被敌包围,身上多处负伤,却仍奋勇杀敌,在他的感召下,除少数人突围,其他人全部为国捐躯。
杨法震(1905―1938)又名明经。陕西兴平人。1926年考入黄埔军校武汉分校第六期。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入国民革命军任排长、连长。
1938年春,杨法震调任国民革命军第38军17师102团团副,驻防韩城。4月,奉命赴山西作战。杨部在该地游击队的配合下,出其不意地打击敌人,使日军屡遭伤亡,迫使其退出荣河一带。
同年7月,日军妄图突破黄河防线,大举向晋南侵犯。杨法震再次率部出击。7月上旬,日军出动步兵、炮兵、骑兵千余人,大炮20余门,向永济进犯。他率一营兵力,在虞乡、寒水村、董家营、北古城一带侧击敌人。全营官兵在他的带领下,同仇敌忾,痛击来犯之敌,使日军攻势受挫。
7月15日,日军分三路包围杨法震部队,杨亲手击毙日兵数名。他腿部、左额、右脑多处受伤,依然身先士卒,勇猛杀敌。全营士兵极受鼓舞,和敌人殊死拼杀,歼敌甚众。终因敌众我寡,除少数突围外,其余士兵壮烈牺牲。杨法震亦因伤势过重,捐躯疆场,时年33岁。
泾阳人 仵德厚
抗日名将、台儿庄战役“敢死队”队长仵德厚是台儿庄战役的一名指挥官。仵老的家乡在泾阳县雒仵村,他历经30年血雨腥风,硝烟弥漫的沙场拼搏,这个幸存老兵生前每每说起台儿庄战役的惨烈和激烈,泪水横流,他常说,自己想念那些牺牲的兄弟们!
仵德厚(1910—2007),咸阳市泾阳县安吴镇人。早年投身冯玉祥的西北军,后编入国民革命军第三十军。台儿庄战役中,亲率40人组成敢死队与日寇搏杀,战至只剩3人。2007年病逝于家乡,享年97岁。
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爆发。仵德厚时任第30军30师88旅176团第三营营长,他奉命开赴北平外围房山以北杨尔峪东的4057高地,阻击日军南下。
1937年8月下旬,日军向4057高地发起进攻。双方激战十余日,日军每天都要向高地进攻四五次,但均未被攻下。尽管如此,仵德厚所率的三营官兵伤亡仍很严重,副营长赵志道负伤,七连长阵亡。仅一天之中,电话兵就伤亡3人。
在4057高地,经过与日军十多天的激战,仵德厚所率三营500多人伤亡大半,仅留下100多人撤出阵地,向南转进。
几天之后,仵德厚奉命在通往周口店的大道上占领阵地,并构筑工事。在迎风坡与日军激战数日后,仵德厚所率官兵伤亡过半,遂遵命向娘子关转进。
在娘子关南峪车站,仵德厚营再次与日军对峙。当他举起望远镜正观察日军阵地时,日军狙击手向他射出一发子弹,子弹从他的左手射入,击碎了望远镜。军医诊断后,建议仵德厚去后方医院截掉左手。距敌仅百步之遥,仵德厚深知全营官兵的安危就系在他身上,他执意不从。仵德厚叫来卫生员,把一瓶碘酊全部倒入被日军子弹击穿的手掌,并用力摁住,继续指挥部队与日军展开激战。
幸运的是,他的手竟然奇迹般地保住了,只是小手指不大听使唤。
1938年3月,时任三十师88旅176团第三营营长、敢死队队长的仵德厚所在30师接到增援台儿庄的命令。3月26日,仵德厚率三营官兵乘船渡过台儿庄运河,来到31师师长池峰城设在运河岸边一个大桥底下的指挥所。
池峰城向增援的176团三营营长仵德厚当面口述命令:“由于敌人从西北角窜进城内,我城内官兵大部分伤亡,现已失去联系,你奉命固守台儿庄。”仵德厚受命后,当即挑出40名精壮青年组成敢死队,每人除身背原有装备的4枚手榴弹外,还身背大刀,步枪上刺刀,胸前再佩挂一袋4枚手榴弹。除轻机枪手外,每战斗小组再肩扛一箱手榴弹。
傍晚时分,进攻开始,40名敢死队员首先冲进城门,日军即刻向我敢死队射击,敢死队在一片叫杀声中,将守门之日军逐一击毙。仵德厚亲率7连第一个攻入敌人的火力封锁区,并占领北街的部分院落。副营长赵志道率8连冲进街南院内,推倒山墙与日军作战。混战中,敌我双方有时竟在一堵墙的两边同时挖枪眼,隔墙相互夺枪。一时间,整个台儿庄城内,枪声、手榴弹声、相互搏斗的喊杀声响成一片。
全营各连兵分三路攻入城内,战斗一直持续到天黑。经过一夜血战,街道两边的敌人被仵德厚营一一消灭,从而迫使日军残敌逐一撤出街道,向城西北角退去。
第二天上午,城内日军大部分被歼灭,一小部分日军被困在城西北角的土围子内负隅顽抗,等待城外日军增援。城外日军集中炮火向城内阵地实施连续轰炸,反复向仵德厚所率三营所占领的阵地进攻。
第三天中午,仵德厚当即立断,果断命令迫击炮占领城内制高点,不加药包直接瞄准城角下敌人进出的交通壕,并部署两挺重机枪在城墙上,阻击日军的城外来援,其余火力全力掩护敢死队进攻土围子。
布置完毕,仵德厚命沙纪成排长率敢死队向城角的敌人发起进攻。同时,布置在城内的火力齐发,沙纪成率领的敢死队杀声四起,声震云天。但土围子内的日军拼死抵抗,敢死队受大很大阻力。沙纪成见状,抓住时机准备突袭。他乘双方火力交织、烟雾弥漫之际,手持大刀,腰束手榴弹率敢死队迅速攻到了日军占据的土围子下。战士们把集束手榴弹投入土围子内,炸得敌人乱喊乱叫。
在与日军展开厮杀中,沙纪成奋勇当先,搭人梯爬上围墙,却在激战中壮烈牺牲。攻上围墙的敢死队员手榴弹、轻机枪齐发,最终将土围子内的日军全部消灭。40名敢死队员仅有三名受伤幸存,仵德厚是其中之一。
此时,日军决意夺回失去的阵地,城外的敌人不断增援,战斗更加激烈。在枪林弹雨中,随手在地上一抓,抓起的不是焦土,而是一把炮弹皮……这一天,紧跟在仵德厚身边战斗的6名连长、排长,均在激战中阵亡。
第四日拂晓,恼羞成怒的日军,用数10门大炮对城内仵德厚的三营阵地实施夜以继日地大肆轰炸,城内硝烟弥漫,飞沙走石,火光冲天,墙倒房塌,整个城完全成了一片焦土。城内战前未曾逃出而躲在屋内的百姓也葬身火海,现场惨不忍睹。
第五日夜晚,城外日军汽车调动频繁,且火光遍野。我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将军下达了最后的总攻命令,日军在“台儿庄战役”中战败。
台儿庄大捷后,第六战区副司令长官、第二集团军总司令孙连仲亲自来到台儿庄城外,为仵德厚授予金质“甲种一等嘉禾奖章”、华胄荣誉勋章、宝鼎二等勋章。他因作战有功升任为团长。
解放战争中,他因为出卖起义同志被捕,入狱判刑。
1975年,毛泽东签署发布“凡在国民党县团级以上军警宪特一律释放,与家人团聚“的命令,仵德厚得以返回家乡,65岁的仵德厚开始学习放羊种地,后来进村办砖厂做工养家。
1986年后,曾担任泾阳县政协第六、七、八届委员。
1997年后,仵德厚的抗战英雄事迹频频见诸各种新闻媒体,2005年纪念世界反法西斯及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时,仵德厚故地重游,参观了当年抗战的故地台儿庄。
2007年6月6日下午2时15分,仵德厚因病在泾阳县龙泉乡雒仵村的家中去世,享年97岁。
仵德厚生前,咸阳市委、市政府、市政协的有关领导同志,多次前往家中慰问。
兴平人 杨法震
杨法震(1905-1938),又名名经,兴平县(今兴平市)仪空村北庄人。
1927年7月,汪精卫叛变革命,实行“清党”反共,杨法震离开部队,化名到洪湖、沙市一带进行党的地下工作。后因叛徒告密,党组织遭到破坏,于1929年返回陕西。杨法震回陕后,任《西安日报》编辑,1930年任陕西省政府视察员。是年秋,根据陕西省政府秘书长南汉宸的指示,到凤翔县营救了被县长解省吾关押的中共地下党员陈云樵。1932年经南汉宸介绍与陈云樵一起到兰州行署随营军官学校工作。1934年到汉中孙蔚如部38军任参议,曾只身去川北调查川军的情况,为杨虎城将军决定对四川军阀的对策,提供了情报。
1936年12月西安事变后,他被杨虎城任命为三原保安大队副。到任后,积极整顿地方治安,严惩了一些蓄意中伤红军、制造磨擦的地方恶霸。协助中共地下党组织召开欢迎红军前敌总指挥彭德怀到三原的万人大会。他经常来往于云阳(今泾阳境内)红军总部,协调搞好17路军与红军之间的联络工作,使党的抗日主张为17路军的广大官兵接受。“七·七事变”后,杨法震大声疾呼:“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华北危机,吾辈军人岂能等闲视之!”一再要求带兵上前线,参加抗日战争。
1938年春,杨法震调任国民革命军第38军17师102团团副,驻防韩城。4月,奉命赴山西作战。杨部在该地游击队的配合下,出其不意地打击敌人,使日军屡遭伤亡,迫使其退出荣河一带。
同年7月,日军妄图突破黄河防线,大举向晋南侵犯。杨法震再次率部出击。7月上旬,日军出动步兵、炮兵、骑兵千余人,大炮20余门,向永济进犯。他率一营兵力,在虞乡、寒水村、董家营、北古城一带侧击敌人。全营官兵在他的带领下,同仇敌忾,痛击来犯之敌,使日军攻势受挫。
7月15日,日军分三路包围杨法震部队,杨亲手击毙日兵数名。他腿部、左额、右脑多处受伤,依然身先士卒,勇猛杀敌。全营士兵极受鼓舞,和敌人殊死拼杀,歼敌甚众。终因敌众我寡,除少数突围外,其余士兵壮烈牺牲。杨法震亦因伤势过重,捐躯疆场,时年33岁。
…… …… …… …… …… …… …… …… …… ……
还有更多出生在咸阳土地上的抗日英雄值得我们去怀念,去尊敬、甚至去学习, 一个民族有多么深厚的记忆,就有多么深厚的历史文化。只有不断地回望历史,我们的记忆才不会被磨灭。
如今,这些战火的硝烟虽然早已散尽,但我们将永远铭记这一方土地上的红色历史,它不仅为咸阳人留下了不朽的革命精神,还留给咸阳人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激励着咸阳人永远前进。
附录 1
786名陕籍烈士谱写“秦军”抗战英勇之歌
从1941年到1943年间,当时陕西省所辖的长安县、礼泉县、旬阳县、乾县、柞水、宁陕县等30个县中,牺牲于抗日战场的人员名单及褒恤状况。在这一张张竖排的调查表中,用毛笔填写着伤亡官兵的姓名、年龄、籍贯、抗敌伤亡经过情形及褒恤状况,记者粗略数了一下,一共786人。
刘西顺、孙源禄、陈如英、郭克让、李华强……这些陌生的名字,来自陕西的各个地方,牺牲时他们中最小的只有15岁。在民族危难之时,他们硬是扛起了比自己短不了多少的步枪,在血与火的前线摸爬滚打,与日寇进行着殊死搏杀。
根据档案记载,台儿庄战役、淞沪抗战、鄂北会战、豫西会战等著名战役中,都有陕西籍将士牺牲。不过,最集中、最惨烈的,恐怕还是中条山战役。几十名烈士“抗敌伤亡经过情形”一栏中都写着“中条山阵亡”。
1938年7月的一个夜晚,3万多名陕西籍将士主动请缨渡过黄河,参加抵抗日军侵入大西北的中条山战役。最终,3000多名陕西籍的国民军第四集团军的官兵弹尽粮绝,被日军包围后,不愿被俘受辱而投河的壮举,也成为中华民族抗战史上的最强音符之一。
在档案中,记者看到了一条记录“冯汉英,98军上校团长,在山西中条山作战,因全团覆没被敌俘虏,但气志终不屈,终被敌所杀。”冯汉英牺牲时是45岁,是《陕西抗战伤亡官民褒恤状况调查表》记载的所有烈士中年龄最大的。
附录 2
陕西籍抗日将领不完全名单
杨虎城,陕西蒲城人,国民党陆军二级上将,民族英雄,因要求抗日而发动“西安事变”,奠定了国共合作抗日的基础。
刘玉章,陕西兴平人。黄埔军校第四期毕业。1933年在第2师任营长时,参加古北口之役。于古北口南天门抵抗日军,右臂负伤。
孔从洲,陕西西安人,曾任第三十八军中将副军长抗日名将。
马志超 陕西华阴人,新编三十四师师长,抗日名将。
胡琏, 陕西华县人,抗战时曾任国军主力18军军长,抗日名将之一。
张耀明,陕西临潼县张家庄人,1937年 “七七事变”后,任第52军第25师师长,抗日爱国将领。
梁希贤,陕西铜川人,第80军新27师副师长,1941年在晋南中条山区与10万日本华北方面军的血战中,与其师长陕西蒲城人王竣一起壮烈殉国。
高桂滋,陕西定边人,陆军84师师长 抗日战争期间,其所部与日寇作战,英勇顽强,不惜牺牲,功绩卓著。
庞泰峰,陕西西安人,陆军中将,1937年在河北与日军进行肉搏时负伤自杀。
吴国樟,陕西延安人,陆军中将,1937年与日军在浙江湖州激战三日,作战殉职。
…… …… …… …… …… …… …… …… …… ……
链接
中条山战役作为中国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正面战场国民党军队在山西范围内的唯一一场大规模对日作战。1941年5月7日,中条山外围日军在航空兵的支持下,由东、北、西三个方向开始全面进攻。为了阻止日军进攻,陕西籍爱国名将杨虎城将军带领由西北军改编的第四集团军陆续进入中条山进行防守。中条山战役前后历时一个多月,日军集结重兵,向中条山先后发起了十多次大型进攻,均被以第四集团军为主力的防守部队击退。这次战役相当惨烈,中国军队牺牲被俘近8万人。
编后:
陕西作家陈忠实曾这样评论道:“这些关中将士无论性格性情具备什么样儿的地域性特质,在民族生死存亡的血战中体现出来的凛然不可侵侮的大义,正是中华民族辉煌千古存立不灭的主体精神。”
任何语言的表达,在他们的经历前都是苍白无力的,小编在此就只能用鲁迅的一句话吧:
为 了 忘 却 的 纪 念!
纪念我们伟大的抗日战争! 缅怀我们伟大的抗日英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