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草根老周 于 2013-3-12 06:57 编辑
清晨,走在渭河南岸的河堤上,漫步向东,快到二号桥时便看到一处古桥梁遗址:河道里的鹅暖石滩上竖着一排排看似土桩的东西,在晨风里寂静地站立着。走近细看,却是一些木桩子,排列有序,整齐而不凌乱,大多木桩的上端已被岁月洗刷的朽裂,有些还挂着河水捎带的杂物,象是在讲述当年车马交错的繁忙,又似在叙说着千年的苍凉。
轻脚慢步在古河道上,怕惊动了时间老人的沉寂,心潮却不由得思绪万千。渭水悠悠,秦汉之风已然不见,空余桥桩,悄然诉说着历史的兴衰。老周想,这也许就是古咸阳桥的遗址了。
说起咸阳桥,历史便有许多画面闪过。早在汉武帝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渭河上就有了咸阳桥的前身“西渭桥”。唐朝时,咸阳是“丝绸之路”的首站,古长安前往西北必定是要渡过渭河的,“西渭桥”便改名为“咸阳桥”了。咸阳桥是汉唐时期由长安通往西域、巴蜀的交通要道。相传唐太宗即位不久,就曾与突厥颌利可汗会盟于此桥。
那时的咸阳桥,两头都是黄土铺路。文人采风商贾运货,百姓往来皆经此桥。桥上人多车挤马蹄声碎,两岸沙土飞扬浮尘蔽日。将士过桥应征戍边,妻儿老小哭泣相送,多少悲欢离合、兴废存亡的故事在这座桥上幕起幕落,于是便有了杜甫老人家的“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咸阳桥也是送客惜别的地方,王维的《渭城曲》说得就是咸阳桥头送君去:“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千载更迭,物是人非。几千年来物换星移,渭河也多次改道,据说古咸阳桥的具体位置今已难考证,咸阳桥昔日的风采也只能从史书的记载和历代诗文笔墨中去探寻了。如今,咸阳人在渭河上相继架起咸阳一号桥、二号桥、三号桥和四号桥等现代化公路大桥及数座铁路、高速公路大桥,其中二号桥的建设最具特色,也最靠近那座古桥梁遗址。
咸阳二号桥是一座壮丽恢宏的斜拉索大铁桥。80多米高的桥塔,是富有特征的造型:在巨大的英文字母“H”上方横放一个“C”字造型,据说是象征着秦砖汉瓦。历史与现实在这里相聚,中国与世界在这里接轨,这座桥塔造型十分贴切地表达了咸阳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和咸阳走向世界的信心。
春日的这个早晨行走在钟灵毓秀的咸阳,指点正在建设中的清渭楼,遥望统一广场的秦皇塑像,回首千年古渡与咸阳古桥,再看看今日咸阳桥上,晴空万里湛蓝,车水马龙如潮;远处白云舒卷,高楼摩肩接踵。桥下是明净似镜、碧波荡漾的咸阳湖,水面泛舟点点,岸边游人如织。您不仅会沉醉于秦皇汉武的古韵,也将流连于现代文明的魅力……
咸阳桥,一头承载千年帝都的深厚文化,一头流淌着现代都市的时尚风流。想来,倘若杜甫老先生能够采风今日咸阳桥,舟荡渭水咸阳湖,也一定会诗兴大发,赞声如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