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帝都”——咸阳城
咸阳是我国著名古都,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素以“秦都”、“帝陵”闻名于世。咸阳地处渭河、泾河流域,这里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农业始祖后裔,就曾在此教民嫁稿,“务耕农种、行地宜”,至今武功县仍有“教稼台”遗址。自秦孝公始迁都于此,咸阳因“地处九峻山之南、渭水之北,山水俱阳”而得名。中间经五代秦王,至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至秦末,咸阳作为战国秦和秦王朝的都城达144年。当时其管辖范围非常广大,几乎囊括今日的整个关中乃至陇东等地。
封建制度确立后,咸阳一度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修筑了通往全国各地的道路网,同时统一了文字等,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咸阳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中央集权国家的都城,是享誉海内外的“中国金字塔之都”,是一座天然的历史博物馆,其“陵园文化”存在之富集,规模之庞大,历史之悠久,是全国其他城市无法比拟的。同时是一个“文化之都”,古老的中国农耕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而且是中国古老的哲学的源头。素有“中国第一帝都”之称的咸阳,同时也是一个举世闻名的“秦汉文化城市”。咸阳曾创造了中国历史上划时代的辉煌,在中国乃至世界都城文化史中占有独特的地位。今天,充分发挥这座城市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展示它的无穷魅力,已成为现代咸阳建设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得天独厚的历史环境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历史街区和历史建筑是城市物质遗存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咸阳市古城遗址主要集中在西门、中山街一带,现存文化古迹有文庙、凤凰台、安国寺、圣国宫及许多明清传统店铺。在这条历史悠久的区域内有咸阳市历史博物馆,馆内有许多文化遗物。在遗留了物质文化的同时,目前,我市申报省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也有15项,民间舞蹈类有“东寨十八罗汉”、“泾河竹马”、“西关老龙”、“蛟龙转鼓”、“牛拉鼓”等;民间音乐类有“旬邑唢呐”、“监军战鼓”、“秦汉战鼓”、“泾河号子”等;民间文学类有“秦琼敬德门神传说”、“柳毅传书”、“农业始祖后稷传说”等;民俗类有“长武道场”;传统戏曲类有“弦板腔”和“皮影戏”等。其中“皮影戏”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余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随着城市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我们也已采取了必要的措施:旧城改造步伐明显加快,明清古城区的保护和整治已成为旧城改造的重点区域,由于认识偏差,急功近利,缺少投入,制度缺陷,人为破坏,自然消失等各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严重损害了古城格局和明清风貌,“拆真造假”的破坏建筑有时发生,我们必须明确保护范围,用法规这一有效手段来维护明清城区的古城风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外来文化的影响,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也面临着严峻形势: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存环境恶化;优秀的传统技能和民间艺术后继乏人,面临失传危险;许多珍贵实物和资料难以妥善保护;一些独特民间传统文化习俗在逐步消亡或变异。提高全社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切实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仍然是一项十分重要和紧迫的任务。现咸阳市人民的文化意识已有了很明显的提高,市政府也采取了一些有效措施,如在咸阳湖旁的统一广场上有秦始皇的雕像以及墙柱上也记载着历史的文化,同时在咸阳历史保护区周围也建了一座咸阳钟楼,以及周围的商铺也进行了整改,虽然是仿品,但同时也使居民以及旅客对咸阳古城有了很深的了解。
大秦帝国,盛极一时。。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