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夫子曰:“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国人大都信奉孔圣人这句话,把结婚生子看作是人生的头等大事。鲁迅笔下的阿Q虽然地位卑微,经济拮据,但是靠着精神胜利法,日子也还过得下去。不过当他欺负小尼姑后,小尼姑骂他“断子绝孙的阿Q”,这句话对他的刺激颇大,想了一个晚上后,竟然打起仆人吴妈的注意,最后遭到主人一顿暴打。由此可见国人不分贫穷贵贱,对传宗接代十分重视。孔老夫子的另外一句话:“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道破了这个问题的本质,“饮食”是为了不被饿死而能活下去,“男女”则是为了延续后代,这是人性使然,能不重要吗?
中国人重视养儿育女的目的除了要传宗接代之外,另外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养儿防老”,而“嫁出去的姑娘是泼出去的水”,所以只有生了儿子才算没有绝后。除了重男轻女的偏见促成了这种情况外,中国的社会保险制度的缺失也是形成这种观念的重要原因。因而就有了“老子欠儿子一个媳妇,儿子欠老子一口棺材”这一说法。随着社会的发展,“养儿防老”的观念行不通了,因为贯彻“养儿防老”的道德基础“孝”已经被当做封建礼教批臭了。疾风暴雨般的革命时代提倡的是“大义灭亲”和“亲不亲阶级分”,所以就有了父子反目成仇的现象。现在虽然又在宣传孝敬父母,但是破坏容易建设难,再要树立起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就很难了。加之现在进入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年轻的普罗大众在高房价,高药费,高学费的压力下,很难有经济实力来孝敬父母,在有条件的情况下,也只有回过头来温柔的啃老爸老妈一口。
而中国人重视养儿育女传宗接代的更深层意义在于要维护家庭的完美无缺,因为国人对家庭的完美团圆是十分在意的。“鳏”、“寡”、“孤”、“独”这是四种典型的缺失家庭状态,前三种状态虽然是人生长河中经常遇到的不幸和悲剧,但是人们还是可以能够承受和忍耐的,唯独最后一种“独”是要让人们断子绝孙,人们一般是很难承受的,甚至像阿Q之辈也无法容忍这样的咒诅。而“独夫”也就成了最恶毒的骂人话了。
在旧中国,夫妻如果没有子女,男人们就有了纳妾的正当理由。另外一个解决无后的办法就是过继,就是从自己家族中血缘较近的同辈中认养一个他们的儿子女作为自己的后代来继承香火。周恩来出生4个月后就过继给他的四叔父周贻淦,江上青死后族人把他的侄子江泽民过继给了他作为他的名义上的儿子。现在由于计划生育只生一胎政策的执行,过继就很难操作实行了。可是医学科技的进步,可以用试管婴儿,代孕等方法来解决不孕问题。上述这些医学办法的花费不菲,所以只能是有钱人的专利,穷苦的老百姓要解决传宗接代的问题,就催生了拐卖妇女儿童的不法勾当。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大都在继承着传统的家庭婚姻和生育观念,但是也有对传统观念的反叛,丁克族就是社会的另类。丁克族不是不能生育而是不愿生育,因为他们看重的是自己当下的及时行乐,而不乐意承担更多的社会义务和责任。现在我国已经进入了老龄社会,形成了许多空巢家庭和空巢老人,空巢老人的子女大都远离父母在外工作而不在自己父母的身边。空巢老人的子女如果是丁克族,这样的老人也就成了无孙族了。丁克族和无孙族的区别是丁克族主观上不想要后代,而无孙族是想要孙子却自己无能为力,丁克族想要断子,也使得无孙族绝孙了。不想成为无孙族却被成为了无孙族也是出于无奈。无孙族也算是这也是现代社会的新兴群体,不过这种群体还是越少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