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交流

所属分类: 论坛 市民交流

本版主题: 46177

今日更新: 0

投诉爆料、建言献策、城市建设、交通发展、经济文化、求助互助、咸阳论坛。
发布新主题

为爱延续“根”植记忆 七旬老人的根雕故事

0 / 5680
     

该用户从未签到

318

主题

141

回帖

745

积分

四级

积分
745
QQ
发表于 2014-7-14 09:24: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昌源小区贾玉贵老人的家里,小小的阳台,是她一天中呆的时间最长的地方,因为这里对她来说不仅是一个小小的工作室,更是她和老伴心能贴得最近的地方。

  7月11日上午,见到74岁的贾玉贵老人时,她正戴着花镜,在阳台上小心翼翼地擦拭一件根雕作品,“一会儿我要给这件根雕拍照,之后将照片洗出来,做记录,再整理到相册。”老人说,她和老伴后半辈子一共雕刻了242件作品,自从2009年老伴突然病逝后,她极度伤心,一度感觉失去了生活的方向,但是半年之后,有一天,她忽然觉得,老伴虽然走了,但是他们共同的根雕作品不能就这样也跟着“埋”在地下室里,这是老伴后半生的心血,她要为他做些什么,把他们的心血和记忆留下。之后的这几年,贾玉贵老人从悲伤中站起来,把一件件根雕作品拍照、登记、入册。说起他们二老如何爱上根雕并坚持下来时,老人陷入长长的回忆。

  爱上根雕缘自巧合
  1985年,那时的贾玉贵和老伴还都在甘肃工作,“我们有一位姓曹的同事,他做根雕已经一年多了,一次,老伴无意中看见他用树根雕刻的一只鹰特别喜欢,就问曹师傅,他能行吗?曹师傅说,行。随后,就给了老伴一块木料,让他用3个月的时间来雕刻。”贾玉贵说,她没想到没有任何雕刻功底的老伴仅仅用了半个月就雕刻好了,“虽然,很粗糙,但终归大体形状是出来了,也就是从那次以后,老伴对根雕的喜爱一发不可收。”

  从此,找树根、凿孔打磨、精雕细琢成了老两口日常生活中最大的乐趣。一顶遮阳小帽,一个随身携带的布袋,一对执手相携的身影,贾玉贵老人陪着老伴走遍了陇东的山山水水。“老伴没有美术功底,但是有丰富想象力,他把每一个树根雕刻成一种形态后,我再给它进行后期的精雕细琢,我成了他不可或缺的好助手。”回忆起他们曾经为“根”忙碌的日子,老人脸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一件根雕作品成功的关键是要找到适合的树根,再根据树根的形状,判断如何做出最理想的根雕作品。”贾玉贵老人说,他们的根雕作品用的都是生长百年以上的马茹刺根,由于年年砍伐(编筐材料),致使根茎部分凹凸不平,有疤痕,洞穴千姿百态,自然纯朴。“这种木头材质坚硬,纹理清晰,木质红白分明,所以,我们在创作中以突出根的自然色彩和形状为主,巧妙运用纹理、疤痕和洞穴。”

  于是,遛弯找树根便成了老两口最大的兴趣。老人津津有味地讲着,在别人看来不起眼的树根,在他们眼里成了宝贝。只要听说有树根,再困难他们都要去。有时碰到一棵好根,他们在山上都能乐得笑出声来。

  贾玉贵老两口却从未专门学过什么雕刻技术,全凭自己慢慢摸索。即使一棵普普通通、烂得不像样子的树根,老人也总能借“根”发挥,最后制成一个像样的艺术品。记者在老人整理的根雕相册中看到,花、鸟、鱼、虫、人物、神仙、动物……应有尽有。

  根雕记录了一段美好的回忆
  如今已经74岁贾玉贵老人,说起这些根雕,不免眼眶泛红,因为这些都是她和老伴一刀一刀刻出来的,这里面充满了对老伴的无限怀念。

  “我们退休后有养老金,生活得很好,从没想过要靠做根雕来赚钱。”贾玉贵老人告诉记者,每一件作品都凝聚着她和老伴的心血,每一件,都记录了一段美好的回忆。“我刻根雕只是让大家伙欣赏的,大家喜欢就好。”2003年,贾玉贵老人一家搬到了咸阳长庆昌源小区,随着老伴身体一天不如一天,这些他们挚爱的根雕也被深藏在了地下室。“直到老伴去世后的半年,我才又把这些根雕作品一件件翻出来,这么多年,雕刻了这么多,都没有好好地整理一下。”贾玉贵老人说,她现在已经基本上把242件作品登记在册,而且每件根雕还让孙女起了名字。“因为孙女没有参与过根雕,有些根雕的名字我还是不满意,但是我和老伴文化水平低,也起不出更好的,所以现在希望有兴趣的朋友们帮我给这些根雕赋予更适合的名字。”

  为此,老人还专门请人,以老伴的名字在网上建立了一个“祁学贤根雕艺术馆”,希望让更多人了解欣赏他们的根雕作品,分享属于她和老伴的根雕故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