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新手入门到成熟的历程
本帖最后由 kknd 于 2013-4-22 18:51 编辑初学摄影,都是激动和盲目的,似乎不知道该怎么去有目的的提高自己,所以会产生一些误区。在这里我将自己学习摄影的一些认识和看法讲述一下,希望能对初学者有所帮助,也请高手们拍砖斧正。
一般来讲,初学摄影,都会经历以下三个阶段:
一、入门阶段:只注重用光、构图,不注重技术
该阶段由于对摄影的认识比较肤浅,会产生这样几个误区:
1、决定作品质量的不是相机,而是相机后面的脑袋。这句话是正确的,但是初学者由于认识上的差异,便会产生诸如:技术和设备是次要的,曝光、对焦神马的,是相机的事情,而拍什么,从什么角度去拍,什么时候拍才是真正重要的,这些观点也不能说是错误,但是新手如果抱有这种观点学习摄影的话,将会很难提高,因为你会发现,拍出来的并不是你想要的效果。
2、三脚架不是必备设备。认为拍夜景或长时间曝光时才会用到三脚架,平常完全可以不用三脚架。
3、照片没照好不要紧,后期可以弥补。后期确实可以弥补一些前期的缺陷,但是后期不可能再现拍照时所丢失的图片细节。长期持有这种观点,会使自己忽略技术上的要求。
4、只要ps过的片子都是假的,不真实了,不算摄影作品。其实,在胶片时代,也有暗房后期,比如多底合成、制做硬调片、修底板等后期手段。在数码时代,后期被定义为:对原始图像的优化过程。如果你在相机上设定的输出格式是jpeg的话,那么,当相机将原始影像(raw)转化为jpeg格式的过程,就属于后期过程。有人说,我是用raw格式出片,OK,这是个好习惯,不过您如何将您的作品展示给别人呢?要知道,raw格式的图片需要专业的软件才可以查看的,转为其它格式是必须的选择。
所以,不必对ps有什么抵制情绪,但是,ps的使用也应当是有限度的,关于这个“度”的把握,却是见仁见智了。根据我自己的看法,使用ps对原片进行裁剪、曲线、曝光度、色阶、明暗、对比度、色彩等的调整以及为了达到艺术目的进行的滤镜优化都应算是合理的后期手段。而在原片上“无中生有、有中生无”等破坏片子的原始内容的行为,可以算是过度后期了。
关于后期的度的问题,由于并没有完全明确的界定(比如有些世界级大师的获奖作品也是合成的),我自己也有很多迷惑,希望和大家共同探讨。
5、只要用光和构图没问题、曝光准确,就是好片子。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如果过于强调形式上的完美,而忽略了真正的主题,任你用光和构图再完美,也是失败品。
6、拍照拍得多了,技术自然就高了。抱有这类观点者往往信奉“以量取胜”,每次拍摄,都会拍几百张甚至几千张,结果回家发现真正成功的片子没有几张,而这几张成功的也记不清当时拍摄的创作历程。对自己技术的提高没有起到积极作用。
在这里,我要建议初学者,少拍、多思考、多看。在胶片时代,一卷胶卷几十元钱,可以照36-40张,所以在按下快门之前,拍摄者会珍惜胶卷,反复斟酌,细仔构图,认真了解光影,想好了,看好了才会按下快门。这样一来,他们的技术提高就比较快。这里讲得多看,还指要多看别人成功的作品,看一些大片,学习别人的用光、构图、色彩和审美,了解得多了,相互比较得多了,自然就分辨出作品的好坏了。
7、我是初学者,先买个便宜机子,等技术练好了,再买好的。如果您是有钱人,或者您只是玩一下,照照生活照什么的,没打算玩专业一些,没打算出摄影作品,那么这条就不用看了。
如果您是爱好者,想创作一些自己的摄影作品,那么,请不要相信什么买便宜机子练技术的谣言了。难道说,好机子就练不成技术了?
在我看来,如果真的喜欢摄影,那么,全画幅应该是必备的。第一次购机,也应该考虑全画幅,为什么?如果您一开始买个半画幅,随者您技术和要求的提高,半画幅肯定无法满足要求,最后的结果是买了两台机子,造成重复投资。还不如一次到位,少花很多钱。声明一下,我不是器材党,我认为,摄影器才,够用就行了。但这个够用,必须达到一定的要求。说句实在话,那些说器材不重要的人,出去创作为什么不用卡片机?
关于镜头,有钱人就不用说了,对于工薪阶层,强烈推荐50MM/1.4G的定焦头,3000元左右(港货2300元),成像好、价格低,性价比很高,可以满足大部分的拍摄要求了。
二、提高阶段:开始注重技术
在这个阶段,拍得多了,看得多了,慢慢发现自己拍的作品,就是不如别人。还有些明明很满意的场景,拍摄回去后一看,根本不是自己想要的效果。开始找原因,有的人觉得是设备的问题,是因为设备不够先进,镜头不够好,才拍不出好片子来,于是产生了设备党。
有的人觉得是自己运气不好,没有遇到美景,没能去名山大川拍摄等等,果真如此么?在这里,给您提几个建议:
1、请把你相机的说明书多看几遍。熟悉你的相机。熟练利用相机提供的各项功能来拍摄,使自己能达到“所得即所见(非专业角度)”的标准。
2、注意快门速度、光圈、感光度的配合,白平衡和优化空间的设定,达到准确的曝光、景深和细节的捕捉及色彩的还原。
3、养成使用三脚架的习惯。当你在按下快门的瞬间,你的身体必然会有一定的晃动,会对最后的成像造成影响。尤其是在拍特写和风景时,使用三脚架和不使用三脚架的效果有很大的差别。
这里说一下,购买三脚架时,不要图便宜,三脚架关系着相机的安全和稳定,不稳定的三脚架,不如不用。而由于使用质量不好的三脚架造成相机摔坏的情况也是屡见不鲜的。个人认为,价值在千元左右的三脚架基本可以满足要求。
4、人的眼睛有5.76亿像素,而一般的单反相机也就2000万像素左右,所以,你看到的,和相机拍出来的永远不可能相同。面对这种不同,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多拍摄,积累经验,利用相机和人眼的差异进行创作。
5、“远点,远点,再远点,近点,近点,再近点”,这是一位摄影大师的名言,意思是,打破常规的视角,你会有新的发现。
6、多使用ps来制做照片的后期,在你对照片进行裁剪、曝光、色彩等调整的过程中,你会发现你在前期拍摄中构图、用光、色彩的把握等方面的不足,下次拍摄时你会更加注重这些技术层面的问题。
三、成熟阶段:对相机的功能已熟练掌握并能加以运用,技术已经成为本能,达到了技术和审美的统一。这个阶段才可以说:“决定作品质量的不是相机,而是相机后面的脑袋”,这个时候,相机只是我们创作的工具,我们熟悉它、掌握它、利用它,为我们的主题服务。我们所要做的,就是提高自己的审美,发现美,记录美。
以上仅为个人浅见,请各位高手不吝指正。
说得好!成长的过程就是这个样子。 讲的对,顶一下 感觉楼主还是主张器材优先{:soso_e113:} 本帖最后由 nzy114 于 2013-4-23 11:36 编辑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单反对摄影爱好者来说是很需要的,这公认的;
看完上文,给人的印象如果不是推销器材的,就是主张器材优先的,这也是一种流派,无可非议。{:1_638:}{:1_638:}
好的器材确有其优势,能调动摄影者的积极性,为施展技术开拓空间等等 表示支持{:1_651:}{:1_651:} 好贴就要力顶! 学习 初学者,少拍、多思考、多看,除了三脚架,其余的我都赞成。三脚架大白天也能搞自拍么,怎么说一点用没有呢,拍微距更离不开。 至于上来就买全画幅。。。。。。。。。有几个能走到摄影师行列,有几个能成李少白,就是李少白也提倡摄影无处不在的理论。这点否了 又学到知识了 实践出真知 赞一个{:soso_e179:},分享了 学习了 有道理 学习了。 好枪好炮的要~~~~~~{:1_638:}{:1_638:}
页:
[1]