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创原是啥?跟咸阳有啥关系?
近日,秦创原频频出现在咸阳人的视野中秦创原到底是什么?跟咸阳有什么关系?能为咸阳带来什么?一起来看看!
01
秦创原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签约在高新举行6月16日下午,由省科技厅、咸阳市人民政府主办,市科技局、咸阳高新区管委会承办的秦创原(咸阳)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路演活动在咸阳高新区举行。
卫华在致辞中说,咸阳强化使命担当和机遇意识,以高新区为核心区,全域积极参与;建设西部(咸阳)科技创业湾搭建平台,设立科技成果转化基金、科技成果转化种子资金,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培育科技企业,做强科技产业。
下一步,将全力服务保障今天签约的科技成果转化合作项目,让项目早落地、产生更大效益;将进一步探索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的有效实现形式,持续加大科技企业引进培育力度,持续加强创新生态建设,努力把科教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
据悉,本次活动分为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签约、融资项目路演及科技成果项目推介两部分。活动中,共签订项目10个,涉及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等4大领域。
02
咸阳是秦创原的核心区、建设者、受益者此前,市委书记杨长亚主持召开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咸阳协同发展座谈会并讲话。
他指出,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是全省创新驱动发展的总平台,咸阳作为核心区,既是建设者,也是受益者。
他强调,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和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大会精神,以建设者、示范者的姿态,全面融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主动作为、聚力创新,加快新时代追赶超越和高质量发展。
03秦创原到底是什么?
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总窗口设在西部创新港和西咸新区,实质上是全省创新驱动发展总平台,是陕西最大的孵化器和科技成果转化“特区”。简言之,这是一个科技成果产业化平台,通过聚集并转化地市、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各方创新优势,形成发展优势。
秦创原带有共享、开放、综合等性质,是一个具备平等、择优特征的市场化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各方资源通过彼此高效结合,实现持续发展——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共性技术研发突破、校地企协同合作、创新人才教育培养、政产研深度融合。
其目标是建设成为立体联动“孵化器”、科技成果产业化“加速器”和两链融合“促进器”。
秦创原在产业承载、“两链”融合、人才聚集等方面的未来发展方向和目标:
产业承载
以西部科技创新港一期为核心,协同西咸新区能源金贸区、沣东新城科技统筹示范区、沣西新城西部云谷、泾河新城科技创新区、咸阳高新区等,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加强人才和机制建设为抓手,着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着力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到2023年,引进培育科技型企业2000家,科技企业总估值300亿元以上,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300亿元。
“两链”融合
突出“两链”融合,找准产业链“痛点”,找准创新链“堵点”,充分调动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各类主体和人才积极性,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步伐,形成产业链和创新链的良性互动、融通发展、闭环生态。到2023年,建成“双创”服务平台30个以上,创新基金规模超100亿元,专业机构和人才队伍更加完备,形成可复制推广的标志性创新模式。
人才聚集
打造“三支队伍”,即科技经纪人队伍、科学家+工程师队伍、“新双创”队伍,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人才保障。到2023年,在重点领域建设50个以上创新联合体、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及其他新型研发机构,攻克一批支撑产业和区域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
04
为什么要建立秦创原?多年来,陕西常以“科教大省”、“创新综合实力雄厚”等形象出现。“十三五”时期,中科院就有40余个研究所在陕西开展科研或成果转化合作,为陕西带来680多亿经济效益。但科技成果实现本地转化,是陕西科技发展的薄弱项。
以规模以上企业中有研发经费支出占比来看,“十三五”期间仅有18%左右。有数据显示,2019年陕西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占营收比例仅1.2%。
以技术市场成交额来看,2010至2019年期间,全国60%以上的技术市场成交额落地在长三角、珠三角这两大区域,落地本地的不足40%。
陕西如何从科技人才的大省转化成为科技人才的强省?怎么把科技成果转化成效益?迫在眉睫!
专注科技创新理论与政策研究的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张胜提出了“十四五”期间的三点建议:一是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等“轻资产”学科建设,推动“重资产”学科“轻量化发展”,提高对人才、特别是顶尖人才的投资占比;二是通过开放市场准入、鼓励创新创业等方式做大本地民营经济体量,促进技术吸收;三是引进顶尖创业人才(团队),培育本地的头部企业。
以此观察,秦创原在突破陕西科技成果就地转化瓶颈方面的意义和使命更为重大。相信未来,秦创原的成长和发展,将很好的带动咸阳的高质量发展。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