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在餐厅吃饭,美味菜肴中出现一条扭动身体的白胖蛆虫,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尖叫?作呕?黄智然的第一反应是,这可以做成一道好菜,取名为“金色浪漫”,把这条白胖的蛆虫和黄瓜、小番茄、葡萄干、肉松一起热炒而成,“卖相好,营养价值高,就看你敢不敢吃了!”这个21岁的年轻人是华中科技大学同济药学专业的一名大二学生,从2013年6月开始,他发起和成立了一个名为“食虫部落”的校园社团开始做起在武汉高校推广吃虫的“大项目”,而他的目标远不止步于“吃”而已:帮助至少5家昆虫养殖户、引入具有市场前景的8种食用昆虫、在武汉地区开办1至2间食用昆虫主题餐厅、开办3个食用昆虫小吃驿站,“食用昆虫足以支撑一条完整的产业链,这是我的目标。” “我们是华中科技大学的学生,来自五湖四海,各种专业的都有,但我们的共同点是——吃货,是狂热的食虫爱好者,来到武汉后却发现,这里根本没有食虫这回事……”2013年6月,14名虫友组成一个名为“食虫部落”的团队,这个团体只有一个活动目的——吃虫子,不但自己吃还要带动大家一起吃,计划发起者、华科学生黄智然的口号是“消灭传统偏见,世界属于吃货!”
虽然热衷吃虫,但是黄智然也提醒记者,某些昆虫体内有农药残留或含有毒物质,有些昆虫携带细菌、真菌、病毒等病原体,所以并非所有昆虫都能食用,按照联合国粮农组织重点推荐的食用虫有3650种包括:体型较大的大白蚁属(Macrotermes)、棕榈象甲属(Rynchophorous)的昆虫幼虫、印度黄脊蝗(Patanga succincta)、龙舌兰虫(Maguey worms)、可乐豆木毛虫(Mopane caterpillars)等,而在中国比较流行的食用昆虫大概有200~300种,包括常见的蚕蛹、龙虱、蜂蛹、蝗虫、蚂蚁等,其中,食用昆虫中能够实现规模化养殖、产业化利用的昆虫除了传统的蚕、蜂外,仅蝇蛆、蝙蝠蛾、黄粉虫等。黄智然建议,虽然昆虫可以食用,还是应该尽量熟吃
黄智然来自河源,作为一个资深吃虫人士,黄智然坦言,小时候就已经开始吃虫子了。“我小时候住在乡村,吃自己上树掏蜂巢吃蜂蛹是常有的事情!当时就是生吃,觉得味道很好,老人也说有营养。”后来稍大一点,黄智然也经常到树林里捉黄粉虫、竹节虫吃,“一般这些虫子都是油炸着吃,毕竟虫子也属于野生动物,有些有细菌和寄生虫。”然而从自己爱吃虫子到成立团队推广吃虫还是因为一个偶然的原因。“2013年5月19日,《世界周刊》发布了一条‘食用昆虫,改变世界’的视频倡议,当时很多媒体都转载了这条新闻,我看了也觉得深受启发。”既然联合国粮农署都推广吃昆虫,于是干脆几个人一合计组成一个“食虫部落”的团队,让武汉学子们知道吃虫的乐趣和好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