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工 发表于 2014-3-30 13:01:20

秦地 秦人

八百里秦川尘土飞扬,三千万秦人齐吼秦腔,端一碗然面喜气洋洋,没调辣子嘟嘟囔囔。



      这是秦人的自画像,也是秦地风情较直观的写照。我们不妨试着从解读这段话开始。   
      八百里秦川一片沃野是人所共知的,但有幸在站在黄土上听过秦人吼秦腔的游客恐怕并不多,秦腔粗犷,雄浑体现了秦人骠悍的风格,它是中国最古老的戏曲,同时也是包括京剧在内众多地方戏曲的鼻祖,千百年来传流至今。有说秦腔最早源于秦兵军阵中,那么可想而知,秦俑们当时应该是各个都能吼两嗓子,并引以为乐的。   
      秦人爱吃辣子,也应该是自古就有的事,要不到今天秦人仍特别能吃,且顿顿饭离不了它。陕西也有一种汉堡包叫馍夹辣子,但这种吃食不是谁都能消受得起的,连一向以能吃辣子著称的四川人,湖南人见了这种吃食也是要却步的。陕西人吃的辣子---油泼辣子,是有当地特色的,出了陕西就很难吃到,这的确是事实。   
      秦人守根,乡土意识重,这与他们的饮食习惯是脱不了干系。陕西人爱吃面,而陕西本地的特色面食也相当丰富,如歧山臊子面,回民牛肉面,陕北羊肉面,户县摆汤面,出了西安火车站就能吃的马虎面…林林总总,不仅好吃,而且每种面食里都包含着文化。比方说有一个在中国所有字典里都查不到的字---' ',外地人不认识,但陕西人几乎妇孺皆知,不仅能读正音,甚至能给你背出一段口诀来:'一点飞上天,黄河两道弯,八字大张口,工字往进走,你一扭,我一扭,中间夹个盐篓篓,你一尝,他一尝,中间坐个马大王,心子底,月字旁,画个勾搭挂麻糖,推个车子上咸阳。'这个字其实指的也是一种陕西地方面食,叫 ( biang ) 面,传说也是秦始皇最爱吃的。陕西八大怪里的面条擀地象腰带,指的就是它,这种面又宽又厚,一根能盛一大老碗,可吃起来特筋道,且越嚼越有味,面香会始终充塞你的鼻息。   
      参观过秦俑的人也许会发现秦俑的装束有些奇特,即秦俑有着铠甲的,但无一戴头盔的,无论士兵和将军---这是有原因的,秦人以耕战强国,提倡勇于公战,作战一般不戴头盔,甚至脱去铠甲冲锋陷阵,锐不可挡,素有科头锐士之称。难怪乎同为秦人的杨虎城将军说:'江南的才子江北的将,陕西的冷娃站两行。'秦人子孙们也多少承继了他们先辈那种率真,果敢,一往无前的作风。至今还能听到秦人用坎头子来称呼自己的子弟,是把科头音读转了,在国家开发大西部的进程里,秦俑的子孙凭着'科头'和'冷娃'这种精神做事必定会有所作为,让秦俑的故乡变得更美丽,富庶的。   
'而今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当你行走在秦地的街巷中,相信你一定能找到你要找寻的身影。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秦地 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