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到天数: 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七级
自然的生活 生活的自然
- 积分
- 16690
|
最近看了两篇被红色炸弹轰炸的帖子,很有感触。现将我原来在《咸话论坛》发过的帖子重发一遍,算作对帖子的回复,同时也请网友们品头论足。
婚礼·随份子
婚礼是一种法律公证仪式或宗教仪式,用来庆祝一段婚姻的开始,代表结婚。
中国传统婚礼是华夏文化的精粹之一。相传中国最早的婚姻关系和婚礼仪式从伏羲氏制嫁娶、女娲立媒约开始。之后,还得“必告父母”;到了夏商,又出现了“亲迎于庭”“亲迎于堂”的仪节。周代是礼仪的集大成时代,彼时逐渐形成一套完整的婚姻礼仪,《仪礼》中有详细规制,整套仪式合为“六礼”,与三书(即聘书、礼书和迎亲书)一起被合称为“三书六礼”。六礼婚制从此作为华夏传统婚礼的模板流传至今,后世历朝历代的婚制多数都是在此基础上加以变化而来。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法律中,公民结婚并没有太多的程序,实际上只需地方政府民政部门进行结婚登记即可生效。但传统婚制影响犹在,男女两家订婚、互送聘礼嫁妆、迎亲、宴请亲朋好友举行正式结婚仪式等六礼的残余仍然通用。90年代以来流行的婚礼模式,与以往任何时期的婚礼仪式都有了很大的不同,婚礼主导者由男女双方家庭变为婚庆公司。
而一成不变的是在婚礼的入口处(很显眼的地方)放一张桌子,桌子上放着笔墨、礼册礼单。有专门的人在这里负责收礼,或者说收份子钱。
有了收份子的,也就有了随份子的。
随份子在百度百科里是这样解释的:“随份子是民间的一种收集资金的客套做法。一般在亲戚朋友进行大的开销(诸如儿子考上大学为凑齐学费,亲戚朋友们各出一点钱给予帮助;结婚时亲戚朋友们出点钱帮忙等),一般来说关系好的亲戚朋友就多出点,一般的就少出一点。北方的随份子就是在婚礼上直接交给婚礼负责收份子的人。在西北民俗中也叫“礼单子”。
“随份子”本来是社会交往中的一种人情活动,人与人感情沟通的一种方式,挚爱的亲朋好友,朝夕相处的同窗同事,尊敬的上级领导,家中有事,都要去看看,或随上一份礼物,表达一份心意,这是延续友谊的手段,增进感情沟通的机会,这些都无可非议。
但随着社会的发展,随份子的名目越来越多,风气愈刮愈烈,波及面越来越广,花样不断翻新,让人真有些难以应付。结婚要随份子,死人要随份子,孩子满月要随份子,乔迁要随份子,开业要随份子,孩子上大学,上高中的要随份子,过生日,再婚再嫁……等等,名目繁多。随着随份子的次数增多,人们感到随份子不是在增进友谊和情感,好象是在相互交易着什么。正常的人情交往过多地掺杂了不纯的成分,人际关系被“份子”套牢。
今天你办满月,明天我过生日,今天你结婚,明天我再嫁……。你送他,他送你,搞的大家频繁吃着“自助餐”,就此随份子性质也变了味道。自己花钱吃自己的饭,互相浪费了金钱,但碍于“狗屁面子”,没有人愿意捅破这层窗户纸,就此随份子性质也变了味道,然而随份子的现象却愈演愈烈,大有一发不可收拾的迹象。
因此一般人在随份子之后,心中都极其不情愿,会在心里骂道“万恶的随份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