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顾家人的反对,74岁的杨兴原老人在医院管理太平间8年 本报记者 周哲 摄
杨兴原将人分成两大类,一类是睁着眼睛的,另一类是闭着眼睛的。而他的工作就是每天跟闭着眼睛的人打交道,用他的话说,每一个经过他手的人都是“我看得见他,他看不见我”。
工作
为死者清洗、穿衣 让他们干净的走
昨日下午1时许,在咸阳市中心医院一间小平房里,74岁的杨兴原正吃着一盘糖拌西红柿,而老伴王秀英则在屋外的一个小桌子上煮着他最喜欢吃的面片。这时,杨兴原的手机响了,他接起电话,“哦”了一声,就放下筷子出了门。
“肯定又去接人了。”王秀英看着一锅面片心疼地说,老伴自打干这份工作,就很少能按时吃上饭。
医院只有杨兴原一个太平间管理员,只要有死者进太平间,都得经过他的手。每次接到电话,不管是在吃饭,还是正在睡觉,都得立刻出去接人。
“最害怕晚上听见电话声。”王秀英说,他们经常会在睡梦中被电话铃声吵醒。而在这个时候送来的多是非正常死亡的,例如跳楼、喝药、发生车祸的等等,面目损伤很严重。
到太平间后,杨兴原要先将死者衣服脱掉,并将血污清洗干净,再将死者身上烂了的地方用针线缝合。一切完毕后,再给死者换上干净衣服,然后将其装入停尸柜。
家人
儿女觉得晦气 而他一干就是8年
王秀英说她生性胆小,平时很害怕见到死人,每次靠近太平间就会浑身打颤。
有一天晚上,她外出回来发现自己没有带钥匙,没法进门,只能硬着头皮到太平间找老伴。到太平间后看到一个因车祸死亡的人后,她连着做了几个晚上的噩梦。
她说,从那以后,她连太平间门口都不敢经过了。而老伴却安慰她说,人只要一闭上眼睛,就什么也干不了了,没什么好怕的。
“不仅我害怕,儿子也觉得晦气。”王秀英说,几个儿女们都认为死者会败运,害怕杨兴原将晦气带到家里,给家人造成不好的影响。所以,一开始就极力阻止他来这上班。但倔强的杨兴原不顾儿女反对,坚持在这工作了8年。
态度
不仅是糊口的工作 也是对死者的尊重
杨兴原说,有些死者面目损伤严重,家人不敢靠近就会请他帮着擦洗、缝补、换衣。清理完毕后,家属会付给他一些钱。这钱,就是老两口的生活来源。
说起这份工作,他开始也觉得害怕,不敢接近。尤其是那些非正常死亡的,看一次就几晚不敢睡觉。“慢慢习惯了,就觉得这不只是一份养家糊口的职业,细心地照顾这些死去的人,也是对死者和死者家人的尊重。”
杨兴原每天夜间要起床三四次,去太平间查看停尸柜的温度,为的是让死者保持一个好面容平静地离开。
此外,他还有一项重要工作,就是登记死者信息。他翻出一个略微泛黄的小本子,上面详细登记着死者的姓名、性别、年龄、住址和死亡原因,及家属的联系方式和签字。他说管理尸体要细心,不仅要做到来前登记,走时还要核实。
杨兴原说,这个职业在一般人眼里,很低微也很晦气,但他认为这跟其他工作没有两样,都付出了辛勤的劳动。
记者手记
他让与世长辞的人走得有尊严
8年的时间里,杨兴原每天都要面对生离死别,当记者在医院采访时,面对他的沉默和平静,竟有点不习惯。
这或许和他的工作有关,每天默默地对着一个个逝去的灵魂,整理容颜、更换衣服。把死者打扮得干干净净,不仅能让家属看了宽心,也能让与世长辞的人走得有尊严。
在杨兴原看来,自己只是一个平凡的收尸者,每天忙碌着工作、挣钱、养家糊口。而对于逝去的人,定会把他当作途经天堂路口,遇见的第一个天使。
是他,一直守候在这里,迎来送往每一个逝去的人;是他,让每一个逝去的人干净、整洁地离去;也是他,真挚地向沉浸在失去亲人痛苦中的家属致以淳朴的慰问。
如同别的工作一样,它能给人提供基本的生存物质。然而,它又区别于一般的工作,因为它不仅服务于活着的家属,更令死去的人有尊严地踏上通往另一个世界的路途。
实习记者杜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