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根溯源,祭祖祈福。癸巳清明(2013年4月4日),地处咸阳的“文武圣地,礼仪之根”的周陵, 将在上午9时50分举行“清明节周陵公祭” 活动。 周陵是西周时期文、武、成、康四王陵寝所在地。自古有“咸阳祭周,曲阜祭孔”之说。周礼制度的出现,标志着中国第一个完善的、弘扬文明礼仪的政治文化体系正式建立,所形成的周文化对后世几千年来的文化更是影响深远,孔子曾有 “郁郁乎文哉,吾从周”之说。在中国人的文化意识里,早已将周文王和周武王作为缔造中华文明的明君圣主。从西汉年间建祠奉祀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公祭周陵的历史。届时会有古老悠扬的钟乐,机关、企事业单位及各界人士代表参加祭祀活动。敬献花篮、鞠躬哀悼,绕陵三周,行鞠躬礼。有来自周陵附近上百名群众自发举行的秦腔、锣鼓助兴表演,弘扬中华民族的礼仪文化。 周陵,名气大得很,"文陵蓊郁"被列入咸阳八景,几十通历代皇家御制祝文碑被称为"小碑林"。周陵祭祀延续了上千年,周公世爵从西汉到民国续封了82代。外地的儒生政客来陕必由咸阳儒生陪谒周陵。康有为训斥了陪儒张扶万等"周陵何以见及汉物?"之提询。蒋介石来谒陵时拿出了几块银圆从姬姓后裔手中买一把"文王蒿"希望能为自己趋吉避凶。陈嘉庚﹑张学良﹑杨虎城﹑邓廷桢﹑翁文浩﹑邵力子﹑于佑任﹑郭沫若等名将大儒曾谒陵植柏。
先祭周王,后祭黄帝。咸阳祭周,曲阜祭孔。周陵被视为"文明之祖,礼仪之根"。后人将文﹑武﹑成﹑康四王和三皇五帝并列作为缔造中华文明有卓越功德的圣主.周陵和皇陵一样成为历代公祭的帝陵。咸阳儒生也为自己生在这"文武圣地"而自豪,沾了文气,带了武运。故咸阳儒生出文章既文秀才溢,又张扬霸气。 咸阳山南水北居士撰稿20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