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院团基础设施落后,很多演员迫于生活,离开了自己钟爱的戏曲事业,演员青黄不接,秦腔的发展传承,基层院团很重要。”作为一名基层文化工作者,省人大代表、宝鸡市戏曲剧院演员高亚玲希望政府加大对基层文化单位的支持。 “夏天不再用老风扇,冬天不穿棉袄演出,就足了”
高亚玲说,“这次政府报告里提出7个加快,第3条就提到加快文化软实力建设,加大对基层文化单位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喜讯。”
从业余秦腔演员到专业戏曲演员,高亚玲对于基层文化事业的发展充满了期待,而基层院团的基础条件让高亚玲一直奔走呼吁。
2005年高亚玲参加了“秦之声”的演出,让她对秦腔有了更深的热爱,经过陈忠实的推荐,高亚玲到北京人艺参加了话剧《白鹿原》的秦腔演唱,2008年特招进宝鸡市戏曲剧院(原宝鸡市人民剧团)。 “我的一个朋友在北京自己掏钱成立了一个秦腔研习社,人家自己掏钱置办行头,发展宣传秦腔,作为一名专业演员,更应该争取发展宣传好秦腔。” “刚到剧团的时候,感觉落差很大,想着戏曲单位应该是高雅、环境优美,可实际情况是剧院设施条件很差,桌子还是修修补补的,与自己进之前的想象完全是天壤之别,而且剧团又处在滑坡地段,每年雨季市上都会提醒不要逗留。” 高亚玲说,“很多基层院团基础设施很差,演员由于生活问题离开了自己喜欢的舞台。学戏是一个清苦的事,很多年轻人都不愿学。这次陕西省‘文华奖’秦腔专业大赛报名发现没有多少新演员,参赛演员不足,不得已把老演员再叫回来。” “像宝鸡戏曲剧院,冬天我们演出,彩妆都冻到脸上了,毛巾从水里拎出来就冻住了。我来的时候,带着我们单位的期待‘能不能把咱基础设施改善一下,叫咱夏天不再用老风扇,冬天不穿棉袄演出,就足了。” “现在还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省、市级院团差距很大,舞台上表演时,‘穷人家的孩子’和‘富人家的孩子’还是不一样,省市院团差距很大,我们的行头很陈旧,很多都是自己想办法,希望省上在政策支持上多给基层院团一些关注。省级院团各方面条件都比较好,但是对于传统秦腔艺术宣传来说,最基础的根还是在基层院团,因为省级院团主要在城区,下乡机会较少,基层院团经常下乡,面对的基层群众最多,宣传力度也很大。” “期待央视戏剧频道能多看到秦腔的身影” 省人大代表、代省长娄勤俭参加宝鸡代表团讨论时说,“文化产业是我们省的优势,三强一富一美中就有文化产业,所以我们要加大对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加大对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的发展支持,这是一定的,但怎么支持还需要进一步研究。现在我们发展文化产业已经达成了一个共识,对一些基础剧团需要支持的要支持,基础设施不完善的要加大支持,文化产业一定要成为我们的支柱产业。” 这让高亚玲看到对秦腔的发展传承的更好远景。“我们也有一些惠民政策,通过送戏下乡,把秦腔宣传做好。之前,甘肃兰州争取到了首个秦腔博物馆,我当时听了很吃惊,我们还需要加大对秦腔的宣传力度。” “我们希望政府能多举办一些秦腔培训班,不要让秦腔断代了,现在的状况是老演员退休了,新演员接不上,青黄不接。政府可以定期请一些老演员指导年轻演员。” “基层院团基础设施改善了,环境改变了,舞台上才能留住人,才能发展传承好秦腔。” 对于高亚玲的担忧,陕西省振兴秦腔办公室主任唐瑜君说,目前,省上决定恢复成立由陕西省委、省政府分管领导牵头的陕西省振兴秦腔指导委员会,争取设立秦腔发展专项资金,为今后秦腔事业的发展增添力量。 而在秦腔人才方面,中国戏曲学院已经和陕西艺术职业学院达成合作办学协议并在陕成立教学实践基地,两所院校将从明年起,招收几十名秦腔、阿宫腔戏曲专业本科生。 “打开央视戏曲频道经常看到的都是其他剧种,很少看到秦腔,希望在央视频道可以多看到秦腔的身影,把秦腔宣传好。”高亚玲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