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飞飞 发表于 2014-6-6 12:17:18

从储蓄到理财

9月的一个双休日,回家看望父母。母亲笑眯眯地拿出一张银行卡对我说:“勇儿,我这还有5万元钱,听说你们工行最近又有新的理财产品,你看能不能给我也买一些?”“行啊,没问题。”我爽快地答应着。  看着满头白发的慈祥母亲也有了理财意识,我很高兴。但是,当我从母亲微微颤抖的手中接过银行卡的时候,脑海里却浮现出孩提时代的一些尘封记忆。  母亲很节俭。从我懵懵懂事起,就知道母亲在节衣缩食为儿女们的读书花费储蓄存款。学生时,父母亲两个人的工资加起来每月不足百元,要抚养我们子女4人,有时,还要给乡下的婆婆、爷爷寄上一点,生活常常是捉襟见肘。所以,为了保证全家人的吃饭问题,每个月父母领了工资后,第一件事就是母亲背着背篓拿上《购粮证》去粮店将米、面等主食买回家,再借一辆板板车把供应的蜂窝煤也买回来,然后留一部分钱在身上买那些凭副食品票供应的副食等,最后将精打细算抠出来的极少部分钱存到储蓄所里,等到我们兄弟每年春秋两次交学费时再取出来。  那时,银行的个人业务很简单,只有储蓄,不是活期就是定期。母亲告诉我们,为了保证我们几个子女有读书的费用,她每个月都必须抠出5元钱存起来,存的是积零存整储蓄,一年下来就有60元,不但保证我们的学费,还可保证春节的过年开支。听着母亲的那些话,我们心里既沉重又感激。  2000年以后,几个子女均参加了工作,父母也相继退休,家里的条件逐渐好转。那时,我已结婚成家,在工行网点从事会计工作,每月工资200多元,加上妻子挣的200多元,全家三口近500元钱。每月除了孩子的幼儿园费用和家里生活开支,余下的二三十元全部由妻子存为储蓄。  回忆过去,看看现在,日子真的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0年前,大多老百姓对于手中结余现金的考虑只有银行储蓄。如今,进入新世纪后,人们的薪金收入也随着经济的跨越式发展而增加,一般职工的收入也从10年前的3位数增加到4位数以上。正因如此,金融机构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金融投资需求,在近10年不断创新推出大量理财产品。  从储蓄到理财,这不仅仅是一种财富增值方式的改变,也是金融业为适应人们投资理念和投资能力提升的一种嬗变,既反映21世纪初这10年来中国老百姓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又体现出个人、家庭日渐富裕和国家经济金融整体实力的强盛。

将本文转发至:




天天海蓝 发表于 2014-6-9 08:39:04

感谢分享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从储蓄到理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