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鱼 发表于 2014-2-7 18:49:11

史上最全的西安旅游攻略之秦食

本帖最后由 斗鱼 于 2014-2-7 21:50 编辑

西安的小吃中,伊斯兰文明创造的清真美食占据了半壁江山。加之“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使得清真美食集中于回坊(也就是我们说的回民街)。这部分美食在前文已经详细介绍了,特点就是融合了伊斯兰饮食文化与汉饮食文化,并最大限度保证了味道的纯正和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烹饪方法。回坊的居民大多祖祖辈辈生活在这片社区里,早在汉代他们的先祖就开始迁入长安,到了唐朝,由于唐文化的包容和优厚的移民政策,吸引了大批西域移民,更带来了数不尽的美食。现在回民街很多居民的汉族姓氏都不是来自华夏文明,而是源自于他们的故乡。比如“安”姓就取自安息国的“安”,表示其先祖来自安息国。

      又扯远了,还是说回秦食。关中是秦的发祥地,更是秦得以兴盛的根基,和西域作战数百年保卫华夏西大门的经历,磨砺了秦人耿直粗狂不拘一格的秉性,而秦人更是将这种文化带入了饮食。
       其实还是想说说题外话,常年在外,时常了解南方人对陕西人的看法,或者确切的说是关中人的看法(因为陕南和陕北同关中人的差异甚至远大于甘肃人同关中人的差异,或许是同属秦文化的原因吧)。有人说憨厚,有人说狡黠,有人说耿直,有人说豪放。我仍然倾向于“生、冷、硬、噌”的描述,这是秦人的秉性,但并非一成不变。商鞅曾利用秦人的好斗、忠义与耿直,推行法治,将秦人的性格缺点发展成一种带有“耕战”思想的优势,硬是把一个民族的缺点变成了这个民族崛起繁荣的内在动力。汉代董仲舒“罢黜百家、独遵儒术”把那个曾经被秦人嗤之以鼻的“酸腐”儒家思想推销给了粗犷的秦人,自此曾经孔圣人周游列国独不入秦的关中也开始涌现了儒生,到了唐朝,关中更是凭借文化的包容一跃成为世界的中心。但自从唐朝衰落之后,长安也没落了。关中以及关中人也回到了曾经慵懒的被李咏调侃为“三千万懒汉怒吼秦腔”的老状态里了。但从你对西安人的接触中,依旧可以感受到那些朝代留下的印记:比如,西安人不排外,源自唐朝的传统;对文化的热爱,则可以追溯到汉朝;然而,性格的火爆,和做生意的“爱买不买,不买滚蛋”的心态,恐怕就是骨子里的了。
   
       虽然罗嗦了很多,但我觉得只有对秦人有所了解,才能体会到秦食所包含的文化特点,我们这就进入正题。

#注意:所有秦食只做推荐与介绍,因为不像回民街部分分布集中,所以不对具体店面进行推荐,
             大家可以在大众点评网上找到满足自己行程或者距离所住酒店较近的店铺。当然评分要
             高哈。

********************************************************************************************
2013年1月补充,这些月来,很多蜂蜂一定要我推荐几家店面,那就说两个吧,一个是天下第一面,他家可以说包罗了关中各种小吃以及面食,有很多家分店,其中雁塔北广场的旗舰店可能对大家来说是最方便的。另一家就是南院门的春发生葫芦头,老字号了,就是有点小贵。




锅盔








锅盔的传说有两个版本,一说是秦赵长平之战时;一说是唐朝为武则天修建乾陵时。但不管哪个版本,内容都比较类似,都是说在缺锅少灶之时,士兵用头盔和面然后炕饼(我在给南方朋友介绍“炕”饼时,他们都会说这不就是烙饼吗,其实我觉得不然,因为炕是锅不刷油,干锅烤熟,但又区别于无锅直接火烤,这种烹饪方法独见关天地区——关中与天水,所以还是尊重关中人叫法:炕饼)。基于特殊的炊具——头盔,这种饼就有了锅盔的叫法。       锅盔还是陕西八大怪之一:锅盔像锅盖。       陕西八大怪分别是:面条像裤带;房子半边盖;姑娘不嫁外;手帕头上戴;                                    辣子是道菜;万盆分不开;锅盔像锅盖;凳子不坐蹲起来。
       PS:陕西八大怪其实是关中八大怪,说真的,往往说起陕西,总是被关中一家代表,其实            三秦——陕北、关中、陕南之间文化差异很大,却总是关中以强势的姿态把关中文化            提升到陕西文化的高度,这一点,同乡会里的陕南朋友总是显得无可奈何,就连国人            认为的陕西话也被关中话代表了,难怪很多陕南人总想脱陕入川,因为陕南文化确实            比较接近川蜀文化,哎……历史问题,木有办法啊!

凉皮
广义凉皮分为三种: 米皮(西安秦镇米皮最佳)                              面皮(在南方叫做凉皮即狭义的凉皮,也叫汉中米皮,其实跟面没关系)                              擀面皮(宝鸡擀面皮最佳)
米皮特指秦镇米皮,秦镇是西周都城之一的沣京所在地,沣河水流经此地,用这里的水做出的米皮,口感厚重软糯,口齿留香。但是西安城区的秦镇米皮就要略输一筹了,用的是西安水(来自黑河,水质非常好,比上海和深圳好很多,没有滑腻感,本人亲测,绝对可信)。秦镇米皮和汉中米(面)皮的原料都是米,区别在于辣椒油,秦镇米皮用的是关中油泼辣子,自然口感更胜一筹。另外秦镇米皮偏软,汉中米(面)皮偏硬。

这个面皮也叫汉中米皮,但绝对和面没有半毛钱关系,在南方又叫做凉皮。比如你在深圳老西安的菜单上就可以看到:凉皮、米皮、擀面皮并列的现象。

擀面皮是真正意义上的面皮,它才真的用面做的,以宝鸡擀面皮为最佳,以至于我发现我的所有宝鸡同学都喜欢吃擀面皮到了极端个人主义的地步,对米皮简直可以说是嗤之以鼻。但我是真心不爱吃,觉得太硬,但是里面的面筋却很不错。见仁见智吧,不妨都尝尝。


腊汁肉夹馍
肉夹馍,的叫法源自古汉语,是一种宾语前置,其意为“肉夹在馍中”。外地人首次听说肉夹馍,都认为是病句,肉怎么能夹馍?这就是与古汉语有关了,肉夹馍,其实是“肉夹于馍”。老百姓无需文绉绉地讲之乎者也,加上西安人性急,直爽,省去“于”字,喊起来便当,就像吃面不嚼一样,有快就有慢,闻名天下的羊肉泡馍,吃时就不能着急,掰馍时正是与朋友叙旧聊天的机会。肉夹馍的叫法还有另一说:以前人们叫“肉夹馍”还是为“馍夹肉”的,关中方言听起来像“没夹肉”,没夹肉怎么办?就一心急,叫成了“肉夹馍”,听起来也好多了。


      在做腊汁肉夹馍的时候还有一个讲究,那就是只能肉等馍,决不能馍等肉。为什么?假如烙好一大堆白吉馍等 着夹肉,馍放的时间稍微一长就皮软了,也就失去了白吉馍皮焦酥,瓤绵软的口感。做肉夹馍的时候先将已经酥软的肉慢慢的从锅中用漏勺托出,放到案上,用刀将 肉的精肥分均,等馍出锅。馍一但出锅,就将刚出锅的热馍立即送到肉案,随即将刚出锅的热馍从侧边刨开将肉夹入馍内,这时的腊汁肉经热馍一夹,腊汁肉中的腊 汁就全部浸入馍瓤之中,馍瓤含腊汁为饱和状并有少量的腊汁从焦酥的馍皮开口处溢出。接下来就可以品尝了,吃腊汁肉夹馍要趁热,一口咬下,腊汁肉夹馍的馍皮 的酥,馍瓤的软,肉的香,汁的淳全在不言之中!
  PS:肉夹馍的腊汁肉是猪肉制品,食用猪肉后不宜大量饮茶。因为茶叶的鞣酸会与蛋白质合成具有收敛性的鞣酸蛋白质,使肠蠕动减慢,延长粪便在肠道中的滞留时间,不但易造成便秘,而且还增加了有毒物质和致癌物质的吸收,影响健康。


冰峰汽水 

这是个概念图,市面上的罐装冰峰不是这个样子的,但我觉得这个设计更帅“冰峰”在西安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在西安已经有了58年历史。在世界级饮料品牌的强势夹攻下,冰峰顽强地生存下来,而且越战越猛。
“冰峰”是一种甜甜的桔子味汽水,玻璃瓶包装,每瓶200ml,跟其他五彩缤纷的饮料品种相比,比较朴素,似无过人之处。不过对西安人来说,它是浸着几代西安人感情的民族品牌。在西安市场上,几乎看不到任何广告和宣传,但不少西安人一直记得“冰峰”最早的一次广告“从小就喝它!”这也成为不少西安人坚定不移地选择“冰峰”的重要理由。

  从最早的2毛一瓶,瓶子押金8分,到现在的一元五角钱一瓶,这瓶饮料的包装和口味几乎都没有做过改变,从外地回家的当地人总要喝上一瓶“冰峰”,这已经成为一种故乡情结和陕味文化。

 “冰峰汽水”饮料诞生于1953年。冰峰汽水的生产商为西安市食品厂,冰峰是该厂的其中一个生产车间,厂里人称为“汽水车间”。2006年,西安市食品厂与西安市另外4家食品厂合并成为西安市糖酒食品工业总公司。原“汽水车间”继续生产冰峰汽水。
  如今“80后”已经成为市场消费的主力,而“冰峰”因为陪伴其成长的“历史记忆”,坚持不改变口味也不改变包装,仍然聚集了大量的粉丝,并保持了市场上的竞争力。冰峰”拥有100多家一级分销,400多家二级分销,以及1万~2万家终端经销,这是竞争对手无法比拟的。
冰峰、凉皮、腊汁肉夹馍真的是绝佳的组合,以前她戏称之为“西安套餐”,物是人非,这套餐还是这套餐,就像叼着钟楼小奶糕压马路一样,留给我的也只有回忆了。file:///f:/PROGRA~1/360se6/USERDA~1/Temp/2.gif这是在去华山前,在西安北客站吃的:酸梅汤、豆浆、腊汁肉米线、腊汁肉夹馍,很不错的早餐吧!

温柔老虎 发表于 2014-2-13 22:01:57

老陕特色美食{:1_628:}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史上最全的西安旅游攻略之秦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