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草根老周 于 2013-7-8 05:52 编辑
秦雍城遗址保护入列国家级 享有全国最大木椁墓
雍城宗庙遗址 (资料图片)
记者昨日从宝鸡市文物旅游局获悉,国家文物部门日前批复同意了《秦雍城遗址保护总体规划》,这将推动宝鸡微观性考古调查与勘探工作,是未来大遗址保护的又一例重头戏。
秦公一号大墓为全国最大木椁墓
据宝鸡先秦陵园博物馆馆长景宏伟介绍,秦雍城遗址位于凤翔县城南,雍水河之北。自秦德公元年(公元前677年)至秦献公二年(公元前350年)在此建都,历时294年,是秦国历史上延续时间最长、执政国君最多的一座都城,经过十九位秦君的苦心经营,逐渐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迈进,为秦始皇统一全国奠定了坚实基础。雍城作为秦国发展史上一座重要的里程碑,一直受到考古界的关注。 据规划编制负责人赵丛苍教授介绍,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雍城遗址的考古挖掘就从未间断,在进行了十多年的先期基础性调查的准备后,考古人员对遗址进行了零星发掘。从上世纪70年代中期到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考古人员对遗址进行了一系列连续性发掘,基本确定了雍城遗址的格局,大量代表性成果都是在那一时期产生的。1988年1月,秦雍城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上世纪90年代以后,对遗址的研究和发掘进一步深化推进。经历了数十年的考古调查与部分试掘,考古人员发现雍城遗址分为城址区、秦公陵园区和国人墓葬区。遗址平面呈不规则方形,东西长3300米,南北宽3200米,面积约10.56平方公里。 赵教授告诉记者,目前已发现的建筑基址有20多处,在城址区西南部发现了古代藏冰的“凌阴遗址”,宗庙建筑遗址已经发掘,布局结构清楚,是现存布局完整的高等级宗庙实例。秦公陵园位于都城南郊的三畤塬(春秋时期称北塬)上,占地约21平方公里,共有“中”字型、“甲”字型、“目”字型大墓和陪葬车马坑48座。其中发掘的秦公一号大墓是全国最大的木椁墓,现已建有博物馆对外展示。国人墓葬区位于秦公陵园区和雍城城址区之间,沿雍水河两岸分布,已经发掘出八旗屯、高庄、黄家庄等墓葬区,对秦国中小型墓葬的分布和葬俗等的研究提供了实物资料。
获批后遗址保护进入有序轨道
采访中,景馆长告诉记者,2006年,国家有关部门制定《国家十一五期间大遗址保护总体规划》,将雍城遗址纳入大遗址保护项目。2007年8月,宝鸡市文物局和宝鸡先秦陵园博物馆委托省文物局西北大学文化遗产保护规划中心编制《秦雍城遗址保护总体规划》,从2008年开始,先后有三四十名专家、老师、学生参与规划的编制,2009年4月,经省文物局及有关专家讨论通过,上报国家文物局。按照国家文物局的意见,规划经过多次修改完善,于日前获批。根据规划的总体情况,秦雍城遗址保护主要包括考古与保护项目、展示项目、基础设施项目、环境整治和绿化项目等。在整体保护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合理有效的开发利用,不仅可以发挥其社会教育功能,而且可以使其成为区域旅游发展中的亮点,对促进文化遗产旅游和提升市民人文素养等都将产生重要的意义。 作为秦雍城考古工作者,赵教授表示,雍城遗址作为重要的文化遗产,被列入大遗址保护开发名单,说明它的规模之大和分量之重。编制规划能够让遗址保护进入一个有序的轨道,不仅有合理的依据,而且具有指导性和强制性,对遗址是一个良性作用,当然规划是一个阶段性的产物,在接下来的30年中,如何在实施过程中进一步完善规划中的细节,这对秦人发展的历史研究具有极大的学术价值。 《秦雍城遗址保护总体规划》获批,也是宝鸡市继北首岭遗址保护规划、隋仁寿宫·九成宫遗址保护总体规划之后,第三个获国家文物局批复同意的全国重点文物单位保护总体规划。 西安晚报-西安新闻网2013-7-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