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交流

所属分类: 论坛 市民交流

本版主题: 46183

今日更新: 0

投诉爆料、建言献策、城市建设、交通发展、经济文化、求助互助、咸阳论坛。
发布新主题

【为烈士寻亲】“王参谋”的老战友在南京找到

0 / 5048
     

该用户从未签到

1692

主题

953

回帖

24

积分

二级

额是胖孩纸

积分
24
发表于 2011-9-23 10:00: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5.jpg
交谈中,赵元福几次哽咽。他说目前最大的心愿就是,“年底如果身体允许,想替王青山寻根” 《现代快报》记者李彦 摄

  如果您是一位亲历过发生在咸阳某次战役的老兵;或者您熟知牺牲在咸阳某场战役中的某位英烈的感人故事、不管他们有名无名;或者您有关于现在咸阳境内的3417位无名烈士的信息,即日起都可拨打本报热线电话33326000联系我们,讲述您或他的故事。
  也可以登录《今日咸阳》新浪、搜狐、腾讯、咸鱼网官方微博与本报记者互动。
  让我们行动起来,一起帮革命英烈“寻亲”。

  
  “当时如果不是王青山骑马过来通知,我可能已经战死在那个村子了。”85岁的赵元福老人动情地说,他红了眼眶,目光落在原181师师长王诚汉的回忆录上……
  
  昨日,本报首次与南京《现代快报》联动,一起“帮无名烈士寻亲”。报道刊出后,时任181师1团1营2连副指导员的赵元福立即拨打了快报热线。
  
  后经了解,赵元福不但是英烈王青山的河南老乡,同时也是见过王青山最后一面的战友。
  
  昨日下午,回忆当年的战火烽烟,一切历历在目,赵元福每每讲到战友,总是激动不已,“只要我身体允许,我打算今年年底回河南,为他们寻根!”
  
  柳暗花明
  编史办无8位英烈记载

  
  昨日上午,快报记者李彦回电,得知王青山等8位烈士所在的“原181师”现被整编为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驻苏某部后,她第一时间与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驻苏某部取得了联系。随后,驻苏某部着手就烈士身份对相关的史料展开查询。
  
  “但很遗憾,这边已经尽力了。”李彦说,编史办主任崔心灿认真翻阅后发现,关于咸阳阻击战的记录仅限于一些重要的战斗及史实的描述,少有某场战争的细节记载,更没有关于8位英烈的资料。
  
  “崔主任说,年代太久远了,现有的这些史料也是根据老干部、老战士们的回忆整理而成。现在这些老人陆续过世,更没有人记得当年战场上的情景。”李彦在电话里说。
  
  不过编史办也表示,有关本报报道的8位烈士在咸阳狙击战中的英勇表现,在部队现存的军事史料中有详细记载,且“当地村民回忆属实”。
  
  一个来自老战友的电话
  
  线索似乎就此中断,昨日下午的一通电话让寻访工作柳暗花明。
  
  “我参加过1949年那场咸阳阻击战,我知道这8位烈士。”电话里,老人满口河南乡音,声音沙哑而激动。“我叫赵元福,王青山是我老乡,是我的战友。要不是当时他过来通知我,我说不定就战死在那里了。”电话里,赵元福讲述起来。
  
  赵元福身在南京,就住在南京白下区红花地,是快报的忠实读者。昨日下午1时许,老人像往常一样,把报纸拿来读,翻到封面叠21版时,他呆住了,标题让他的心揪了起来,“咸阳阻击战中,12勇士歼敌200余人;快报与今日咸阳报联手,62年之后,为8位革命英烈‘寻亲’”。
  
  “哎呀,我真的很激动!没想到啊,这么多年以后,还能有人记得他们,真的,这太有意义了。”赵元福说。
  
  追忆战事
  王青山当时的任务艰巨

  
  得知赵元福的具体地址后,快报记者随即赶往文昌巷拐进红花地的路口,头发花白的赵元福挥了挥手。赵元福今年已85岁高龄,个头不高,精神矍铄,身体硬朗。
  
  走进老人家中,只见一本书摊开放在餐桌上。翻开封面,那是原181师师长王诚汉的回忆录。“这本书我不知道翻了多少遍了,知道你要来,我就把它再找出来看看。”老人说。
  
  记者注意到,此外沙发上还有一本关于皮定均的回忆录(181师前身为华北军区13纵队某旅,即著名的皮旅,皮定均为当时的旅长)。
  
  这些书记载了一段战史,更记载了老兵们的血与泪,是回忆,更是对逝者勇士的缅怀。
  
  而赵元福的追忆,更将记者带到62年前的那段峥嵘岁月……
  
  早在1944年,赵元福就认识了王青山。当年,由太行军区第3、35团组建的八路军豫西抗日独立支队,即181师的前身。赵元福说:“那会我刚进部队,担任皮定均的警卫员,所以有机会认识很多人。王青山也是河南人,他是侦察员,比我高一点,大概有1米68。侦察员的个头都不高,我印象中只有一个高个子。”
  
  赵元福说,为防范胡宗南集团和国民党西北军政长官马步芳及马鸿逵到咸阳和西安,包括王青山在内组成了上百人的侦察便衣队要潜入敌后,任务艰巨,随时都有牺牲的危险。
  
  “敌人那边有20多万到30万的人,我们皮旅5000多人都做好了牺牲的准备,掩护中原军区8万人的大部队过平汉铁路。王青山他们一直打头阵,他很勇敢。”赵元福说,王青山的侦察班有时为了弄粮食,会穿上国民党军装打扮成军官到乡公所去,抓获国民党的乡长、区长。这样不但给部队带来粮食,还抓获俘虏,立了不少功。
  
  二人交情
  王青山救过老战友一命
  
  1949年,王诚汉时任181师师长,见到学习归来的赵元福,当晚调他到1团1营2连当副指导员。巧的是,王青山也在1团,是侦察科见习参谋。
  
  第二天一早,赵元福和1营副指导员赵永和来到龙泉坊村外,那里多坟冢,地势上不易守。解放军开始忙碌地做起工事,只见远处扬起一片尘土,耳畔则是急促的马蹄声。
  
  赵元福和赵永和立即紧张起来,待看清来人才放下心,原来是王青山带着两名士兵骑马飞奔而来。“他喊道,‘老赵,赶快走,二马来了!’”大家都明白,王青山口中的二马指的是马步芳及马鸿逵,敌军大部队杀来,皮旅5000多人如何抵挡得住?赵元福也知道王青山的另一层意思,让他去通知大部队做好准备。
  
  “为了送信保命,我们两个翻进村外的沟里,算是躲了过去。”赵老说。
  
  随后,500公尺开外,一阵阵轰隆隆的枪炮声传来,分不清是在村内还是村外。他只知道王青山率领的侦察小分队只有12人,敌军人数不得而知。
  
  说到此,老人戛然而止,低垂着眼,涨红了脸,湿润了眼眶。他哽咽着,把眼泪忍了回去,不改铁汉本色,继续讲道,战斗非常激烈,而他只能忍住心中的悲痛,转身离开。直到一个多月后,他才从战友那里听说,王青山的这支侦察小分队再也没有回来。
  
  “他救了我们两个啊!”赵元福再次感叹,他成了见过王青山最后一面的战友,这情谊永生难忘。
  
  老人心愿
  年底或为“王参谋”寻根

  
  此后,赵元福得到机会暂时离开前线去学习。全国解放后,他调到空军,几经辗转随部队在南京扎下了根。当年的不少战友也不知所踪,留下的只有记忆和一本本回忆录。
  
  看到快报的报道后,老人受到触动,除了王青山印象深刻外,已然记不清其余几人。“当年死了多少人啊,过黄河、趟雪地,那雪最深的能齐腰,这些苦不说,炮在身边响,子弹在身边呼呼地飞。”老人感慨,有多少战友能幸存,又有多少人能被后人记住。
  
  “如果能帮他们找到老家,找到亲人,肯定很好。”赵元福说,他也有这个打算,如果身体状况好,今年年底,他想回老家河南看看,帮王青山寻根。“我记不清他是登封县的还是偃师县的。我想可以请当地的县委或者民政部门帮帮忙,先给他们写信,希望能找到王青山的亲人。”
  
  本报记者黄香梅
  
  《现代快报》记者李彦


  本报原创新闻,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追究其法律责任!
神经病有所好转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