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草根老周 于 2013-4-2 06:46 编辑
夕阳西下,我们一行走进昭陵博物馆。 昭陵博物馆位于陕西省咸阳市礼泉县烟霞镇西侧,昭陵陪葬墓大唐开国功臣李勣(徐懋功)墓前,作为中国历史上少见的开明君主,唐太宗李世民的陪葬昭陵者多为地位显赫,功劳卓著且家喻户晓的公众人物,如被民间敬为门神的秦琼、敬德,知名度很高的程咬金、徐懋功,“贞观谏臣”良相魏征、卫国公李靖、长孙无忌、房玄龄、孔颖达、温彦博、阎立本长乐公主、韦贵妃等,还有少数民族将领阿史那社尔等15人之墓。
昭陵博物馆门前,看到叶圣陶先生写的门榜,“昭陵博物馆”五个大金字,庄严凝重,极现叶老风格。
博物馆内分别设有碑石陈列室和出土文物、雕刻绘画展厅。展出多年来发掘出土的十多座陪葬墓中的文物,主要有昭陵范围出土的各式唐代碎石与墓志铭。如王行满书周护碑,高正臣书燕妃碑,吴黑闼碑,都是非常珍贵的文物。在昭陵许多陪葬功臣和公主的墓碑上,留有欧阳洵、褚遂良、虞世南、王知敬等初唐著名书家的字迹。细细审视这些著名的碑石,书法及刻工亦均精美,尽管部分字迹几乎漶灭,却依然流畅着历史的脉搏与心灵的震颤。因为这些碎石独有的巨大书法艺术价值,昭陵博物馆又被人称为“昭陵碑林”。昭陵碑林是拥有唐代书法名碑最多的专题碑林,与西安碑林、山东曲阜碑林并称中国三大碑林。
昭陵博物馆的另一个特色是陪葬墓壁画。昭陵陪葬墓壁画多为唐代现实生活的写照,不乏浪漫主义色彩,其用笔或奔放泼辣,或遒劲有力;其用色或简洁明快,或细腻精致,人物造型无不形神兼得,栩栩如生。有再现大唐帝国国威的“良相头上进贤冠,猛将腰间大羽箭”,如长乐公主墓出土的仪卫图、云中车马图、群吏图;韦贵妃墓出土的仪卫图、阙楼图以及目前国内最大的两副门吏图(门吏高达一百九十五厘米),真可谓 “不睹皇居壮,安知天子尊。”
陪葬墓壁画中还有为数不少的宦官形象,如段简璧墓、李震墓、安元寿墓等出土的《给使图》,均采用“以丑为美”、“化腐朽为神奇”的手法,以漫画的形式,艺术地再现了社会现实,很是耐人回味。
出了展厅便可看到李勣(徐懋功)墓。徐懋功墓封土由三个大土包组成,分别象征突厥的阴山、铁山和薛延陀的乌德犍山。以旌表徐懋功征突厥、征薛延陀、征高丽(辽东)之丰功。 在徐懋功墓前的绿化带里漫步,穿梭于这些古迹之中,不由得梦回贞观,回味大唐盛世。临风追望一个大时代的背影,心头翻卷无尽的史思……
唐太宗李世民塑像 据说此像是以电视剧《贞观长歌》中李世民的扮演者唐国强为模特的
《李勣碑》 全称《大唐故司空太子太师上柱国赠太尉扬州大都督英贞武公李公之碑》,又名《赠太尉英贞武公李勣碑》。唐仪凤二年(679)刻,为唐高宗李治撰文并书,立峙于李勣墓前(昭陵博物馆)。李勣本姓徐,即徐懋功,为唐开国功臣,唐太宗赐姓李。
《孔颖达碑》 刻于唐贞观二十年(646),于志宁撰文。楷书,书者不详。碑额篆书阳刻“大唐故国子祭酒曲阜宪公孔公之碑铭”。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此碑之宋拓本。碑存昭陵碑林第一室。
唐太宗第七子蒋王妃元氏墓前题记石柱 说来这石柱也是有一番讲究的。过去一直以为是华表,其实称“石柱”,柱为八角,底为四方,喻“四面八方”,底座方型,上座圆型,喻为“天圆地方”,石柱高擎,扶摇直上,喻“顶天立地”。
这张昭陵全景图下存放着尉迟敬德、程咬金、张士贵、郑仁泰等人的墓志石,可惜老周已经分不清了,只记得最边的是程咬金的。
唐时期的绘画艺术,呈现出一种兼容的气度,承南北朝、隋之余绪而发展,伴盛唐帝国社会与文化之繁荣,以雄深博大与刚健奔放的艺术风貌展现盛唐的时代精神。
这只人面兽兼顾了人与水陆空动物之特色,人面、蹄脚、鳞片、翅膀,不知是图腾还是护兽。
诸多陪葬墓出土的神态各异的胡俑和骆驼俑,反映了初唐时期丝绸之路的盛况,体现着初唐时期中国各民族的大融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