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小患小儿麻痹导致腿脚不便,但59岁的武功男子张孝林身残志坚,努力学习竹编手艺,成为远近闻名的“竹编王”。在通过编织手艺改善个人生活的同时,他又自筹资金成立了“武功县竹园工艺编织专业合作社”,带领周边乡镇残疾人共同用双手编织“幸福梦”。 身残志坚带残疾“徒弟”编织致富 在武功县及周边的竹编市场,提起大庄镇布王村“竹编王”张孝林,几乎无人不知。“当时成立竹园工艺合作社,主要是从电视上看到南方一些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专门的手艺致富,就想着能不能也成立一个编织合作社,既能够利用自己的手艺脱贫致富,也可以帮助周围一些残疾人解决生活问题。”昨日下午,在张孝林家,回忆起6年前成立合作社的一幕,张孝林仍是一脸的兴奋。 张孝林说,有了这个念头后,经过多方了解学习,2008年初,他带领周围村子38名残疾“徒弟”,在自家院子里开始了合作社注册前的试运作。“当时这些人基本都是因为身体各方面的残疾,觉得自己是家里的‘闲人’,加入合作社学会编织技巧后,通过双手也能挣钱,一下子大家生活的热情和信心都点燃起来。”张孝林说。 遭遇困境他贷款买进社员产品 2008年底,就在合作社正式成立进入正轨时,竹编市场出现了销售低谷。“当时我看到社员们堆积在家的竹筐、竹笼,觉得不能让他们承担损失,于是向银行贷了几万元将社员们的产品都收购回来,稳定了大家的情绪。”张孝林说。 经过这次事件后,张孝林决定转产藤条工艺编织,三去四川取经学艺。经过40多天的学习生产,合作社用藤条编织的椅子、茶几、藤筐等产品问世,而且在当年杨凌农高会上获得了优秀产品展示奖,“这一下子又将社员们的热情激发了出来。” “这两年合作社采用分散经营办法,我负责集中采购藤编材料,寻找货商,社员只负责根据产品要求在家编织成品。”张孝林说,以一个普通藤椅为例,手工费30元一个,社员手快的话一天能编三四个,手慢的最少也能做两个,一天至少收入60元。社员编好的成品可以自己销售,也可以交到他这里集中批发,“从内心讲,我很愿意社员能自己把编的东西卖出去,那样价格相对会比集中收购要高一些。” 重拾信心社员觉得自己还不是个废人 “自从出了事故腿被砸断后,我以为自己就是个废人了,但加入竹园工艺合作社后,我觉得自己还能给家里做点事,减轻家里的负担。”昨日下午,50多岁的社员汪宗学在电话中称,他十年前在外打工被一场事故夺去了一条腿,回来后只能整天窝在家成了“闲人”,加入合作社学习编织手艺后,每个月也能给家里增收2000元左右,“这让我觉得自己还不是个废人。” 与汪宗学情况相同的还有来自周至县的张强。20岁出头的他几年前因为车祸失去了一条腿,“当时我曾一度精神崩溃,后来慢慢缓过来,在张师傅的带领下学习编织手艺,虽然收入不是很多,但至少我现在不会失去活下去的信心。”张强表示。 据了解,这几年在武功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该合作社已成为了一个集办公、培训、生产、仓储为一体的藤编工艺加工厂。目前,合作社拥有固定社员40多人,年产值近百万元。 “目前,我正在积极招募残疾人,计划再培训一批人员,然后以西安为中心,在周边开设分厂,扩大经营规模的同时,为更多的残疾人提供工作岗位。”张孝林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