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乱闯误撞,进了传媒行业,弄拙成巧,爱上了“做电视”,因此便在电视台编辑(俗称“电视民工”)的道路上,一“去”不复返。和所有媒体人一样,带着某种情怀在工作,图的不是荣耀、更不是丰厚的收益,而是对行业的热爱。如果,有人期待,通过这个行业,跻身“富人”行列,恐怕要大失所望了,一脚踏进这一行,就注定一生安稳,不会有太大起伏(前提是电视媒体不会消失的情况下)。
作为一个女孩,要作为一名幕后编辑,我没有太大的职业理想,没有“野心”去改变行业所存在的某些问题,能做的就是尽力写温暖的文字,用心做“打动人”的片子,从而通过冰冷的屏幕,向观众传达荧屏背后的温暖。
从进频道的第一天起,总监就在强调,做节目,要“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其中第一层含义是“规避风险”,(言下之意就是遵守行业内的条条框框,不涉猎敏感话题、敏感字眼,从而防止“引火烧身”),第二层意思就是,保证线上顺利播出,也就是按时按点将节目送至播出部。“播出安全”四字简单,可是贯彻起来,有时候没那么容易,比如有同事的片子被毙,本姑娘生平做的第一期节目,就因为格式问题,造成了播出事故,这也给本姑娘的职业生涯,抹上了黑点,罚款,大会批评,惨痛的教训之后,深刻认识到播出安全的重要性,不过,这件事情很恐怖的原因就在于,交片子的时候,机器竟然没有检查出来!都说电视做久了,人会患上强迫症,这话是真的,第一次片子出事故之后,那种强烈责任感所带来的耻辱感和愧疚感,足以鞭策本姑娘这辈子都不会将格式弄错,因此每次生成片子的时候,自己就像得了强迫症似的,无数遍的检查格式,或许这也是一种好习惯。
广播注重收听率,电视注重收视率,因为收视率直接影响着频道经济收益,所以收视率似乎成为了衡量节目质量的最重要指标,也成为吸引广告客户的最大元素,然而,随着网络技术的进步,自媒体时代已经来临,以网络为主的新媒体,在时效性、参与性上似乎比传统媒体更具优势,因而,在某种时刻,电视却沦为辟谣、求证消息真实性的工具。由于网络媒体管制政策还不太健全,因此网媒比传统媒体具有更大的发挥空间和尺度,因此更能抓住受众的眼球,再加上,网络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习惯,守着电视等节目的时代已经成为过去,看电视的人越来越少,因此电视节目受到的很大的冲击,按理说,冬天是电视节目收视旺季,而从最近节目的收视率看,相比以往,似乎很惨淡。各个频道、栏目,都在积极思考求变。
网媒的巨大冲击,造成了电视受众的流失,根据索福瑞提供的数据看,电视受众偏老龄化,因此在节目定位,选题、稿件风格上,逐步侧重老年人的口味。
随着网络逐步强大起来,作为电视工作者,有一种无法抑制的危机感,那就是,电视会不会和报纸一起,如默多克预言的那样消失掉,N年后,电视人,会不会沦落到失业的地步。好在,这种强烈的危机感,鞭策着电视媒体,在和网媒“抢受众”的竞争中思考、求变。
相信,在无数电视人的努力探索中,电视行业的明天会更好!
作者:陈妮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