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外地流动儿童入学的几点思考,我在这里且抛砖引玉,权当一家之言
本帖最后由 咸鱼网小编 于 2014-7-16 10:57 编辑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招生季,网络上也一如既往的出现一系列诸如外地孩子无法入学之类的话题,闹得不亦乐乎。
纵观网络舆论,主要有这么几种声音:一种是要外来儿童回老家念书,认为很多甚至大多数外地人超生严重,对咸阳本地教育资源带来较大冲击;二是外地人认为要在本地念书,理由是在咸阳居住生活工作了多年,对咸阳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理应得到就学权利;三是一些理想主义者,站在道德的角度,高举宪法和法律,认为义务教育入学是每个孩子的权利,必须得到维护。三类群体各抒己见,闹得不亦乐乎。本人由于工作原因,经常接触外地儿童就学问题,我在这里且抛砖引玉,权当一家之言。
我看过很多争论的帖子,大多只是争论表象,对实质问题大概了解不多,无法触及体制上的问题。所谓义务教育者,是国家的一种强制手段,要求适龄儿童,必须进行九年义务教育学习,公办学校必须对学区范围内的儿童开放,在义务教育期间,公办学校不得收取学费(收取的费用主要是书本费、社会实践费、午餐费、校车交通费等几类,绝非学费)。但不收学费,公办学校如何运转?道理很简单,由当地政府财政保障。财政保障主要是哪些费用?主要是教师工资、奖金、学校建设维护、水电气、教学设施设备、日常办公等等经费。而这些经费的大头是教师工资奖金以及学校建设维护费用。
这里就造成一个很大的问题,首先,学校的所有费用是所在地政府承担的,对于政府来说,学生越多,造成的财政压力就越大,大到怎样的程度,待会分析。其次,政策规定学校招收的是学区内儿童,而学区本身就和户籍紧紧联系在一起。从上述两点看,一个地方政府绝没有动力大招特招外地儿童入学,而且,由于外地人户籍不在咸阳,学校也没有义务招收外地儿童。
有人会问,既然这样,为何咸阳一些公办学校中外地儿童这么多呢?因为国家又有规定,对这类儿童实行“两为主”原则,一个是当地政府吸纳为主,一个是公办学校吸纳为主。出于这些考虑,当地政府又在一定程度上放开了政策,但又不能全部满足,因此,政府就制订了一系列条件进行入学准入,如咸阳市规定,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必须坚持免试就近入学原则,在容量许可的条件下,无条件接收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所划分服务区内的进城务工人员(至少进城务工并居住一年以上)随迁子女及时就学。
有人会说,外地人在咸阳打工,为咸阳经济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是的,谁也不能否认他们的贡献,但做出多大贡献,我没有统计过,但一个学生在公办学校就读财政付出的代价却不是说说而已。
关于网上的一些说法,我也有话要说:
一是认为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是基本权利,这我懂,在交流中也有外地人搬出这个道理,可是他们不知道,他们的学区学校是在他们的户籍所在地,而不在咸阳
二是政府必须解决他们的入学要求,这我懂,可是他们不知道全国有几千个政府,不是单指咸阳市政府,他们没有义务承担国务院的职责,来照顾来自全国各地的儿童。所谓的必须解决入学的那个政府应该是你们的户籍地政府!这里还有搞笑的政策,据说我们这里的教育附加费还要统筹一块给那些流出地政府,也就是说,我们花了钱帮他们那边的政府承担教育任务,还要再另外给他们钱,真搞不清楚这个政策是哪个家伙想出来的。
三是认为就学不能和计划生育政策挂钩。我也懂,前些时候新闻也说过,说不能把是否违反计划生育政策与入学进行挂钩,但这里的前提条件是户籍所在范围,比如说我作为一个常州人,我超生了,但我所在学区的学校不能以此作为入学条件,说的再明白点,外地人不管超生多少个,回原籍上学,户籍地政府必须解决。而如果想在本地上,请你们先遵守好国策后再大谈你们的权力吧。
我觉得还是要提供这个政策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