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五年 咸阳这样规划
按照建设“富强人文健康新咸阳”的目标,在咸阳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咸阳公布了《咸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对方方面面进行了规划,描绘了咸阳未来五年的发展蓝图。工业
加快实施CEC·咸阳8.6代液晶面板生产线项目
按照“项目化支撑、园区化承载、产业化推荐、集群化发展”的思路,实施工业强基工程,打造咸阳工业升级版。全面实施“中国制造2025”咸阳行动计划,以汽车产业发展为突破口,促进产业聚集发展,全面提高装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加快实施CEC·咸阳8.6代液晶面板生产线项目。到2020年,装备制造产业产值高达125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4%左右。重点发展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信息服务等产业,到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达到480亿元,年均增长15%以上。同时,推进地热资源开发利用,重点实施大西安(咸阳)文体功能区地热综合利用示范项目,建设国家级“地热城”。争取到2020年,实现新增供热面积700万平方米。
农业
2020年前省市级现代农业园区达到300个
到2020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580万亩左右,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在180万吨以上。果业形成合理的区域布局,北部重点推广矮化苹果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建成晚熟苹果产业带。南部重点发展油桃、蜜桃、樱桃、猕猴桃等。“旱腰带”发展以葡萄、石榴、柿子等为重点的特色时令水果产业带。到2020年,水果面积达到430万亩。此外,还要建成设施蔬菜、优质猕猴桃、粮食、特色水果园区45个,时令水果采摘及休闲观光园区45个,酿酒葡萄、御石榴、红提葡萄、畜禽养殖园区65个,优质出口苹果和经济杂果园区55个,农产品加工物流园区10个,到2020年省市级现代农业园区达到300个。
旅游
搭建旅游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智慧旅游城市”
依托帝陵遗址、地热、生态、民俗资源,发展休闲度假旅游、乡村旅游、红色旅游、研学旅游等,依托丝绸之路历史文化资源,发展丝绸之路文化景观带,推动茂陵、平陵、昭陵、乾陵、大佛寺等景区建设,规划建设丝绸之路国际文化城、郑国渠水文化旅游产业园等项目。搭建咸阳旅游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智慧旅游城市”。历史文化旅游重点建设汉唐帝陵旅游景区、乾陵大景区、彬县大佛寺景区、马嵬驿景区、昭陵-袁家景区等多个项目。乡村民俗游依托区位条件、资源特色和市场需求,突出乡村特点,开发一批形式多样、特点鲜明的农村旅游产品。重点提升袁家村、马嵬驿、龙泉山庄的发展档次。结合新型城镇化建设,打造以泾阳茯茶镇、大佛寺特色小镇、旬邑马栏红色小镇、永寿丝路风情古镇等多个为代表的旅游基础设施完善、服务功能齐全、生态环境优美、文化特色鲜明的旅游名镇。
出行
新建县乡公路1492公里
力争机场-咸阳主城区-沣西新城城际铁路开工建设。到2020年,形成“一环一联两横三纵”的铁路网络格局,铁路总里程达到670公里。实施国道G344、G312部分路段新建工程,新建国省道项目22个。新建县乡公路1492公里。建成地铁1号线二期工程,启动地铁1号线三期工程建设。新建城西快速干道高架桥、秦皇路快速干道高架桥、东风路快速干道高架桥、纺织路快速干道高架桥等4座高架桥。新建渭河新通道等12座桥梁、隧道,建设文兴路、城西快速干道、吴家堡大十字立交工程,改建城区44条道路。到2020年,基本形成“八横八纵”的城市道路骨架。此外,城区全面建成咸阳湖二期,实施城西快速干道绿化、咸阳植物园、两寺渡公园等20个绿化工程,新增绿化面积2600亩。新建统一广场等30个停车场。建成一批集中式充换电站和分散式充电桩。
环境
继续实施“治污降霾·保卫蓝天”五年行动计划
到2020年,全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与2015年相比分别下降8%,颗粒物排放下降20%,空气和水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继续加大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实施“治污降霾·保卫蓝天”五年行动计划。加强污水处理厂污泥无害化处理力度,到2020年,建成污水处理能力91.2万吨,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5%以上。建立先进的环保型垃圾收运、处理体系,提高垃圾无公害化处理水平。到2020年,新建扩建垃圾处理厂15个,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5%以上,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率达80%。
生态
力争2020年建成三个国家级湿地公园
到2020年,咸阳全市林地面积稳定在595.3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9%。加强水土流失治理,在渭河、泾河、沣河流域实施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力争到2020年,建成淳化冶峪河、三原清峪河、旬邑马栏河三个国家级湿地公园,力争咸阳沣渭(咸阳湖、咸阳湖二期、沣河、沿渭)湿地公园和彬县泾河刘公湿地公园列入国家级湿地公园试点建设。将咸阳奥体湿地公园、泾阳泾河湿地公园、武功五彩渭水园湿地公园、兴平渭河千亩荷塘湿地公园、乾县乾坤湖湿地公园等5个湿地公园纳入中省湿地。到2020年,全市湿地保护面积达到15.4万亩。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