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五级
- 积分
- 2476
|
[paragraph]
最早写长安八水的人是西汉文学家司马相如,这个司马相如了不起,善长击鼓弹琴和击剑,更有本事与一个名叫卓文君的才女私奔,闹得沸沸扬扬,还写的一手好赋.这些在<<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中都有记载.流芳后世的<<上林赋>>就出自司马相如之手,上林赋写的是什么呢?它描写的就是汉代皇家园林上林苑恢弘壮丽的气势,用细腻夸耀的笔法讲述了上林苑的宏大场面.其中上林苑有:灞、浐、泾、渭、沣、滈、潦、潏八条河水。它是这样描写的:灞河、浐河始终都没有流出上林,泾河、渭河流进来又流出去,沣河、滈河、潦河、潏河盘旋宛转在上林苑。多么大的场面啊,范围大体包括现在的西安、咸阳、长安、蓝田、户县、周至、兴平约3000平方公里。自司马给长安八水开了个好头后就有了唐代李显的“八水帝王都”,杜甫的“八水散风涛”,韦应物的“秦川八水长缭绕”,白居易的“诏开八水注恩波”,等等咏叹长安八水的诗句。元朝那个颇有名的道教掌门人丘处机,同时还是填词大家,在他留下的词句中就有:天下风光何处好,八水三川,自古长安道。就是这样天然完美的八条河水滋养出了汉唐雄风,成就了当时无以伦比的国际大都市———古长安,现代的人们称赞其为“八水绕长安,自古帝王都”,说这13朝古都离不开八水,不管历史怎样变迁,地域怎样变换,这八条河水总是不出左右,东南西北环绕着流向远方,只是随着水量的减少,多了些安然,少了些澎湃。
我为什么要说八水呢?因为我就生活在八水的圈子里,渭河、泾河是我居住的软环境,灞河、浐河也是我常常能够涉足的地方,享受着它的恩泽才会有依恋和永远都放不下的牵挂,古今八水细细品味,就更想寻找那遥远完美的八水,思绪万千,没着没落,直到有一天我得到了一幅书法作品,这种寻找才算有了情感上的寄托。写这幅字的是李柱国先生,咸阳人,在我所接触过的书法家里他当然算不上著名,甚至于在陕西的知名度也是小范围的,但这并不影响我喜欢他的这幅作品。他是带着生活的感受用心集结为我所书,写出了我的心愿,抓住了我的心声,了了我的所需。他写我藏都是因为我们共同享受着八水的恩泽,他写他几十年对八水的感情,对八水之所集,我藏我除书法之外还有的割舍不下的对八水之美的眷恋。
九十年代末期的一段时间里我常常出入咸阳孔庙(咸阳博物馆),在那里认识了在大殿上俯案书写的李柱国先生,咸阳博物馆有著名的汉代彩裸俑等文物吸引着络绎不绝的来宾,尤以日本、港、澳、闽、台游客居多。李柱国的书法作品常常被他们选中购买的有篆书“和为贵”以及行楷楹联和唐诗。当时李柱国给每位购买者都要送上自己的一份艺术简历,简历上有西装半身戴镜侧像,设计比较简单,似“继往开来”的领导人,常常被邀请在自己的书作前与购买者合影。我和李柱国都住在渭城,王维早就留下“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的句子,我的这幅长安八水就得自李柱国渭城中学的书房里,字写的不错,中规中矩,力度也确有几分,将八条河水的姿态、习性、特点、位置、景物、水势用56个字的诗句来总结概括:
泾河水猛鱼常旺,
渭河古渡在咸阳。
浐河离城数拾里,
灞河有景在桥上。
沣河水清长不断,
洛河生疏不投江。
潏河水上长江浪,
皂河养民多吉祥。(皂再加三点水旁)
但这幅书作的表现形式却利用了汉字的方块成形拆借组合的特点,巧妙地将56字诗句用16个图形文字重新组合,写的雍容富贵,给人以猜读联想的享受。作品书于乙亥年的秋月咸阳(1995年秋),当天李柱国在外面喝了酒回到书房,谈吐比往日更直率,不满足自己的现状,痴迷书法的更高境界,我见意他走出去,将自己的书作推进京城。寒来暑往,随着城市的改造和渭城中学的改扩建,我与李柱国失去了联系,再也没见过面,在网上也没找到实用的信息,只是看到一幅由李柱国书写,文字楼观台石刻楹联,太上老君铭文的:“玉炉烧炼延年药,正道行修益寿丹”的作品,让我耳目一新,落款为戊寅年秋于北京,长安李柱国书.戊寅年即1998年,看来李柱国1995年后真的走进了京城,书艺也有了进步.这幅作品的书写表现形式与“八水绕长安”一幅相同,可视为姊妹篇,网上估价10000元,值不值,看客各有所见,我在这里不王婆卖瓜,更不想掉进钱眼,听说掉进钱眼就开始闹心了,挺下人的。我还听说,收藏尤其是这样应以喜好为重,这话我信,我的柴、米、油、盐、酱、醋、茶七件事没有一样是我的所谓收藏给予的,我靠的是工资养家糊口,没觉的有什么不光彩,心里很是踏实。
继汉司马之后,写关于长安八水的人我算一个,排位肯定在n的n次方之后,成为名篇的概率绝对为零,但要按收藏长安八水书法并将其写成文章来分类,我能站在n的位置上,如果将李柱国、书法长安八水与我的文章组合,那就是唯一。还需要特别说明的一点那就是:李柱国先生书写的图形文字长安八水与司马相如当年的八水有两条不同,李柱国书洛河、皂河,司马写滈河、潦河。出现这种情况我认为无非有两个可能,一个是两千多年来河流有可能发生变化,再一个是有可能发生的人云亦云口传误导所致。不管是哪种可能都不影响我喜爱八水,所以我在这里不刨根问底,我要的就是能在每一天的生活里尽情的享受八水给予的恩泽和闲暇气爽的时候打开书法八水静静的品味,有这两点足矣。
弆雅楼主于渠江之畔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