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斗鱼 于 2014-2-7 21:48 编辑
腊牛羊肉
腊牛羊肉在西安已有近百年的历史,是西安的名小吃之一。它选料考究、工艺精良、辅料齐全、火功得当,卤出的肉质地酥粒、色泽红润、香醇可口。西安的腊牛羊肉已成为馈赠亲朋好友的佳品,来回民街一定要买一点回去。保鲜问题不必担心,牛皮纸包装保鲜3天,北方地区冬季会保鲜更久,真空包装一般可以保鲜10天左右。 上图为西安西大街的老童家腊羊肉,最为有名,相传1900年八国联军攻打北京,慈禧太后携光绪皇帝逃难来西安,嗅味停车(辇),品尝了老童家腊羊肉后大加赞赏。并指派兵部尚书赵福桥之师邢庭维手书“辇止坡’三字,制成匾额悬挂门口,从此老童家腊羊肉名闻遐迩。近百年来长盛不衰。
不过,我觉得大家没必要追求这个牌子,慈禧吃过喜欢,未必你就喜欢。我倒是觉得回民街大多数做的都很不错,我也没吃出不同,所以大家看哪家顺眼就哪家呗,最简单就是哪里排队人多就去哪家。
绿豆糕
粉蒸肉
西安回民街的粉蒸肉和湘菜粉蒸肉完全是两回事,不仅做法不同,口感也是天差地别。就我个人观点,还是喜欢西安的粉蒸肉。别看卖相实在一般,但口感酥软,清香,有种微微麻舌的感觉。因为是清真食品,当然不会像湘菜那样,选用大肥猪肉(说真的,不管他再怎么肥而不腻,光看那一片肉上面基本都是肥的,就觉得吃不下去)。所以,怕长膘的吃货们,千万别错过了西安的粉蒸肉,牛羊肉做的哦,基本没有肥肉!!!!对了,还是在西羊市买,一般都是小店,小到只有一个走廊那么大,但绝对是正宗小吃,不要以貌取“店”哈!
蜂蜜凉棕子
味道嘛,自然这个蜂蜜凉棕子要比普通的枣泥粽子好吃啦,不过既然是凉粽子,真的很凉,建议夏天吃。如果胃寒或者来回民街时有“大姨妈”跟着的女孩儿,还是建议不要吃了。
八宝玫瑰镜糕
这个在回民街卖的人很多,不过口味和卖相也是良莠不齐,因为都是流动摊位,我也不好帮大家推荐了,诸位只好自己看看卖相再买吧。这些年价格涨得真是太快了,上大学前还是1元1个,今年就涨到3元1个了。
甑(jing音同“镜”)糕
顾名思义,“甑糕”就是以红枣和糯米为原料,用“甑”蒸制成的“糕”。甑糕米枣交融,老幼咸宜,营养丰富,滋补性强,色泽鲜润,绵软粘甜,浓香扑鼻,久食不厌,风味独特。
甑糕是关中地区的风味小吃。甑是一种底部有小孔用来蒸食物的炊具。据传,甑在原始社会后期已经产生,到了新石器时代又有陶甑,商周时代发展为青铜铸成,铁器产生后,又变成了铁甑,近年也有用白铁叶子焊成的。甑糕除了炊具古老以外,它又是由我国3000多年前西周时期王子专用的食品“粉糍”演变而来的。先秦的“粉糍”是在糯米粉中加入豆沙馅蒸成的糕饼,并不放枣,到了唐代才发展成枣米合蒸。唐代,韦巨源宴请中宗皇帝的“烧尾宴”中的“水晶龙凤糕”和现在的甑糕一脉相承。 关于这个甑糕的“甑”,在北京话里读“赠”的音,所以普通话也是这个音,要想打出这个字也只能输入“zeng gao”了。但事实上,在陕西关中方言里,这个字读作“jing四声”音同“镜”。加之全国只有关中卖这种小吃,所以,你告诉别人哪里有卖“zeng糕”,不仅每人能回答你,搞不好还要闹笑话。这个字还常见于关中百姓家的厨房,比如我们常说的笼屉或蒸笼,在关中话里就叫做“甑篦”(jing四声,bi轻声)。 提示两点: 1、这个甑糕与八宝镜糕不同,在回民街,印象中只有西羊市中段的一个小十字路口,有一家“东南亚甑糕”在卖这个。再次强调,这个读“jing四声,gao一声”。 2、我的广东同学都不喜欢吃,觉得就是“糯米+红豆枣泥”,没啥特别。所以,这个是见仁见智的,如果你无法接受陕西人的粗狂与随性,追求精致而非口感,那还是别买了。本人最不接受浪费粮食。
酸梅汤和蜂蜜冰糖梨
回民街的酸梅汤是我最喜欢的酸梅汤,朋友从北京玩儿了一圈回来带了三种口味的塑料瓶装酸梅汤,我都不喜欢,其中有一瓶喝起来像脚气药水(闻起来的味道)。后来带她在西安玩儿,她也觉得西安的更好喝。逛回民街那天,我们中午和晚上都在那里吃,结果两人一共喝了9杯酸梅汤和2杯蜂蜜冰糖梨。
这两种在西羊市都有卖,蓝色偏甜,红色偏酸。蓝色的据说获过奖,红色的是当地回民常喝的。大家在回民街买到的所有酸梅汤,都是这两家厂子提供的散装酸梅粉冲泡而成。如果喜欢,那一定要买几大包带回去,里面的一小包大概够冲一瓶500mL那么多。蓝色7元一大包,红色6元一大包。
其实回民街的小吃还有很多,诸如:酸菜炒米、炒凉粉、柿子饼、锅贴、羊肉葱花饼等等。到时候,大家自己发掘吧,我就不再赘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