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未央鱼 发表于 2013-6-28 06:15:49

“咸阳牛拉鼓”面临灭亡



咸阳市渭城区的旧城改造迫使又一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咸阳牛拉鼓”面临灭亡


咸阳市渭城区旧城改造办的某个人,同市旧城改造办的某个人,在千书记、庄市长作了重要批示和专家一再上书,并且咸阳市文化系统一再强力要求和解释下。一意孤行,让利益冲昏了头脑,断然对省级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咸阳牛拉鼓”下了强行拆除的封杀令。2009年12月30日,热爱此民俗,关注“牛拉鼓”命脉的老咸阳人,永远会住这个日子。我作为咸阳牛拉鼓的传承人,彻心尽力,但面对如今的政策条例,确实无能为力。再细想,目前也就是这么个结果,并不难理解。就连咱咸阳最大的两个父母官都无能为力,更何况一介草民又能如何。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示:“加强对各民族文化的挖掘和保护,重视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温家宝总理重要指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精华、民族智慧的象征和民族精神的结晶。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有物质性。物质性就是文象 ,非物质性就是文脉。人之文明,无文象不生,无文脉不传。无文象无体,无文脉无魂”。
国务院“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任何单位或者个人都不得作出与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决定。各级文化行政部门,等行政执法机关有权依法抵制、和制止违反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决定行为。严厉打击破坏文化遗产的各类违法犯罪行为,重点追究因决策失误、玩忽职守,造成文化遗产破坏、被盗或流失的责任人的法律责任。保护执法力量、加大执法力度,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因执法不力造成文化遗产受到破坏的,要追究有关执法机关和责任人的责任。
陕西省政府、咸阳市政府都有重要的追究破坏此项目的法律条文。但就是这样,还保护不了此一类的项目。法律条文明确规定:要严加追究破坏此项目的决策机关和个人的法律责任,要一查到底。而就是某些人,打着无法律依据的、早该废除的“城市拆迁管理条例”与物权法、与国家宪法相抗衡。在2009年12月30日,年终将止仅剩一天的时限,断然一错再错,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下了封杀令。

下边有经千军昌书记和庄长兴市长作了重要批示的专家上书:

就城中村改造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如咸阳老西街牛拉鼓社)再致咸阳市领导
千军昌书记:

庄长兴市长:
近好



今年4月29日,我曾写《致庄长兴市长》一信,反映城中村改造与咸阳老西街牛拉鼓“非遗”保护的问题。8个月过去了,这个问题仍然未能很好解决。前两天,我看到渭城区旧城改造办公室和市拆迁办发给咸阳牛拉鼓“非遗”传承人关于拆迁的文字中,也并未谈及牛拉鼓保护的具体措施和话题。倒是此前不久,市拆迁办一位姓任的办公室主任和渭城区一位同志,共同找我,希望能听听我的意见并协助解决此事。对来人,我如实的谈了个人一些想法:
一.旧城改造中遇到的此类问题是一个普遍的问题,希望他们能借鉴其它地区好的经验,并能创造新的经验,不要走过去简单粗暴的路,应该尽力争取双方满意。
二.保护牛拉鼓,不是郑志文一人或他们一家的事。牛拉鼓作为“非遗”项目已列入省政府公布的全省保护项目,是咸阳的荣耀,大家都有共同保护的责任。
三.对牛拉鼓这样“非遗”项目的保护,一定要考虑它的生存空间和人脉土壤。作为一种民间技艺,它主要是以家族方式传承,但其赖以生存的土壤是老西街历代的民众。所以,保护应当充分考虑到这一些,绝不能移位拔根,脱离本来的生存土壤。认真去想想,牛拉鼓的长成是数代人的心血,保护的好可以继续成为老城区和地域文化的一个风景线,时间会越来越证明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而简单甚至粗暴行事,一个推土机过去,几分钟也就会永远消失了。我们既然搞城中村改造,但不能改造的让我们最具特色文化从此消失,那既对不起祖先,也对不起后代。
此事目前仍无积极的方案。据此,我再次呼吁并建议:
一.
老西街牛拉鼓最好能在统一规划的前提下,鼓励郑志文能在旧址建房,保护牛拉鼓的地气人脉和历史价值。为此,甚至可以用多种方式予以资助,以体现对“非遗”的保护投资。此为最佳方案。
二.
如果第一方案真难实行,可在当地社区对牛拉鼓实行有效保护和传承。具体办法是,在社区专门由政府或投资人建设“牛拉鼓社”专用活动房,并以法律的形式给予牛拉鼓社永久使用的权利。社区可以把牛拉鼓作为自己的文化品牌,共同使用并发展。

我是反对把牛拉鼓拔根,或放置在博物馆里。因为它不是死的文物,应该在活动中传承,这是我们对待“非遗”保护的基本原则。



本人身份: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
咸阳市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
陕西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
咸阳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
全国文化战线先进工作者 、研究馆员、原咸阳图书馆馆长陕西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咸阳牛拉鼓传承人 郑志文二〇〇九年十二月三十一日









无量欢僖缘 发表于 2013-6-28 10:40:10

不好说,说不好。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咸阳牛拉鼓”面临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