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去经年 哈利再见
你是否幻想过有一天,站在国王十字车站九又四分之三站台,穿墙而过,提着猫头鹰,穿上巫师袍,带着魔杖,甚至可能背包里还藏着一件隐身衣,怀着期待与忐忑心情,坐上开往霍尔沃茨的列车,随着火车“嘟~”一声鸣笛,自己脱下平平凡凡的麻瓜外衣,进入另一个充满未知挑战的魔法世界。每一年,《哈利波特》电影或书的出现,总会带给人这样的遐想与期待。今年,我们即将再次见到哈利,一同去见证正义战胜邪恶取得最终的胜利。
从2000年9月第一本《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在中国的问世,到2011年8月3日万众期待哈利波特系列最后一步电影《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下)上映,哈利已经陪我们走过十年岁月。十年,可以让一代人从孩童岁月迈入青年时代,从学校走向社会。十年,可以让哈利从一个懵懂无知的小魔法师成长为一个坚强成熟的救世之星。十年,可以让每一个人从正太萝变成大叔御姐。
然而,十年来,唯一未变的是,那注入了我们美好幻想与情愫的魔法世界,那折射出我们渴望与梦想的厄里斯魔镜,那承载着我们青春无忧岁月的九又四分之三列车。哈利波特将永远存在人们的心中,它不止是一部电影,而是一代人的成人礼。
父母双亡的哈利寄居在姨母家,时时刻刻得忍受着表哥达力的欺辱,除了额头那闪电型的伤疤和偶尔生活中透露出来的一些古怪的现象,其他方面与普通的小孩没有太大的不同。一只叼着入学通知书的猫头鹰到来,打破了哈利生活的平静。原来,哈利不是一般小孩,他是大难不死,留有伏地魔印记的救世之星。原来独立于麻瓜世界之外,还有另外一个神奇的魔法世界存在。
那里有培养魔法师的霍格沃茨,有买卖商品的对角巷,有妖精管理的古灵阁巫师银行,有可以把你送到任何地方的骑士公共汽车,有管理魔法世界的魔法部,甚至还有魁地奇世界杯比赛…..这个魔法世界如此完整细致,拥有一套独立于真实世界外的运作管理体制,并孕育出独立的价值观人生观。它与真实的人类世界构成要素几乎无差别。
更让人感到真实存在的,是故事中存在的,与日常生活中一样的,人与人之间的各种情感。哈利、罗恩、赫敏之间的友情,邓布利多与哈利之间如父子般的师徒情谊,詹姆与莉莉之间的爱情,韦斯莱家族成员之间的亲情。这些感情之所以让人觉得真实,是因为它并非完美。哈利与罗恩之间也曾争吵过,或出于嫉妒,或出于吃醋。没有人是完美的,这些性格上的瑕疵,才让人感受到主角的平凡普通,才让这个虚幻的魔法世界显得更加真实。
其中,也不乏伟大深沉的感情让我们感动。相信每个人在刚见到斯内普,印象最深的莫过于他那常年拉长阴沉的脸,以及最喜欢说的:“格兰芬多扣十分。”他处处针对哈利,让人难免对他心生厌恶。谁也没料到,他的牺牲与伟大,他的“双重间谍”身份。而这源自于他对哈利母亲莉莉深埋心底几十年如一日的爱恋,当他死前告诉哈利 “你有双和莉莉一样的绿色的眼睛”时,所有人忍不住为“这种带着梦意与痴望沉入幻觉之海的爱情,这种连时间都黯然褪色的爱情而暗暗心惊,默默感叹”。
与真实世界类似的架构与世界观,使得魔法世界真假难辨。而魔法世界中平凡与伟大的情感故事,增加了它的真实度。年岁尚幼的小孩,对于如此真实可信的魔法世界自然没有抵抗力,他们在看到看到哈利波特时,难免会产生一种代入感。可能并不是所有人都希望成为哈利,但是他们都能在哈利的魔法世界中找到自己的影子,他们都翘首以待,期盼着在某一天,窗外飞进一只猫头鹰,衔着来自霍格沃兹的offer,拿起行李冲向九又四分之三站台。
在哈利的故事里,厄里斯魔镜能够使人看到自己内心深处最迫切,最强烈的渴望。哈利所存在的魔法世界,对于我们来说,就仿若一面厄里斯魔镜,折射出人们心底美好的幻想。人们渴求在忙碌的生活之外,找到一片美好的栖息之所,在那里,好人收获幸福,坏人受到惩罚。生活需要想象,去串联科学无法解释的事情。对美好的渴望,对未知的想象,让我们相信,也许在另外一个时空存在着一个神奇而美好的魔法世界。这是人们在哈利波特系列中最中意第一部与最后一部的原因。第一部开启了魔法世界的奇妙之旅,而最后一部,惩恶扬善,正义大获全胜。我们对于美好的幻想,在电影中得以实现,而电影中对于正义伸张,对于情感的重视,反过来延伸至现实生活中,影响我们的价值观。我们或许因沉迷其中变得疯狂,但终究会从中走出来,在现实中变得更加坚强。
纵然关于哈利波特电影批声一片,如情节详略不当,结构松散,3D失败,但“非哈迷”们仍旧会忍不住去围观,看那绚烂的魔法特技,看美满的结局,看正义中战胜邪恶。归根到底,还是源于人类对于美好事物,美好情感的向往,使得他们对哈利波特最终结局心生期待。而对于哈迷来说,哈利波特的完结,更像是一种等待的终点,一段美好时光的终结。
哈利波特之所以能够延续十年,与固定的主要演员密不可分。当年幼、瘦弱的丹尼尔,带着过大的眼镜,穿着魔法袍第一次出现在大家眼前时,人们就开始相信他就是哈利。当艾玛抱着厚重的书,披着一头卷发,勇敢地站在罗恩与哈利前面抵挡敌人时,我们相信她就是赫敏。时间的日积月累,让我们对此深信不疑。即使戏外他们早已各有出路。在人们心中,丹尼尔就是哈利,艾玛就是赫敏,罗伯特就是罗恩。不是人们混淆了现实与电影的区别,而是从小被灌输的人物形象,在见证了他们的成长之后变得更加深信不疑。
在《哈利波特与火焰杯》时,赫敏穿着一套粉红色的小洋装出现在人们视线之内时,人们惊呼道,埋头啃书的赫敏原来如此光艳照人,以前那个聪明的小孩长大了。在《哈利波特与密室》中,哈利与张秋的蜻蜓点水般的一吻,人们才发现,哈利长大了,开始寻找自己的真爱。他们就像陪伴我们长达十几年的朋友,我们分享了他的成功与失败,并如同祝福朋友有个好归宿一样,希望他们每个人在最后都能找到自己的幸福。而我们也象哈利他们一样,从那个懵懂莽撞的小孩长,成为了梦想,为了爱的人们,开始坚强成熟大人。
哈利已经成为我们青春生活的一部分,我们早已习惯在固定的时间、固定的地点等待哈利故事的继续,如此自然,如此习惯。当习惯被迫改变时总是难以接受的。但是在很多人心中哈利和那一群人已经是脱离罗林而独立出的存在了,它就像是一种精神寄托,寄托着我们的青春与幻想。而它完结,仿佛昭告着我们青春的结束,提醒着我曾经年少轻狂的岁月和那些不知飘落何处的朋友们,一去不复返,心中难免会怅然若失,也就像罗琳说的一样好象失去了一个最重要的亲人。可是当结果已成事实,说着再见,只希望有机会能够再见,而不是永远不再见。
当的霍格沃兹特快列车轰隆远去时,我们看着它消逝在眼前,但是,谁知道穿梭于现实世界与魔法世界之间的列车是否会再次开回到国王十字车站,载着我们这群心底仍然留着幻想与渴望的人们,驶向新的魔法世界呢? 哈利再见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