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海钩沉:咸阳白庙村怀古
根据相关资料介绍,商朝初期,司天官吴回后裔受封毕地(今咸阳市渭城区北原上,现在的白庙村一带),亦称“程”国。史称其民族为毕程氏。商朝后期,毕程氏对他的属下实行加官减禄的政策,致使这些人为了维持其奢侈生活,争相敛财害民。同时,居住在关中西部的周族势力逐步强大起来。该部族的首领由于坚持推行其祖先后稷、公刘等创始的种植技术,促进农业生产而使社会生产力得到 发展;政治上以“仁政”对抗殷商王朝的“暴政”,对周围的部族,采取德威并重的措施,促其归顺,从而使统治区的范围不断扩大。当时,处于周国东部的程国,因“损禄增爵,群臣貌匮,比而戾民”而岌岌可危。在这种情况下,周族的首领季历(周文王)于公元前1124年(商武乙二十四年)率师伐程,占领了程地。之后,又于公元前1108年(商文丁五年),在白庙村一带营造程邑,创建了见诸记载的咸阳境内渭水北岸的第一座城邑,距今已经是3122年。现在的白庙村是渭城区正阳镇辖下的一个普通村庄,白庙村又是史学之乡,商代末年,周文王之父季历在此建城,是司马迁老祖宗的宅居地,西汉第二个皇帝的长眠之地。也是东汉班固,班超,班昭兄妹居住之地,位于今咸阳城东北15公里的原上,安陵大冢的北面。该村辖3个自然村,有6个村民小组,1890人,占有耕地面积3800亩,一个充满生机的田园都市村庒将会出现在安陵脚下。2014年6月25日,已经78岁的咸阳地方历史文化的“活字典”张鸿杰,保护白庙村文物的杰出代表,已经70多岁的退休干部李凤兰,带着编写咸阳外事志的姚伟春、赵尧,到白庙村亲自考察遗址,感受白庙村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化内涵。张鸿杰老先生介绍说:程邑与史学世家司马氏的关系,从司马迁(公元前145~前87?))的《太史公自序》中可以找到线索。司马迁写道:“昔在颛顼,命南正重以司天,北正黎以司地。唐、虞之际,绍重黎之后使复典之,至于夏、商,故重黎氏世序天地。其在周,程伯休甫其后也。当周宣王时,失其守而为司马氏。司马氏世典周史。”古代的史官也称作天官,吴回及其后代在夏代有无封地,封于何处,不得而知,但商代封于程地,却是有籍可查的事实。他们的任务是“世序天地”,这也许是那个时代史官的首要任务。我们翻开《尚书》中的《尧典》和《舜典》,一开头就是“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在璇玑玉衡,以齐七政”,目的是要通过天象观测来弄清时间,如果不首先弄清时间,将何以纪事?
张鸿杰又说:“吴回的后代,在西周时期,并没有失掉其伯爵的地位和史官的职务。西周初年的太史官史佚,他的后人被周王封为程伯(程氏的祖先),程伯史佚(史佚又称尹佚,是公元前1100年左右周初的史官),为武王、成王、康王时的名臣,与太公望、周公旦、召公被尊为“四圣”。史佚后裔世代袭封至周宣王时的程伯休父,以后程伯休父(程伯休甫)有功劳被任命为大司马,主管军事,程伯休父的后人就用司马氏为姓氏。但仍承担着“世典周史”的工作。公元前770年,他们随周平王一起迁到洛阳。大约在公元前649年左右,因东周王朝政局混乱,司马氏逃到了晋国,随后又流落到卫、赵、秦等地,不从事史官工作。后世史家,对这一现象发出了“畴人子弟分散”、“史不记时,君不告朔”的憾叹!司马氏流落到秦国的有名将司马错,秦惠王时因伐蜀功留作郡守。司马错的孙子司马靳,跟随武安君白起参加长平之战,回来后同白起一并被秦昭王赐死咸阳杜邮亭。司马靳的第五代孙司马谈,重新操起史官的业务,其子司马迁,继承父业,完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史学巨著《史记》。程这个地方,是文字记载咸阳最早建城的地方,始终是和史官的名字连为一体的,从商封吴回的后代算起,到周的程伯史佚、程伯休父、司马氏,在这里居住和活动了800余年。可以说,这里不仅是司马迁老祖宗的宅居,而且是商、周时代中国的史学之乡。
{:1_651:}{:1_639:} wyicao 发表于 15-8-11 17:31
{:1_634:}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