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阳路路长 发表于 2014-8-8 09:30:48

礼泉小伙夜间捉蝎子想卖些钱 不慎坠入水窖身亡

本帖最后由 渭阳路路长 于 2014-8-8 09:46 编辑



小董就是坠入这口水窖



 村民董师傅将水窖口用树枝挡住,以免再出事 本组图片由华商报记者 文稳翔 摄



7月14日晚11时,一位放暑假的中学生在母亲的陪伴下捉蝎子





 为了捉住一只爬在高处的蝎子,需要攀爬在土坡上。



 7月中旬是当地蝎子产幼蝎的时期,母蝎子被捉后趴在背上的二三十只幼蝎子会被捉蝎人抖掉,但它们离开母体后无法生存



 7月15日上午7时,收蝎子的摩托车队上门收货,他们使用戥子称蝎子



  一位捉蝎人一晚上的劳动成果。要捉到更多的蝎子需要走更远的路



为了捉到更多的蝎子,年轻人行走的地方已经远离村庄




去掉毒针的蝎子成为捉蝎人休息时的玩偶



蝎子在紫光灯照射下筒体散发的荧光,在黄土塬上非常醒目,给它们带来致命的危害。



刚被捉进瓶子里的蝎子焦躁不安。



一位捉蝎人休息时熟练地去掉一只蝎子尾部的刺针后开始把玩。



 两位捉蝎人在路上偶遇后进行交流,他们感叹蝎子越来越少了。 

      7月30日晚,礼泉的张师傅和女婿小董一起捉蝎子,张师傅返回家中后接到女儿电话,得知女婿迟迟未归。大家连夜寻找,次日凌晨在一口废弃的水窖里发现了已经身亡的小董。
  打工回家十多天不料发生意外

  小董家住礼泉县昭陵镇后村,7月30日晚,他与昭陵镇磨张村的老丈人张师傅一同去磨张村村南的土塬上抓蝎子。不料,小董中途掉入一口废弃水窖中。

  8月6日,在礼泉县昭陵镇磨张村,顺着大路向南走约2公里,再在长满杂草的小路拐几道弯,土崖旁边出现一口隐蔽在杂草中的废弃水窖。水窖内壁上明显有三道用手指抠出的痕迹,从窖沿一直延伸到水面位置,约三四米长。“当时可能想抓窖沿没抓住,掉下去了。”8月6日,住所离事发地不到100米的董师傅,用一根木棍和树枝挡在水窖口。

  董师傅回忆,7月30日晚8时许,张师傅带着捕捉蝎子的工具,和女婿小董将摩托车寄存在他居住的地方,吆喝着“走,逮蝎子”。董师傅当时并未同行,张师傅和女婿一个向东一个向西分头行动。随后跟上的董师傅捉了数小时后收工,却不见小董来取车。

  次日凌晨2时许,正在睡觉的董师傅听见车声,发现张师傅找来。“娃咋一直没上来?”张师傅说,女儿打电话说女婿没回去,打电话关机。“娃摩托车还在这儿放着呢。”董师傅建议再打电话试试,连打四五次,小董的手机始终关机。

  凌晨3时许,董师傅和张师傅开始一同寻找。5时许,他们在一土崖处发现一口废弃水窖,“水窖内壁明显有被手抓过的痕迹,窖口杂草被脚踩过。”董师傅说。两人意识到不对,张师傅赶紧回家取绳,并带着多位村民一起赶来。众人用绳把一个村民绑住后向下放到窖里,这位村民在水里发现了小董,人被打捞上来后,已经没了呼吸。

  董师傅的妻子王女士称,水窖周围长满杂草,小董当时头上戴的是紫光灯,亮度不够。常捉蝎子的村民推测,可能是紧挨水窖的土崖处有蝎子,小董没注意脚下,掉了下去。

  据悉,小董不到30岁,与妻子结婚两三年时间,两人没有孩子。十多天前才从铜川打工回来,不料就发生了意外。


    蝎子每公斤800多元 每晚都有人去抓

  “每年6月至9月捉蝎子期间都有人出事。”王女士说,村民挣钱不易,就想抓点蝎子卖些钱,“捉得好,一晚上能卖上百元。”最近几乎每晚都有几十个人在塬上抓蝎子。几年前,她丈夫白天抓蝎子时摔倒,两个胳膊受伤,住了一个月院。去年一位村民捉蝎子跌进地窖,幸亏里面没水,村民在下面呼救,被路过的人发现。“真是拿命换钱”。

  王女士称,小董出事的水窖是十几年前在此包地养牛的人打的,养牛户搬走后水窖被搁置没有回填。土塬上以前的住户,几乎家家都有水窖,随着住户搬迁,水窖大多废弃,没有人管。

  王女士的说法,被其他村民证实。“水窖、地窖大约有二三十口。”磨张村张姓村主任称,从前几乎每户都有水窖,现在都不用了,大多没有水,也没有进行回填,水窖属于遗留问题,数量较多。此外,村南土塬上自然形成的深坑也较多,大多深不见底,回填难度较大。

  目前,礼泉当地野生活蝎子的收购价格已涨至每公斤800多元,“尤其学生放假后,一到晚上很多人都去抓蝎子”。(记者 薛望)

       7月14日晚,在礼泉县北部的九嵕(zōng)山下,幽暗的紫光散落在漆黑的黄土塬上,一闪一闪,不明就里的人还以为看到了“灵光”。沟壑纵横黄土塬,常年干旱少雨,人畜饮水都要从外购买,但这里的土坎上盛产蝎子,当地村民夏夜时常“加班”,戴着紫光头灯捕捉蝎子增加点收入。

  价格看好男女老少齐上阵

  五毒之蝎,是传统的药用昆虫,中医以完整的干燥体入药,称为“全蝎”或“全虫”,捕捉野生蝎子也是我国商品药材的主要来源。近年来蝎子以及蝎毒素的广泛应用,致使蝎子的价格一路看涨。

  7月15日,礼泉当地野生活蝎子的收购价格已涨至每斤430元,去年立秋之后的价格最高时达到480元。在利益的驱使下,捕捉蝎子的人越来越多,但留守在农村的年轻人很少,老人和妇女便成为捉蝎子的主力军。近期学生放假,为了勤工俭学,很多学生也结伴加入其中。

  每天晚上9时许,在通往黄土塬的山路上,三三两两的捉蝎人拿着长杆、镊子,戴着紫光头灯,分散在山沟中的土坎上,在紫光下敏锐地寻找通体散发荧光的蝎子,看到蝎子后拿镊子夹住迅速放入塑料袋中,熟练者三四个小时能捉到半斤以上的蝎子。

  紫光灯一照蝎子通体荧光

  分布在陕西的野生蝎子属于东亚钳蝎,它有冬眠习性,一般在4月中下旬,即惊蛰以后出蛰,11月上旬开始进蛰冬眠,全年活动时间有6个月左右。蝎子多在日落后晚9点至11时出来活动,到翌日凌晨两三点钟便回窝栖息。蝎子还有一个神奇的特点,即在紫外灯的照射下它们的身体会发出奇特的荧光。

  以前当地人晚上捉蝎子使用的是普通灯光,捉蝎子时要在黄土和柴草中细心搜寻,捕捉量非常有限,当使用了这种专用的紫光灯后,蝎子身上的通体荧光便给它带了致命危害,在紫光灯下,蝎子几乎无处藏身。

  据了解,蝎子身上的荧光来自外壳的角质素组织,它是一种蛋白质表皮,在月光或紫光灯的照射下,表皮会发生强烈的反射作用。有人认为蝎子散发荧光,是为了吸引那些喜欢光亮的昆虫,便于其捕食,谁料到这荧光也给人类捕食它提供了便利。

      每天6万只蝎子发往外地

  居住分散的农户捉来的蝎子卖给谁呢?在礼泉县石潭镇有数十人自发形成收购队,每斤从中赚取二三十元的差价,他们骑着摩托车凌晨5时出发,怀揣四五千元收购款,在周边农村专职从事野生蝎子收购。

  时间长了,每个人都有相对固定的收购户,有的捉蝎人刚回家,天还没亮收购队便敲门要蝎子,等到中午时分,当地的蝎子集中到石潭镇,当地的大客商开始打包分发到河南、安徽等地药材市场。

  石潭镇收蝎子的陈师傅讲,收购队每天收购的蝎子有100多斤,按每斤最少600只蝎子计算,当地每天平均收6万只蝎子,每个收购季节为100天,就有大约600万只蝎子从礼泉县供应到国内市场。

  推广人工养殖维护生态平衡

  漆黑的夜晚,戴着紫光灯捉蝎子,看似简单,但需要在山高沟深的黄土塬上不停地翻越,脚下除了磕绊人的枣刺外,松软的黄土随时都有垮塌跌落的危险。就在这样的路况下,捉蝎子每晚行走的路程都有数公里之多,为了到人迹罕至的地方找到更多的蝎子,有的人越走越偏僻,危险随之相伴。

  每年夏季夜晚,都有人因捉蝎子发生伤亡事故,不是掉进枯井,就是跌落山沟。

  据媒体报道,近年来宁夏部分农民受利益驱动,形成几千人的捉蝎大军,对野生蝎子大肆捕捉,给当地的野生蝎子造成灭顶之灾,严重危害生态平衡。当地政府开始设卡劝阻捉蝎子,但执法困难。

  陕西境内的捕捉蝎子暂未造成严重生态危害,但野生蝎子永远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宝鸡市一位多年从事人工养殖的专业户李涛讲,捕捉蝎子的地方也是人工养殖的好地方,人工养殖成熟期段,市场价格与野生蝎价格差异不大,捉蝎子的农户应该尝试人工繁殖,收益不仅大于野外捕捉,而且还保护了生态平衡。

  >>小链接

  东亚钳蝎,是在我国蝎群中分布最为广泛的一种。体型不大,只有成人拇指般大小。属变温动物。身体一般可分为3部分,即头胸部、前腹部和后腹部。整个身体极似琵琶状,全身全表面为高度几丁质化的硬皮。一般情况蝎子在野外生活,从仔蝎到成蝎约需4年时间。一只蝎子一年可捕杀蝗虫等有害昆虫一万多只。大肆捕捉蝎子会使有害昆虫大量繁殖,严重破坏生态平衡,对农作物造成破坏。



渭阳路路长 发表于 2014-8-8 09:47:50

这下哈他啦

疯狂老鼠2013 发表于 2014-8-17 22:22:46

繁殖时期也要抓,这就是报应。。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礼泉小伙夜间捉蝎子想卖些钱 不慎坠入水窖身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