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五级
- 积分
- 2476
|
认识刘大为
刘大为,中国美协主席,现当今这个全国民间组织的“老大”。坐过这把“交椅”的有徐悲鸿、齐白石等人,到他这儿是第七位。别看是把民间的“椅子”,但当你了解了它的业务是要受中共中央书记处领导,中共中央宣传部代管的时候,这把“椅子”还有椅子上的这个人就不那么简单了。
我曾有幸见过刘大为两面,当时他是美协的常务副主席,一次是2000年3月在上海,另一次是2001年7月在北京。这两次见面可以用现在还不算过时的两个词语来形容叫“零距离”“手握手”,从相貌上想当然的可以说是认识刘大为,但有句老话叫“贵人多忘事”想必他一定是记不起我的,更何况我与他都来去匆匆,相见在热烈的气氛中。这种相见对于他这种身份的人来说,我相信绝对是过眼烟云不储存的,而我这个草根对刘大为的印象却深刻:中等个,身体棒,一脸的诚实,动作麻利,忙碌中也带着微笑,特别是那双手厚实的像台钳,极其有力,言语不狂,不温不火,给我温顺宽厚的感觉,心里一点压力也没有,很舒服。
认识一个人,我以为不应该仅仅停留在相貌上,对于所熟悉的人还应该包括他的喜好、习惯和有趣的事情,甚至还应该包括他的丑陋。那么对于生活层面高我十万八千里的腕级人物刘大为,我又应该怎样去认识呢?我想只能通过他的从艺生涯和绘画作品去认识他、解读他。
刘大为,男1945年10月出生在山东诸城。新中国成立后不久,6岁的他跟随父母到内蒙古包头市定居。上小学时就在绘画方面显露灵气,中学时绘画曾被老师装入镜框。1963年考入内蒙古师范学院艺术系,1968年分配到内蒙古包头半导体厂工作,1972年调包头日报社任美术编辑,1978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班,1981年分配到解放军艺术学院任美术系教员,1987年任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副主任,1989年任美术系主任、副教授,1991年任美术系主任、教授,1996年率领中国美术家代表团赴美国访问交流,1998年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分党组书记、解放军艺术学院副政委,2003年晋升少将军衔,2006年任中国文联副主席,2008年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可以看出刘大为是扎扎实实与绘画相伴,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坐上了头把“交椅”。主要代表作品有:《马背上的民族》《帕米尔婚礼》《巴扎归来》《漠上》《晚风》等,作品多以反映内蒙、新疆、西藏、少数民族生活风情和塑造中华伟人形象的历史画著称。就我个人的喜好来说,看不上刘大为被业内人士所称赞的工笔重彩人物画,认为这类画太软、太粉,色彩夺了灵魂,不合我的胃口,比较喜爱他的水墨写意人物,因为他的这类画有阳刚之气、神态逼真、笔墨洒脱、贴近生活。如《巴扎归来》生活的趣味很浓,风俗习惯、人物的心态神态都能跃然纸上。“巴扎”的味道不是每个人都能体会到的,它需要社会阅历和积淀。“巴扎”是新疆维吾尔民族的语言,翻译过来就是赶集。集,是定期交易的市场,赶集归来那是什么样的心情呀,多么的满足呀。全国还有许多种叫法呢,陕西关中一带叫“上会”,四川叫“赶场”,云南叫“赶街”,总之,兴高采烈、热热闹闹、起早贪黑,不一定都去交易,现在已演变成一种情结,一种精神寄托,一种非做不可的聚会,是心里的盼望,以此为荣耀,周而复始,永不厌倦。一个高高在上的大腕,能画出这样的民间,我怎能不喜欢。按理说我不动笔墨是没有资格说三道四的,但馒头蒸的好坏我一看一闻就知道,一顿能吃仨。馒头不能只白,重要的是味道要好,刘大为的水墨写意画就有这个味,耐嚼。
认识刘大为我发现他两个特点:服装休闲,作画简约。就穿着而言,一次见他休闲西装牛仔裤,另一次是米黄休闲裤配淡青短袖上衣,简单大气;就画作而言,很少见长题,落款也只写大为或刘大为,没有“别号”也不署斋名,钤印也只盖“大为之印”或“大为”或“刘”,很少见闲章,简单至极。我还注意到位子坐的很大,名头很雷人的刘大为,在社会上口口相传的效果并不像有些“名头”艺术家,“故事”多多朗朗上口,闹的沸沸扬扬的,他很低调。写刘大为的文章也不多,有也是新闻或广告式的,多年前的“骆驼刘”“大为马”到现在还遮掩着这位杰出的人物画家,他只有通过创作新的经典来改变“旧貌”,为自己树立一块新的招牌,但这块招牌一定要行家认可群众叫好才行,这样刘大为才能走的更高更远,在巅峰上大有作为。
以上就是我认识的刘大为和我对刘大为的认识。由于与刘大为多年不见加之水平有限我的这点认识肯定是浮浅的,好在刘大为先生是没有时间读这类莽文的。
弆雅楼主于渠江雨夜摄于中国美术馆
合影照:在关山月逝世一周年遗作展开幕式的主席台上,我(左)握着刘大为(右)的手向他问好,并称其为老师,这不是套词,是对刘大为职业的称呼。刘大为握着我的手回应说,待会儿好好看画,很感人,并将关怡女士(关山月女儿)介绍给我认识。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