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逢一笑 发表于 2013-6-7 11:13:21

身处戾气中的我们,难道真的无法改变了吗?

              身处戾气中的我们,难道真的无法改变了吗?
       待到你抵达公司,好容易平复了上班路上的无明火,可一打开电脑便又是满目逼人的戾气袭来:新闻弹窗一跳出来,每天必定有事故发生,不是某地大桥突然坍塌便是严重车祸,或者是某个贪官又被网络曝光;登录微博看看,对社会不公的尖刻批评言辞犀利一针见血,惹得你热血沸腾恨不能化身正义的使者与各种恶势力血战到底;而点开论坛、微博的评论,一遇到意见不合除了谩骂就是扣帽子,似乎在网上除了“五毛”就是“美分”,再没有其他人生存的空间。
  只要一上网,那些在生活中让你不堪重负的东西:收入不公、工作压力、职场压力、物价压力、住房压力……马上就能找到无数与你同病相怜的人来一起抱怨与咒骂。可是咒骂之后再回归现实,你就会发现在网上发泄的那股戾气,带来的不是舒缓压力而是更深的绝望和无助。难怪有人戏称,上网一个小时产生的负面情绪,得连看一个星期的《新闻联播》才能被中和。
  中国上火了,中国人也上火了,而随之带来的戾气绝不是一罐加多宝凉茶就能清热祛火。为什么现在的我们如此焦躁和充满戾气呢?最主要的一个原因是我们无法化解在现实生活中弥漫的相对剥夺感,于是心中积累出了如此强大的戾气。
  相对剥夺感是美国社会学家斯托弗在1949年提出的一个社会心理现象:在一个社会特别是处在转型期的社会,因为在利益重新分配过程中所产成的贫富分化和社会不公,让弱势群体很容易通过比较产生一种本该属于自己的权益被他人剥夺的感觉。当有这种心理的人在一个社会中占到一定比例而得不到疏导和解决,就会引发他们对社会的强烈不满,甚至会发生反社会的行为,从而危害社会的稳定。
  中国快速发展中所面临的诸多社会问题再遭遇一个沟通便捷的网络时代,不满情绪便得以近乎毫无阻碍地传播扩散,在网络空间和现实空间中扩大着人们的相对剥夺感。当这种被剥夺感愈来愈强时,人们便会从心理上更倾向于接受能引发他们被剥夺感共鸣的信息,从而进一步扩大着他们的相对剥夺感。相对剥夺感愈强,人们就愈缺乏安全感。
  再加上唯金钱论的成功观和价值观的弥漫,让急于成功的人们对自身生存和发展的焦虑感也愈强。而这种缺乏安全感和生存焦虑的无处释放,使得人们戾气十足,言语暴力、行为暴力也随之增多。
  在这个戾气横行的氛围里,许多人选择做一个言论上的批判者。没有什么比抱怨与责骂更容易发泄,这也成了人们缓解不安全感与焦虑的最直接的手段。网络时代,人们能轻易地找到与自己有焦虑共鸣的人,一句抱怨或者咒骂马上会赢得众人的附和与支持。可是当人们在键盘上发泄完毕回到现实,身边的一切并没有发生改变,关闭网页,生活一切照旧。不,是反而有了更多的焦虑和不满。因为深陷一个单纯发泄批判的环境却看不到改变的希望,只会更让人绝望和激进。

    

落世尘埃 发表于 2013-7-15 17:05:06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落世尘埃 发表于 2013-7-15 17:14:55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身处戾气中的我们,难道真的无法改变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