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力 发表于 2014-8-17 16:27:29

官场文坛的谄媚之道

官场文坛的谄媚之道秦 力在当今的人类社会,和大多数事物一样,官场文坛中的谄媚之道在我们老大帝国也是古已有之。何以为证?孔老夫子曾说:“事君敬礼,民以为谄也!”可见至圣先师也是擅长拍马屁的。及至乾嘉盛世,两江总督梁章钜顺利躲过59岁现象(现在而言是59岁,那时未必,我们暂且言之),光荣退休。于是闲来无事,也赶时髦,弄起了回忆录、老干体,成书《归田琐记》一部,书里记载了清代官场流行的“首县十字令”。首县大概相当于京兆、万年,或者现在的计划单列市,或者咸阳的秦都区之类。其令总结:“一曰红,二曰圆融,三曰路路通,四曰认识古董,五曰不怕大亏空,六曰围棋马钓中中,七曰梨园子弟殷勤奉,八曰衣服整齐言语从容,九曰主恩宪德满口常称颂,十曰座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其它曰咱且不说,单看九曰主恩宪德满口常称颂,开门见山,单刀直入,活脱脱画出了神州官场文坛几千年来的谄媚之道。行文至此,不由得忆起神州历史上那些典型人物的极端事例:如易牙烹子,吴起杀妻,乐羊食儿,不韦让妾,竖刁自阉,董贤化女······哎呀呀,泱泱中华,谄媚之道,可谓登峰造极了。社会要发展,帝国要灭亡。按说民国了,人民当主人了,谄媚不会消亡也会减轻一二,其实未必。民国四大公子之一的张伯驹总结说,清客(大概和当官前的吏,著名前的文人相当)要向上爬,取得名利,必须有四样本事:一笔好字,两口二黄,三斤黄酒,四圈麻将。依我看来,这四样本事总结的实在是好,和有清一代官场流行的十字令有异曲同工之妙。社会发展到现代,官场的目标责任制考核,甚至名目繁多的教育实践活动都不再考核这样的本事,其实前清先明也不会将这四样本事纳入考绩之中。文坛则不然。日前,不知第几届鲁迅文学奖横空出世。几位老先生极其认真,集体阅读了获奖者的作品,了解了他们的简历,发现了一些极其有趣的现象:几位主业编辑,副业作家的文豪们(当然不是北京的,还不是陕西的,甚至也不是读者你的同籍。)谄媚本事了得,满盆满钵地继承了古老中华谄媚之道的精华。他们先是抱住一位两位大文豪的大腿,写几篇或几本批评文章、评论书籍。名曰批评,实则极尽谄媚之能事。批评家们于是顺理成章搏位出镜,出任大文豪手下之主编。本该大柄若在手,清风满天下,无奈何他们主恩宪德满口常称颂,自己的阵地自己说了算,于是乎评委们的作品连篇累牍。当然编者按有些肉麻,稿酬可能有些翻倍。于是乎投桃报李,评委们也是感情动物啊!如果,我是说如果,那位骂过梁实秋先生的鲁迅大人倘使地下有知,是不是还会骂一句:丧家的大文豪的乏走狗,白白败坏了我的名字。或许他们是“事君敬礼,”而我们凡夫俗子“以为谄也!”也许我们一叶障目,事实正如那位老评论家所言,主编们积累了丰富的人脉资源。但愿我们的直觉错了吧,也许应该真正是错了,或许错了我们也不知道,大概只有张伯驹们知道,他们在民国看着现在呢!          2014年8月17日9时许于大秦帝都好古堂

疯狂老鼠2013 发表于 2014-8-17 22:10:48

不明觉厉的感觉。。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官场文坛的谄媚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