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家 发表于 2012-6-6 10:38:05

走进帝陵 感受千年历史脉络 18座汉唐帝陵亟待关注与保护

走进帝陵 感受千年历史脉络18座汉唐帝陵亟待关注与保护
 
 
  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文化遗产日”,在世界文化遗产日到来之际,“帝陵”更加受到世人关注。
 
“中国金字塔群”
 
  咸阳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在中国历史上具有独一无二的地位。这里是我国第一个封建国家秦王朝的国都及汉、唐等13个王朝的京畿之地;这里共有27座帝王陵墓和400余座皇亲国戚王公大臣的陪葬墓;在绵延百里的咸阳塬上,分布着800多座帝王将相的墓葬,其中汉高祖长陵、惠帝安陵、景帝阳陵、武帝茂陵、昭帝平陵均设邑建县,故名五陵塬。
 
  同时还有昭陵、乾陵等闻名天下的唐代帝王陵。无论是整体密度,还是个体规模,都是国内外所仅有的奇观,这些帝陵也被誉为“中国金字塔群”。
 
  “陵文化”是中国民族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是古代中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咸阳五陵塬是一个未被开发的地下历史博物馆、“中国金字塔群”,其人文价值和美学价值都当之无愧的应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一部分。
 
  更重要的是这里见证了中国的秦、汉、唐——那段最为大气、最为辉煌的历史。“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众所周知,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是中国历史上最为人关注的帝王,但很多人不知:这五位帝王中,秦皇、汉武、唐宗,三位都是在陕西出生长大、建功立业,并且最终长眠在陕西黄土大地宽广浑厚的胸怀中。
 
探访汉唐帝陵
 
  5000年中华文明,有13个王朝在西安(咸阳)建都,为陕西留下了七八十座帝王陵墓,占全国现存帝王陵的近一半。这些帝王陵墓现状如何?给周边发展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
 
  昔日的秦皇汉武早已不再,然渭河两岸的汉墓唐陵却不曾暗淡……
 
  6月1日、2日两天,数名专家、学者、读者、咸阳市文物旅游局工作人员与媒体记者一行40人一同走进咸阳,参与了“保护帝陵我们在行动”的大型帝陵活动,探访分布在咸阳境内的18座汉唐帝陵。
 
  为期两天的活动,从汉阳陵博物馆开始,第一日探访了阳陵、长陵、安陵、义陵、渭陵、康陵、延陵、平陵、茂陵9座汉帝陵之后,第二日又探访乾陵、靖陵、建陵、昭陵、贞陵、崇陵、庄陵、端陵、献陵9座唐陵。咸阳市文物旅游局负责人表示,希望通过此次活动,呼吁全民对帝陵的关注,并发出倡议,共同保护帝陵文化遗产。
 
实行多重防护措施
 
  做好人防、技防、犬防多重防护措施,这是此次探访帝陵活动中,听到最多的话语。据咸阳市文物旅游局文物保护科科长高波介绍,文化保护现在实行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全部文博单位做到“人防、技防、犬防”,确保无安全死角;在重点古墓区、文物集中区建立文物保护网络,落实文物保护责任制。
 
  此次走访的义陵、献陵、康陵、延陵等帝陵,都在不同程度上实现了人防、技防、犬防多重防护措施,保障文物的安全。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建陵的电子化监控设备,实现了高科技的技防平台,有效保障了文物安全。
 
  对于田野文物的保护,据有关专家介绍,从文物保护角度而言,文物基本上可以分为可移动文物和不可移动文物两大类型,如唐建陵等帝王陵寝裸露在地表之外的诸多石狮、华表等均属于不可移动类文物,这些精美的文物在守护他们的帝王的同时也在守护着一些我们尚不了解的历史信息和文史密码。
 
  有文物界专家曾指出,一些大型石刻的头首方位、摆放角度、规模大小以及一些细小的纹饰线条都是揭开那些尘封历史的唯一的,也是不可再生的钥匙。对于文物的保护办法,需要社会各界人士出谋划策,寻求办法。
 
◎专家献策
 
  ●汉阳陵博物馆研究员曹发展:不能眼看着文物风化
 
  破坏文物的现象主要分为盗掘破坏、建设性的环境破坏、建设性的用材破坏、气候性破坏。盗掘破坏主要表现为盗掘、砸石刻,建设性的破坏表现为用石料、用土,气候性的破坏表现为酸雨。
 
  从此次探访帝陵活动的活动发现,从泾阳到三原,北面的酸雨量比南面大,北面的文物风化严重,而在搬迁保护文物的措施上,已建博物馆的能够对帝陵遗产很好的保护,而对于未建立文管所的帝陵,适当搬迁。
 
  例如在原址上用复制品来替代珍品,依旧能够体现古代陵墓的布局,希望通过此次“保护帝陵我们在行动”的活动,呼吁社会各界都能参与到保护文物的活动中来,让陕西的考古成果也能够和人民群众分享,让文物变成人民群众的文物。
 
  ●陕师大西北研究院秦汉历史专家李令福:注重现代化的电子监控
 
  文物的破坏现象可以从自然地貌考虑,有一种说法叫“千年的道路变成河”,尊重自然,研究自然保护的措施,有助于文物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
 
  另外,发动群众进行自发的保护,也是今后文物保护工作的重点。将文管所、专业的人防、技防、犬防相结合。此次探访帝陵活动中,印象最深的当属建陵的现代化电子监控,这是对地面文物一种很好的保护措施,关注文化事业,文化精神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职责和使命。
 
  ●陕师大文科部副部长、唐历史专家拜根兴:让文物在我们手里消失得慢一点
 
  这次的活动让我感触很深,作为唐史学者,我去过很多次乾陵、昭陵等帝陵,此次通过两天的走访,我感觉保护帝陵形势很严峻。然而可喜的是,很多帝陵保护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实现了多防结合的保护措施。
 
  此次活动媒体的加入让我很欣喜,在此也呼吁社会各界关注帝陵,从现在开始,保护人类的文化遗产,让文物在我们手里消失得慢一点。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张博:推进文物事业,人人有责
 
  看到这么多人能够关注帝陵,看到文物部门对于帝陵的投入,我很欣喜。避免文物的破坏,要从环境整治抓起,要注重整体环境的保护,普遍大众只关注了已建博物馆的帝陵,而对于零散的石刻,媒体有必要加强宣传,希望再也不要发生老百姓因为缺乏文物常识而破坏文物的事情。
 
  ●咸阳市文物旅游局副调研员、考古所所长岳起:注重大遗址保护
 
  此次活动本身意义重大,提高保护文物的意识,研究文物破坏的原因,需要媒体大力宣传。对于帝陵的布局、制度、分布,研究人员都需要制定保护方案,考古调查和发掘还要加大力度进行。
 
  ●咸阳市文物旅游局文物保护科科长高波:感谢各界对文保工作的关注
 
  此次活动通过走访18座帝陵,呼吁社会保护帝陵,各位专家学者对于帝陵的现状如何保护帝陵都提出了见解,对于促进文物保护思路的拓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这些年文物保护部门做了很多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一如既往地为文保事业而努力。
 
                                    本报记者 李瑾 文/图

太阳鱼 发表于 2012-6-6 12:38:23

保护是我们的责任!

446083433 发表于 2012-6-6 14:38:13

宝贵的遗产

乐观无限 发表于 2012-6-6 19:28:35

       “同时还有昭陵、乾陵等闻名天下的唐代帝王陵。无论是整体密度,还是个体规模,都是国内外所仅有的奇观,这些帝陵也被誉为"中国金字塔群"。”
      中国的就是中国的,不知从何时起,在颂扬中国自己的优秀文明、人物、地区甚至一个思想,都要以外国某知名物质给自己贴标签,仿佛不说就没人知道。什么东方威尼斯,东方的硅谷,东方的这,东方的那。
      华夏民族的自信、自强,在这种阉割的称谓中变得更加虚无,华夏民族的气质变得如此不堪,如此自卑的叫法还美其名曰“誉为”,被人家打脸,还说打得好,甚至洋洋得意。

      如此扬他人志气,灭自己信心,华夏祖先的脸都丢尽了。
         咱们的媒体什么时候能直起腰杆赞颂我们的文明,
         这就是中国的奇迹,世界独一无二。

      

下山虎 发表于 2012-6-7 04:42:03

有活动吗

野狼 发表于 2012-6-7 17:41:29

经常光顾塬上的帝陵,现实情况令人难担忧和惋惜。陕西的帝陵占有全国帝陵总数的近一半,应该申请中央财政支持,加强保护措施。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走进帝陵 感受千年历史脉络 18座汉唐帝陵亟待关注与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