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发展史
1981年,日本名古屋市工业研究所的HIDEO KODAMA发明了利用光固化聚合物的三维模型增材制造方法 。1984年有“3D打印之父”之称的美国人查尔斯·胡尔发明了SLA,即光固化成形技术。
1986年美国人Michael Feygin研发出LOM,即分层实体制造技术;
1988年美国斯克特克伦普发明了FDM,即熔融沉积成型技术;
1989年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町分校Carl Dechardv 发明了SLS,即选择性激光烧结技术;
1993年麻省理工学院教授Emanual Saches发明了3DP,即三维印刷技术,二年后把这项技术转让给Z corporation,而开发出3D彩色打印机。
2007年英国巴斯大学的机械工程高级讲师Adrian Bowyer博士在开源3D打印机项目RepRap,成功开发出世界首台可自我复制的3D打印机;
2008年以色列Objet Geometries公司推出其革命性的Connex500快速成型系统,是史上第一台可以同时用几种不同的打印原料的3D打印机,开创了混合材料打印的先河;
2011年荷兰医生给一名83岁的老人安装了用3D打印出来的金属下颌骨,这是全球首例此类型的手术,标志着3D打印植入物开始进入临床运用。
2013年美国前总统奥巴马发表国情咨文演讲强调3D打印的重要性;
2015年空客飞机开始用3D打印的部件。
国际3D打印市场三足鼎立:即北美、欧洲和亚太三个地区,我国3D 打印产业起步较晚,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研究增材制造技术,但经过多年发展,3D 打印技术与世界先进水平基本同步,在高性能复杂大型金属承力构件3D 打印等部分技术领域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