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务管理

所属分类: 服务 站务管理

本版主题: 14373

今日更新: 1

论坛公告、故障申报、疑难解答、网友其他求助处理。
发布新主题

唐太宗因山而葬只为媳妇一句话

4 / 4201
     

该用户从未签到

2209

主题

1万

回帖

2万

积分

七级

游山玩水新生活,现代的咸鱼理念

积分
26775
QQ
发表于 2013-8-31 08:25: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卓越的皇帝,取得很多成就,这和知书善文、聪明贤淑的长孙皇后分不开,所以说长孙皇后是唐太宗的贤内助。唐太宗死后,和长孙皇后一起合葬在礼泉县的昭陵。
背景介绍
    唐太宗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很有作为的皇帝。他在位期间,以隋亡为鉴,注意任贤纳谏;推行均田制、租庸调法和府兵制度,减轻徭役负担;加强对地方官吏的考核,发展科举制度;又制定唐律;公元630年打败东突厥,解除突厥对唐朝北方的威胁。他曾被铁勒、回纥等民族尊为天可汗;641年唐太宗将宗室女文成公主与吐蕃王松赞干布联姻,促进了汉藏两族文化交流。唐太宗的政策,促进了唐与边境各少数民族建立起友好关系。那时,社会比较稳定,被旧史家誉为“贞观之治”(贞观是唐太宗年号)。
长孙皇后说服哥哥不搞裙带专权
    长孙皇后,今河南洛阳人。其祖先渊于北魏拓拔氏。公元614年她13岁时嫁给唐太宗。公元626年立为皇后。她自幼喜欢读书,研讨古今,很有才学。长孙皇后最突出的政治见解是防范外戚专权。其胞兄长孙无忌与太宗是少年时的朋友,又是大唐的开国功臣。
    太宗即位后,长孙无忌以皇亲元勋地位,历任尚书仆射、司空、司徒等职,封赵国公。太宗对长孙无忌礼遇最重,常让他出入寝宫。这引起长孙皇后的不安,她多次向太宗表明:“妾既为皇后,家族贵宠已极,实不愿兄弟再执掌国政。汉代吕、霍外戚专权应为切骨之戒,请陛下察臣妾之心意。”她又说服兄长,亲自向太宗要求降职。
    我国古代后妃得宠时,依凭裙带之风加重本家族父兄的权势,是不乏其例的。而长孙皇后把外戚专权乱政,导致身败名裂的历史教训作为切骨之戒,是不失为远见卓识之举。太宗时期没有出现外戚干政的局面,与长孙皇后有很重要的关系。
劝说太宗爱发脾气无忠臣
    长孙皇后的政治见解和才干,对唐太宗产生了很重要的影响。太宗经常与她谈论诗书,讨论今古,议论国家大事,听取她对一些重大问题的意见。贞观初年,唐太宗能够虚怀纳谏,与长孙皇后的帮助是分不开的。有次魏征当着大臣的面顶撞太宗。太宗很生气,回宫后给长孙皇后说要杀魏征。长孙皇后忙劝道:“妾闻君之圣明,臣子才能耿直。今魏征敢犯龙颜,不卑不亢,是因为陛下开明豁达。”使太宗打消了杀魏征的念头。
    此后,每当太宗任情使性,不能虚心听谏时,长孙皇后便通过各种方式进行规劝,使太宗能够继续保持虚怀纳谏的好作风。由于长孙皇后知书善文,熟读经史,因此她能常常引用一些历史典故对太宗劝谏。
母仪宫廷体贴非亲生子女和嫔妃
    长孙皇后从不恃权骄人,而是母仪宫廷。妥善处理各种关系对宫人义存体恤,对非亲生子女一视同仁,对亲生子女不加溺爱,对患病的妃嫔温存体贴。故宫内宫外之人对长孙皇后十分爱戴。解除了太宗的后顾之忧,能集中精力于国家大事。
厉行节约留遗言死了不厚葬
    长孙皇后平日很节约,服饰车舆,不求华贵。她也不允许别人为她做有损于国家的事情。贞观八年,长孙皇后身患重病,太子承乾欲奏请释放囚徒,为母亲修福,并要招方士进宫作佛事,长孙皇后极力反对说:“赦者国之大事,岂以吾一妇人而乱天下法。”
    贞观十年(公元636年)长孙皇后病逝,临终遗言说:“妾死不可厚葬,因山而葬,无须起坟,无用棺椁,所用器服,俭薄送终。”当时社会上风行厚葬,破费资财。长孙皇后为倡导薄葬,作出表率。
因山而葬
太宗发话要和皇后葬一起
    长孙皇后去世后,唐太宗非常伤心,茶饭不思。他说:“不复闻规劝之言,失一良佐,故不能忘怀。”遵照长孙皇后遗言,唐太宗决定在九嵕(zōng)山以山为陵,修建他和长孙皇后的合葬墓昭陵。从而开辟了唐代“以山为陵”的先例。因山为陵,即选择自然山峰,从旁凿洞为埏道。在山峰的底部修筑地下宫殿。礼泉县北的九嵕山,九峰突兀,高高耸立在黄土高原上。它位于渭河之北,泾河之南。主峰海拔1188米,是一圆椎形孤山。从东向西望去呈笔架形,故俗名笔架山。南望呈尖锥形。从西南看,似覆斗形。唐太宗就选择九嵕山主峰为昭陵,昭陵的地宫就在主峰下。
    据《唐会要》记载:“陵在礼泉县,因九嵕层峰,凿山南面,深七十五丈为元宫。缘山旁岩,架梁为棧道,悬绝百仞,绕山二百三十步,始达宫门。顶上亦起游殿。文德皇后(即长孙皇后)即元宫后,昭陵从贞观十年开始建陵,13年后陵建成,李世民这年去世,与长孙皇后合葬于昭陵内。有五重石门,其门外于棧道起舍。”
    李世民活着时,自撰昭陵碑文说:“王者以天下为家,何必物在陵中,乃为已有。今因九嵕山为陵,不藏金玉。人马、器皿,皆用土木形具而已。庶几奸盗息心,存没无累。”其实地宫内豪华无比,不比帝王宫殿差,许多珍宝金银藏在里边。
    山陵周围有建筑群三处,南有朱雀门、戟门、献殿,是一般祭祀活动场所。山陵东西则有青龙门、白虎门。北厥有玄武门。
昭陵陵园国内最大帝王陵
    唐太宗安葬后,唐高宗还继续在陵侧建造崇圣宫,并在陵山北麓设立了十四国君长石刻像等。公元798年,唐德宗在昭陵重新建筑房屋378间。九嵕山南面是平原,陪葬墓有七王、八妃嫔,二十二公主、五十三个丞相、郎官,六十四个功臣、大将。
    昭陵陵园周长六十公里,面积三十万亩,是国内面积最大的帝王陵园,显示了大唐帝国的气势。然而,在历史上关中诸帝陵,几乎全部被盗,唐太宗虽然立碑说,昭陵地宫内无有金银,但安史之乱时,帝王陵墓和官宦人家的坟墓大多被盗。军阀朱泚盗了唐代诸陵,五代时的耀州节度使温韬,采用墓道大揭开的方法,彻底盗了昭陵等。
不忘爱妻立李治为太子
    李治是唐太宗第九子,为长孙皇后生。唐太宗去世前因感念长孙皇后功德,立李治为太子,遗命李治的舅父长孙无忌辅立李治。公元649年唐太宗去世,李治即位,称唐高宗。长孙无忌时任太尉,同中书门下三品,奉命与律学之士对唐律逐条解释,成《唐律疏义》三十卷。公元655年唐高宗要立武则天为皇后,长孙无忌坚决反对,遂被放逐于黔州。公元659年长孙无忌被迫自杀。
战争频繁
贞观年间全面扩张节节胜利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最意气风发的时代,这个“大有胡气”的朝代中,边疆战争之频繁和战争次数之多,在中国古代史上非常罕见。所以只有唐朝才能诞生专门的边塞诗派,诞生像“年年战骨埋荒外”这样的诗句。贞观年间是唐朝拓边最猛烈的时期,也是获胜最大的时期。唐朝依次取得了对东突厥、吐蕃、吐谷浑、高昌、焉耆、西突厥、薛延陀、高句丽、龟兹甚至可能还包括对印度用兵的胜利。这些胜利奠定了唐朝300年的基业。
    颉利可汗恐怕是有史以来第一个被中国军队活捉的草原帝国最高统治者。唐军出击定襄,痛歼突厥,活捉颉利可汗,也是唐朝历史上拓边战争中最辉煌的胜利。颉利可汗被抓到长安。突厥是唐朝最大的边患,作为同时存在的两个超级大国之一遭到毁灭,建立单极世界就变得容易多了。唐朝的另一个著名将领侯君集奉命带兵征伐骄横的吐蕃人。侯君集通过夜袭击败了吐蕃军,斩首千余。吐蕃军退兵后,松赞干布派使者谢罪求和。并提出和亲的请求。可能是被他的执着感动,7年后他的要求终于得到了满足。贞观十五年(公元641年),文成公主入藏。
    贞观八年(公元634年),吐谷浑犯唐,唐军再次远征,途中缺水,就刺马饮血,终于袭破可汗伏允的牙帐,伏允丢下老婆孩子溜之大吉,不久在沙漠中被部下所杀。吐谷浑从此被纳入唐朝的势力范围。贞观十三年,高昌国失臣礼。高昌王麴文泰看到唐兵来得那么快,吓得大病起来,感到忽冷忽热,几天后竟然一命呜呼,由此作为第一个被唐军活活吓死的人而载入史册。
统一辽东征战高句丽唐朝第二代皇帝唐太宗李世民的时候,为援助处于高句丽和百济围困中的新罗,并统一被高句丽据有的辽东地区(当时“辽东”的概念略同于汉朝四郡的范围,即中国东北辽河以东地区以及朝鲜半岛的北部),唐太宗征讨高句丽,放话给薛延陀:我们父子都要去打高句丽,长安空虚,你要是不怕只管放马过来!薛延陀当时就吓得气短了一截。《旧唐书》载后来高句丽用厚利诱惑薛延陀叛唐,但是“夷男气慑不敢动”。
    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唐军向辽东进军。唐太宗在路上对手下人说,四方基本安定了,就剩下这一块地方了,趁着我还没死,良将们还有精力,一定要解决掉。
    夏季,徐世勣(徐茂功即徐世勣,又名李勣)暗渡陈仓,突然出现在辽东城下,高句丽士兵大骇。营州都督张俭和优秀将领李道宗也率兵进入辽东,击败高句丽兵,斩首数千。4月,唐军攻破高句丽盖牟城,俘虏两万多人,缴获粮食十多万石。5月,另一路唐军从山东渡海攻破高句丽卑沙城,俘虏八千人。上百年来中国军队第一次得以在鸭绿江边阅兵。
    不久,李勣和李道宗所部进逼辽东城下。高句丽军数万来援。有人建议说高句丽军多唐军少,应该坚守。可是李道宗说:“高句丽人仗着人多以为我们不敢拿他们怎么样,我们就是要攻击他们,杀杀他们的锐气。”李勣说:“我们被派来就是负责替皇上扫马路的。现在马路不干净,我们怎么能躲呢。”于是唐军处于劣势却猛烈出击,高句丽兵始料不及,被冲乱阵形大败而归。
    唐太宗大军兵到后,把辽东围得水泄不通,日夜攻打。乘着刮南风的机会,唐太宗指挥士兵点燃城池西南楼,顺风放火。高句丽军抵挡不住了,辽东陷落。唐军杀高句丽兵一万多人,俘虏一万多人,此外还有百姓四万多人。
    攻克辽东后,唐军继续向白岩城进发。乌骨城派兵一万支援,被唐军击退(此战唐军只用了800人)。6月,白岩城不战而降。唐军继续向安市进发。高句丽将领高延寿等人率领靺鞨、高句丽兵十五万来救援,被击败。高延寿向唐军乞降,来到唐军军营,一进门就跪下,挪动膝盖向前,拜伏在地。
    唐太宗对他们说:“东夷少年,跳梁海曲……自今复敢与天子战乎?”高延寿等人“皆伏地不能对”。唐太宗将降军中的高句丽军官、酋长三千余人虏往中原,其余高句丽人悉数释放。
    安市城小而坚,在城主杨万春的抵抗下,唐军围攻数月不克。长孙无忌以为:“天子亲征,异于诸将,不可乘危徼幸。今建安、新城之虏,众犹十万,若向乌骨,皆蹑吾后,不如先破安市,取建安,然后长驱而进,此万全之策也”。而这种方式过去一直是唐军克敌制胜的法宝。最终唐太宗决定暂时停止这次出征。9月,唐军班师。这次征伐高句丽,攻克玄菟、横山、盖牟、磨米、辽东、白岩、卑沙、麦谷、银山、后黄十城,迁徙辽、盖、岩三州户口入中国七万人。新城、建安、驻跸三大战,斩首四万余级。在唐军,战士阵亡的约2000人,损失最大是战马,损失了七八成。
战事持久收复今辽宁一带很多土地
    此战虽重创高句丽,但是战事旷日持久,耗费巨大。因此,唐太宗认为这战属于战败了,痛心地说:如果魏征还活着,肯定不会让我进行这次远征。
    此战的意义还是比较重大的。这是自三国时期毌丘俭攻破高句丽屠王城以来上百年中国军队第一次真正战胜高句丽人,收复了今天辽宁一带很多南北朝时期被高句丽夺取的土地。
    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倒是有个印度的小插曲。
    王玄策作为唐朝的使者去印度。中天竺大臣那伏帝阿罗那顺篡位,劫持唐使。王玄策只身逃到吐蕃,借来吐蕃军和尼泊尔军向印度进发。连战三天,印度军大败。唐军斩首三千余级,水中淹死印度兵约万人。阿罗那顺弃城逃跑,副使蒋师仁追上并俘虏之。此外虏男女一万二千人,牛马三万余匹。
    综上所述,唐太宗是影响中华乃至世界历史进程的杰出人物,他为古代中国做出了巨大贡献,因此受到人们的崇敬;正如筑东阳先生所说他是继孔子之后中国数一数二的伟人”。
    据《帝王故事(咸阳篇)》
     

该用户从未签到

943

主题

8401

回帖

1万

积分

七级

积分
15481
QQ
发表于 2013-9-1 17:26:41 | 显示全部楼层
{:soso__10169062262133571330_1:}
回复

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26

主题

62

回帖

124

积分

三级

积分
124
QQ
发表于 2013-9-10 11:19:31 | 显示全部楼层
【周末去哪】陕西旅游QQ群  23780947
回复

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94

主题

265

回帖

944

积分

四级

积分
944
发表于 2013-9-14 10:10:07 | 显示全部楼层
xiedxied写的好!!!
回复

使用道具 评分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