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草根老周 于 2012-12-3 16:31 编辑
从《一九四二》跋涉而来
电影《一九四二》对七十年前那场天灾人祸进行了全景式展现,故事简单而朴素。1942年河南大旱,赤地千里,遍地饥民踏上逃荒之路。地主和穷人结伴而行,东家和长工相依为命。天上有飞机轰炸,地上有乱兵哄抢,一条命仅抵两升粮食,这是一条看不见光明的绝望之路啊。另一条主线是日军进攻河南,国军催逼军粮,委员长被丧师失地的坏消息包围,对河南的事装聋作哑无暇理会。将这两条主线连接起来的是美国《时代》周刊记者白修德,他实地踏勘,有图有真相,以翔实的报道将中原惨剧直达天庭。然而这一切为时已晚,300万河南人死在这个天灾人祸交杂的年份里……
很欣赏张国立在影片中的精诚表演。一个老奸巨猾的地主,灾难初临时,他认为凭自己一辈子积攒的生存智慧足以化解一切危局。但事态的发展很快就超出了他的预见,在亡命天涯的盲流大军中,他和其他人一样卑微无助。房子烧了,粮库空了,儿子死了,老婆、闺女、孙子命如风中之烛,人类所能遭遇的灾难悲伤他一个都没落下……而张国立则用他那张司空见惯的脸,真切地给出了人物不断变化的内心世界。特别是女儿星星自愿卖身换小米时,张国立的表情尤为令人心颤。
也欣赏徐帆母性柔肠的真情裸露。这个以身护儿的母亲象圣母一般感动着老周。刚出场时花枝较劲地守护着女人的贞洁似乎没有什么新意。然随着饥寒交迫之下的剧情深入,却让人逐步感觉出人物内心母性的潮涌。为了孩子能够活命,花枝自卖自身换取粮食,又将好一些棉裤给栓柱换上。徐帆用她直朴的表演,见证着母爱与生命在苦难中的高洁与尊严。
在栓柱这个角色上,老周以为张默把握得还是很好的。栓柱在灾难中实现了从懵懂到担当的成长,这不是犯个愣、耍个酷就能演好的。而张默演得是恰到好处,他先是显得很“二”,“二”的有些喜剧感,严酷的现实与花枝的行动使他变成了敢于担当的男子汉,却不断遭遇世间惨事,最后为保住孩子的风车丢了性命。如果说其他人的遭遇会唤起观众的同情,栓柱的下场则点燃了观众们的愤怒之情!
张涵予饰演的神父很有中国喜剧特色,敬业地布道和现实的残酷使这位神父不知所终,正如他所询问的那样:不知道上帝是否看见了中国发生的悲剧?
《一九四二》给人震骇的,是那个环境下的人命如草:围城之下的饥寒难民,风中颤抖的弱孩饿殍,突如其来的铁叉贯胸,炸点中央的血肉之躯,一巴掌打到锅里的活人……呜呼!满目疮痍,悲从中来!
走出影院,性情大悲,心藏大痛。上个世纪的沉沦与苦难还不曾远去,如果不能我们将其转化为今天的自醒自警与自新而不断奋起,新的悲剧恐怕还会卷土重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