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鱼 发表于 2015-9-9 10:35:15

沉睡在咸阳原田野中的汉帝陵

本帖最后由 斗鱼 于 15-9-9 10:36 编辑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两位专家认为,汉文帝霸陵陵址可能并非“凤凰嘴”,而是2001年发现的江村大墓,位于西安市灞桥区境内。
西汉11陵,除文帝霸陵在西安东郊的白鹿原上,宣帝杜陵在西安南郊的少陵原上外,其余9陵都在西安市北面渭河北岸的咸阳原上。也正因为此,咸阳原被历代统治者视为风水宝地,成为皇家陵墓的首选之地。
渭北9陵东西跨度50多千米,西起咸阳兴平市城东北南位乡茂陵村,东到咸阳市渭城区正阳镇张家湾、后沟村北的咸阳原上,依次排列着汉武帝刘彻茂陵、汉昭帝刘弗陵平陵、汉成帝刘骜延陵、汉平帝刘衎康陵、汉元帝刘奭渭陵、汉哀帝刘欣义陵、汉惠帝刘盈安陵、汉高帝刘邦长陵、汉景帝刘启阳陵。
      西汉十一帝陵分布示意图
在西汉陵中,10陵都在地面上夯筑高大的覆斗形坟丘。坟丘一般底每边长150~200米,顶高20~30米左右。汉代帝后合葬同茔而不同陵,后陵大多在帝陵的东面,坟丘亦较帝陵为小,惟吕后坟丘大小几乎与高祖长陵坟丘相等。从阳陵开始,在帝后坟丘的四周筑平面方形的夯土垣墙,每面垣墙的中央各辟一门,门外立双阙。这种围坟丘一周的方形陵园,是西汉帝后陵园的通制。陵园之旁建寝殿和庙。
西汉诸陵的陪葬墓都在帝陵之东,长陵陪葬墓规模最大。这些帝陵加上皇亲国戚、权臣列侯的陪葬墓自东而西绵延百里,正如古诗所云:“长陵高阙此安刘,附葬累累尽列侯”。
长陵,是汉高祖刘邦的陵墓,位于今咸阳市渭城区正阳镇怡魏村。长陵“东西广百二十步,高十三丈,在渭水北,去长安三十五里”。现在测底部东西长153米,南北宽135米,顶部东西55米,南北35米,高32.8米,与史籍记载相近。长陵亦称“长山”或“长陵山”。取名“长陵”或因与所在地古称“长平”或“长平阪”有关。
西汉有些皇帝还按帝陵规格修建其父或其母之墓,或以皇帝、皇后的礼仪安葬,如汉太上皇陵、薄太后南陵、钩邑夫人云陵,以及宣帝父母史皇孙和王夫人的陵墓等。这些陵墓或在皇室帝陵陵区附近,或在陵区之外的京畿之地。

汉阳陵,又称阳陵,是汉景帝刘启及其皇后王氏同茔异穴的合葬陵园,位于今陕西省咸阳市渭城区正阳镇张家湾、后沟村北的咸阳原上,地跨咸阳市渭城区、泾阳县、高陵县三县区。始建于公元前153年,至公元前126年竣工,陵园占地面积20平方公里,修建时间长达28年。现已建成汉阳陵博物馆,是一座巧妙融合现代科技与古代文明、历史文化与园林景观于一体的大型文化旅游景区,是中国占地面积最大的博物馆。
西汉前期,为了使死后的皇帝另换不致冷清寂寞,在为皇帝建造陵墓的同时,照例在陵旁设置陵邑,也就是要再每座陵园旁边建造一座城市。从全国各地迁移富豪望族到陵邑居住,迁居陵邑成为当时的一种荣耀和时髦,被视为地位和财富的象征。号称“五陵之冠”的茂陵邑人口达到27.7万。咸阳原上形成一个人口十分稠密、财富高度集中的城市群。
西汉时期,人们笃信灵魂不死,厚葬之风愈演愈烈。汉景帝的兄弟梁孝王死后埋下几万斤黄金。在这种人文风俗和地理背景下,咸阳原成为人类历史上埋藏宝藏最多的神秘之土。皇帝们首先带头。据《旧唐书》记载“汉室之法,人君在位,三分天下贡赋,以一分入山陵”。也就是说,埋入皇帝陵墓中的财富占国家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一。按照这一比例计算,西汉王朝历时210年,埋入皇帝陵墓中的财富便相当于70年的国家财政收入。皇亲国戚王侯将相及陵邑巨富豪强门虽然比不上皇帝们这般阔气,但人群数量却逐级递增。三项合计,埋藏在咸阳原上的财富无疑是“世界之最”。尽管西汉末年和魏晋南北朝时汉陵层被盗掘,咸阳原依然是一座巨大无比、神秘莫测的文物宝库。
其中茂陵是汉代帝王陵墓中规模最大、修造时间最长、陪葬品最丰富的一座,被称为“中国的金字塔”。
茂陵有七个之最:一是修造工期最长,历时53年;二是规模最大,已经探明的从葬坑就达400多处;三是随葬品最多,武帝去世下葬时,陵墓中的葬品已经塞不进去。即史书所云“不复容物”;四是耗资最巨,修陵费用占武帝时期每年税赋的三分之一;五是茂陵城邑最为繁华;六是陵区最为广阔,数十座陪葬墓大多都各具特色;七是茂陵本体最为高大,在西汉11座皇帝陵中独树一帜。
汉茂陵,是西汉武帝刘彻的陵墓。位于西安市西北40公里的兴平市(原兴平县)城东北南位乡茂陵村。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公元前139年—前87年间建成,历时53年。茂陵封土为覆斗形,现存残高46.5米,墓冢底部基边长240米,陵园呈方形,边长约420米。至今东、西、北三面的土阙犹存,陵周陪葬墓尚有李夫人、卫青、霍去病、霍光、金日磾等人的墓葬。
解放初期,咸阳塬上汉代陵墓封土有800多座,经过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大规模平整土地运动和风雨侵蚀,如今只剩下200多座。长陵的一些陪葬墓封土范围大为缩小,有的底部几乎被挖空,有的留有曾被挖成砖窑的痕迹。
咸阳市文物旅游局副局长杨军坦言,人为破坏是文物保护面临的一大威胁,耕种农田、平整土地、修建道路、乡镇企业建设等生产活动,宅基地改扩建、用土取土、生活垃圾堆放、现代人坟墓修建等日常生活行为,都对遗址造成不同程度破坏。此外,酸雨、严寒酷暑、西北风等自然风化,也使遗址受到损坏。
“尤其是修坟现象,在长陵、延陵、平陵、康陵均有发现,以延陵最为严重,周边现代人坟墓可达到近千座之多,有些已经修到延陵封土脚下,对帝陵完整性造成较大破坏。”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副院长刘军民说。

“以五陵原上的西汉帝陵为例,其具有稀缺性和唯一性,又地处西安、咸阳两市郊区,交通便利,本身就是极好的旅游资源。但除了阳陵和茂陵外,其余各陵均没有在遗产旅游方面进行系统开发。”刘军民说。
目前,在陕西省编制的汉唐帝陵文物旅游交通线路规划中,有关部门计划用公路将汉唐29座帝陵串联起来。
“如果能把汉唐帝陵统一规划,以道路、基础设施等相连接,形成绵延百里的风光旅游带,将会是非常巍峨壮观的。”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教授徐卫民说,秦始皇陵、唐高宗乾陵成为旅游景区后,都带动了周边乡村旅游、服务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
汉唐帝陵的文化价值并不亚于明十三陵,但当前更多的帝陵及陪葬墓都沉睡在田野中,一些帝陵处于无路可走状态,周边缺乏相关的文物古迹介绍、导引路牌等,使参观者“找不到、看不了”。历史遗址没有被唤醒,其巨大的文化旅游价值也没有受到充分重视。

天和影像 发表于 2015-9-10 12:00:26

{:1_651:}{:1_651:}{:1_651:}{:1_651:}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沉睡在咸阳原田野中的汉帝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