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原创新闻,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追究其法律责任!
咸阳市光荣院50名复转军人为无名烈士献花
参加活动的小朋友向无名烈士鞠躬
84岁的义务守墓人李大爷,将本报记者从烈士家乡带来的水洒在陵墓周围
昨日,由咸阳市民政局、秦都区民政局联合本报共同发起的“志愿者老军人替咸阳阻击战革命英烈扫墓”活动,在秦都区双照办龙泉坊村烈士陵园举行。百余名志愿者、50名复转军人一起,缅怀为咸阳解放英勇献身的革命英烈。
扫墓现场
墓前重温烈士事迹
昨日,咸阳阴雨。
相比往日,淅淅沥沥的雨水让龙泉坊村革命烈士陵园更显肃穆。上午10时,百余名志愿者和50名复转军人人手一枝菊花,在陵园前排起了方阵。
10时10分,仪式在国歌声中正式开始。雄壮激昂的国歌声将人们的思绪带回至那个炮火连天的年代。
10时11分,陵园内礼炮齐响。轰鸣的礼炮声,是大家对革命英烈们的深深敬意。
“正是他们在前方的誓死顽抗,为整个部队赢得了休整、加固工事的宝贵时间。他们,也因此成为整个咸阳阻击战胜利的关键。”音乐缓缓,跟随秦都区民政局副局长沈艳关于咸阳阻击战的详细介绍,大家一起重温了那个只有12人的侦察小分队是如何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坚持与敌周旋近3小时,最后英勇歼敌200余人的英勇事迹。沈艳讲到“最后8位英烈壮烈牺牲”的时候,不少人感动落泪。
我们就是你们的亲人
一鞠躬,哀思;二鞠躬,致敬;三鞠躬,追忆。10时30分,全体扫墓者正对革命烈士纪念碑,深深三鞠躬。
陵园苍翠,哀乐低沉。金色的菊花瓣上,雨水缓缓滑过,凝聚成泪滴。
伴随着低沉哀婉的音乐,4名志愿者代表与4名革命老军人代表,先后替革命烈士敬献花篮。紧接着,全体扫墓者静静地在烈士墓周围缓缓绕行,缅怀英魂。
行至烈士墓正前方,人们将手中的菊花轻轻放在烈士墓前。整个敬献菊花的过程,秩序井然。期间,不少志愿者在放置菊花的时候,还刻意停留少许,向烈士们深深地鞠躬。
“铭记,就是最好的缅怀。咸阳人民不会忘记你们,在咸阳,我们就是你们的亲人。”近60岁的张玉侠代表志愿者向烈士致辞,她声音颤抖,几度哽咽。
“咸阳阻击战,在中华革命战争史上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王参谋’等8位英烈为咸阳的解放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咸阳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他们。缅怀革命先烈,是咸阳人民一直都有的美德,今后应该一如既往地教育青少年和市民朋友,积极继承革命传统,振奋民族精神,激发爱国热情,以更好地建设美好咸阳。”咸阳市民政局党组成员、副调研员赵旭博表示。
扫墓故事
我从三原来 还能报名吗
雨水并未影响到志愿者前去为“王参谋”等8位革命英烈扫墓的热情。从上午7时许开始,离正式集合时间还有2小时,就陆陆续续有人冒雨赶到。
9时20分,百余名志愿者全部集合完毕。正当队伍准备出发时,一名老人大声叫喊着在最前头挡住了去路。
老人名叫周天长,今年66岁,三原县鲁桥镇人。他是昨日上午一大早就从老家出发赶来替烈士扫墓的。
拦下队伍后,老人问的第一句话便是:“现在报名可以不,我也想去。”雨水顺着头顶的雨伞滴落,将老人的半个肩膀浸湿,一双已严重褪色的运动球鞋也因长时间浸泡而变形。
“没什么要说的,就是觉得应该去祭拜下革命先烈。没有他们当年的英勇献身,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老人参加扫墓的初衷,简单而朴素。
他三次要求献花篮
杨甦是铁路部门职工,看到本报征集志愿者扫墓活动的消息后,他很快就报名参加活动。
对于昨日淅淅沥沥的小雨,杨甦有着自己形象的想法,“这个活动已经感动了上天,特意在今天下起了雨,这雨水就是大家感动的泪滴,以告慰英灵。”敬献花篮完毕后,早已等候在一旁准备谈感言的马俊武先生与杨甦的这种想法一致,“因为这场雨,陵园内的树木花草也更显得青翠鲜艳了。”
从前日首次报名,至昨日正式前往陵园扫墓,马俊武先后三次致电,希望能够获得上前敬献花篮的机会,而且每次他的理由都是,“我想更好地寄托对烈士们的缅怀与哀思。”
不能致辞 小女孩差点要哭
活动结束散场时,原本站在方阵最前面的一个小女孩儿一脸委屈,一副想哭的样子。
小女孩儿名叫赵雪萌,今年12岁。“我也想对烈士前辈说话,我都准备好了,可惜,没轮上。”
原来,按照征集细则,致辞志愿者将按照致辞内容筛选,而致辞内容的考量标准涉及情感、文辞等方面,并且因时间所限,致辞志愿者只有一名。因此,小女孩儿在扫墓之前并未接到组织方关于致辞的通知。
“首先我向这些无名英雄致敬,他们为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做出了英勇的牺牲,今天,我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前来纪念革命英雄,你们不怕危险、舍己为人的大无畏英雄气概使我们终生难忘,是你们的牺牲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今天,让我们新世纪的小记者,把你们这种爱国精神代代相传……”整个扫墓活动过程中,小女孩儿紧抱在胸前的笔记本上,工工整整地记录着这样一段话。
新闻回顾
本报替无名烈士寻亲路线图
9月19日,本报独家推出“替无名烈士寻亲”特别报道。
9月21日至9月27日,本报与江苏《现代快报》、河南《东方今报》进行联动,共同为“王参谋”等寻亲,期间经过多方努力,8位烈士生前老战友赵元福老人在南京被找到,并得到“王青山不是登封县就是偃师县”的信息。
9月28日至10月22日中午,本报联合咸阳市民政局、秦都区民政局共同发起替无名烈士扫墓的志愿者征集活动。
10月10日至10月16日,咸阳市民政局专门抽调工作人员组成寻亲组,远赴烈士生前部队及老家,实地展开寻亲工作,共寻得了烈士们生前5位战友。本报特派记者进行了全程跟踪报道。(本报记者 黄香梅/文 刘强/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