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草根老周 于 2013-11-3 07:01 编辑
在清涧县城东约40公里的高杰村乡,有一处名为袁家沟的偏僻小村。1936年,毛泽东主席率领中共中央约300人进驻袁家沟,停留16天。毛主席在这里发表了《东征宣言》并部署了东渡黄河的作战计划,清涧因而成为中央红军东征抗日的起点。在东进作战前,毛主席登上袁家沟村不远处的高家畖塬,远眺黄河、查看地形、构思东进作战路线,写下了气吞山河的千古一词《沁园春·雪》。 除了因在中国革命史上的意义、《沁园春·雪》的实景地和创作地,袁家沟村还因为盛产高官蜚声在外。72岁的村民白炳池说,“袁家沟村户籍人口500多人,常住人口只有一百四五,就这样一个小村子,几十年间涌现出4位省委书记(山东省委第一书记白如冰、江西省委第一书记白栋材、福建省委书记白治民、云南省委书记白恩培)、6位副省级干部、30多位地市级官员和90多名县团级官员,外界称这里是高官村、卧龙村。”
1936年2月7日,毛泽东在大雪后登上距袁家沟10公里的高家洼塬,视察东渡黄河地形,登高远望,触景生情,写下了雄视千古,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沁园春·雪》 10月下旬,从高家洼塬上远眺,白雾茫茫,毛泽东主席当年就是在这里指点江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