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windy北方 于 15-6-15 17:51 编辑
现代咸阳城,一个充满朝气与发展前景的宜居城市。
咸阳市地处陕西省关中平原的腹地,既在关中北部诸山以南,又在渭水以北,山南叫阳,水北也叫阳,山水俱阳,故名咸阳。南部与省会西安市隔水相望,总面积约为10119平方公里,是六朝故都,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全国的封建王朝秦王朝建都的地方。
关于咸阳一名的缘由有两种说法,其一是说由于咸阳坐落于九嵕山之南与渭水之北,山水均为阳,而东汉许慎在《说文》中这样记载:“咸,皆也,悉也。”可见咸字在古代文字中解释为都或全部的意思,因此咸阳也就是指山水都在阳面的意思;而另一种说法则是根据《史记》以及在当地所出土的陶文,推断出商鞅曾在此置“咸亭”与“阳里”,秦孝公将其合一,故而命名为咸阳。咸阳有着悠久的历史,文物资源极为丰富,这里先后曾为秦、西周、西汉、北周、隋、唐等 13 个封建王朝的都城或京畿所在,自古便以“ 古遗址、帝王陵、明清城 ”而著称于世。
【历史文化】
秦始皇于公元前221年前统一六国,并以咸阳为都城,建立了秦王朝这个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咸阳也因此而获得了“中国第一帝都”的美名。咸阳在历史上曾作为周、秦、汉、唐等十三个王朝的都城或是京畿重地,且被历代的封建统治者们视作为风水宝地,因此这里所修建的帝王将相的陵墓有近千座之多,其规模之大,品位之高,以及时代跨度之长,在世界上都属罕见。如今,唐太宗的昭陵、汉武帝的茂陵以及汉景帝的阳陵等27座帝王陵墓与256座陪葬墓,使这里形成了绵延百里的帝王陵墓群,且五陵原上九座形状与金字塔非常相似的汉代帝陵沿郑国渠而排开,极为壮观。这里众多帝王将相的陵墓中都埋藏着无法数计的传世文物与稀世珍宝,咸阳也因此有着“中国地藏博物馆”的美名。
【文化艺术】
咸阳作为中国华夏文明的一个重要发祥地,先祖们用勤劳与智慧在这里创造出了丰富灿烂的文化艺术。昭陵的书法名碑作为中国三大碑林之一,有着中国书法艺术宝库的美誉,而茂陵石刻以其简洁粗犷的造型,大胆新颖的创意,精准细腻征的刻功被列为中国的重要国宝。昭陵六骏记录了唐王李世民的千古功勋,其高超的雕刻技艺被誉为中国石刻艺术中的典范。咸阳的宗教文化更是有着深远的影响,彬县大佛寺的主尊大佛为中国西北的第一大佛,当地民间自古便流传着“彬县有个大佛寺,把天磨得咯吱吱”的说法。武功县的报本寺以及长武县的昭仁寺等,在皇家寺院中都是属于规格非常高的。另外还有中国西北地区最高的砖塔崇文塔与最高的铁塔北杜铁塔等许多佛塔,以及大量的宗教石刻艺术,都是体现出珍贵的宗教文化。
【传统戏剧】
弦板腔也被称为“板板腔”,因其主奏乐器为弦子与板子故而得名,在很长的一段时期都是为皮影表演形式,直到1958年才被正式搬上大戏舞台进行演出。弦板腔源自于咸阳地区的乾县、礼泉以及兴平等地的民间传统说唱艺术,其班社的演出活动最早可以追溯到清朝乾隆末年至嘉庆初年。到道光与咸丰年间,弦板腔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由于清末民初时期长期处于战乱的环境,使得社会经济逐渐萧条,弦板腔便逐渐开始走向衰落。弦板腔至今仍保留的传统剧目约有六百多个,基本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为历史故事剧,主要包括《水门道》、《草桥关》以及《五人关》等;另一类为民间故事剧与剑侠故事剧,主要包括《花椒林》、《凤箫媒》、《云香殿》以及《黑凤山》等。
【传统舞蹈】
牛拉鼓作为民间社火中一种常见的大型鼓舞,广泛流行于咸阳、户县等大部分地区。鼓高约为120厘米,直径约为140厘米,由于鼓身较大,故而采用牛车进行拉运,鼓手则站在牛车上敲打,故而得名。当地发现的一座修建于明朝万历年间的大王庙,在大殿的墙壁上至今仍留存着一幅反映古代群众击鼓敲铙欢迎军旅征战凯旋的大型壁画,可见那时的群众便已采用敲锣击鼓来抒发喜悦与欢快之情。清代路德对咸阳社火这样描述:“平地雷声牛虎斗,万人海洋鱼龙突,听鼓铙,打出太平歌,歌佳节。”如今这里仍保持着正月十五闹社火的习俗,只是牛车已被淘汰,改用拖拉机或大卡车来运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